活性粉末混凝土中筋材搭接性能的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08 11:55
基于活性粉末混凝土(Reactive Powder Concrete,简称RPC)和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arbon Fiber Reinfoced Plastics/Polymers,简称CFRP)形成的高性能配筋混凝土结构,可以解决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自重大、抗裂性差和耐久性较差及钢筋易锈蚀等缺点。配筋混凝土结构中,筋材的接长不可避免,采用搭接连接最为简便。对于钢筋和CFRP筋的搭接性能,目前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普通混凝土中,而对于RPC中钢筋或CFRP筋的搭接性能鲜有研究,限制了RPC和CFRP这两种高性能材料的推广与应用。基于此,本文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新型结构应用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编号:2017YFC0703008)资助下,对RPC中带肋钢筋中CFRP筋的搭接性能分别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以搭接长度、RPC强度、搭接钢筋净距和配箍率为试验参数,对39个RPC中钢筋搭接连接试件进行了对拉试验,获得了各试验参数对RPC中带肋钢筋搭接连接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对拉荷载作用下,RPC中带肋钢筋搭接连接分别出现钢筋拔出和拉断两种破坏模式;对于钢筋拔出...
【文章来源】:湖南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法国卡特农发电厂的冷却塔2002年~2006年,世界各地建造了多座RPC桥梁,这些桥梁尽管规模和跨径
荷兰 2013 年建成两座超高性能混凝土人行桥,如图 1.4 所示。超高性能混凝土桥梁结构轻盈美观,被更广泛的推广和应用。2017 年,荷兰于莱顿市建成第一座全预制拼装超高性能混凝土人行桥,如图 1.5 所示。莱顿桥全长 36m,跨中梁高 0.45m,桥宽 7m。主梁和桥墩均采用预制拼装施工,各预制构件分别伸出钢筋,并通过后浇湿接缝实现连接。超高性能混凝土中钢筋的粘结性能较好,仅需较小的搭接长度即能可靠地实现力的传递。莱顿桥的施工现场如图 1.6 所示。图 1.2 马来西亚四类 RPC 主梁结构 图 1.3 Batu6 桥施工现场
活性粉末混凝土中筋材搭接性能的试验研究桥梁。近年来,随着 RPC 配制技术和施工工艺的提高,RPC 的工程应用更加广泛形式也愈加多样。自 2010 年马来西亚建成第一座 RPC 桥 Kampung Linsum 桥以后,RPC 桥在马来西亚迅速推广,到 2017 年底,马来西亚已建成 RPC 桥梁一百余座。马西亚建成的 RPC 桥主要包括四类主梁结构,如图 1.2 所示,即全 RPC T 梁(类1)、RPC-RC 组合梁(包括闭口截面和开截面两类 RPC-RC 组合梁,分别对应型 2A 和类型 2B)、全 RPC 箱梁(类型 3)、全 RPC 下承式槽形梁(类型 4)。20年建成通车的 Batu6 桥如图 1.3 所示,Batu6 桥单跨 100m,桥宽 5m,梁高 4m高跨比 1/25,顶板厚 15cm,底板厚 25cm,腹板厚 15cm。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不同搭接长度下套筒约束浆锚搭接接头力学试验研究[J]. 余琼,许雪静,袁炜航,许志远,吕西林.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9)
[2]超高性能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方法[J]. 方志,郑辉,杨剑,苏捷,黄政宇.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2017(05)
[3]活性粉末混凝土研究进展[J]. 郑文忠,吕雪源. 建筑结构学报. 2015(10)
[4]钢筋约束浆锚搭接连接的试验研究[J]. 马军卫,尹万云,刘守城,刘体锋,潘金龙. 建筑结构. 2015(02)
[5]锈蚀钢筋搭接性能试验研究[J]. 徐港,王青,卫军,刘德富.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2011(06)
[6]预制混凝土插入式预留孔灌浆钢筋搭接试验[J]. 姜洪斌,张海顺,刘文清,闫红缨.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11(10)
[7]RPC混凝土在铁路预应力T形梁中的应用试验[J]. 曹万会,高淑平. 铁道建筑技术. 2009(07)
[8]CFRP筋在活性粉末混凝土中的锚固性能[J]. 方志,蒋田勇,梁栋.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7)
[9]FRP在工程结构中的应用与发展[J]. 叶列平,冯鹏. 土木工程学报. 2006(03)
[10]CFRP材料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J]. 姜红光,王廷臣,陈建国,徐辉. 中外公路. 2005(05)
博士论文
[1]基于高性能材料大型岩锚体系应用研究[D]. 张旷怡.湖南大学 2015
[2]钢筋与活性粉末混凝土粘结性能的试验研究[D]. 贾方方.北京交通大学 2013
[3]CFRP预应力筋超高性能混凝土梁受力性能研究[D]. 杨剑.湖南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150MPa高性能混凝土与变形钢筋粘结锚固性能试验研究[D]. 刘旭冉.重庆大学 2015
[2]玻璃纤维增强聚合物(GFRP)筋搭接性能试验研究[D]. 惠慧.郑州大学 2014
[3]活性粉末混凝土波纹钢腹板组合箱梁的受力性能研究[D]. 吴学敏.北京交通大学 2013
[4]约束浆锚钢筋搭接连接试验研究[D]. 赵培.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1
[5]钢筋混凝土梁钢筋非接触搭接性能研究[D]. 宋绪传.山东大学 2007
[6]预应力活性粉末混凝土箱梁优化研究[D]. 秦永刚.北京交通大学 2007
[7]不同钢纤维掺量活性粉末混凝土的抗拉力学特性研究[D]. 杨志慧.北京交通大学 2006
[8]FRP筋与混凝土粘结锚固性能的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D]. 郭恒宁.东南大学 2006
[9]碳纤维(CFRP)预应力筋力拉索锚固系统静力性能的试验研究[D]. 梁栋.湖南大学 2004
本文编号:2964550
【文章来源】:湖南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法国卡特农发电厂的冷却塔2002年~2006年,世界各地建造了多座RPC桥梁,这些桥梁尽管规模和跨径
荷兰 2013 年建成两座超高性能混凝土人行桥,如图 1.4 所示。超高性能混凝土桥梁结构轻盈美观,被更广泛的推广和应用。2017 年,荷兰于莱顿市建成第一座全预制拼装超高性能混凝土人行桥,如图 1.5 所示。莱顿桥全长 36m,跨中梁高 0.45m,桥宽 7m。主梁和桥墩均采用预制拼装施工,各预制构件分别伸出钢筋,并通过后浇湿接缝实现连接。超高性能混凝土中钢筋的粘结性能较好,仅需较小的搭接长度即能可靠地实现力的传递。莱顿桥的施工现场如图 1.6 所示。图 1.2 马来西亚四类 RPC 主梁结构 图 1.3 Batu6 桥施工现场
活性粉末混凝土中筋材搭接性能的试验研究桥梁。近年来,随着 RPC 配制技术和施工工艺的提高,RPC 的工程应用更加广泛形式也愈加多样。自 2010 年马来西亚建成第一座 RPC 桥 Kampung Linsum 桥以后,RPC 桥在马来西亚迅速推广,到 2017 年底,马来西亚已建成 RPC 桥梁一百余座。马西亚建成的 RPC 桥主要包括四类主梁结构,如图 1.2 所示,即全 RPC T 梁(类1)、RPC-RC 组合梁(包括闭口截面和开截面两类 RPC-RC 组合梁,分别对应型 2A 和类型 2B)、全 RPC 箱梁(类型 3)、全 RPC 下承式槽形梁(类型 4)。20年建成通车的 Batu6 桥如图 1.3 所示,Batu6 桥单跨 100m,桥宽 5m,梁高 4m高跨比 1/25,顶板厚 15cm,底板厚 25cm,腹板厚 15cm。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不同搭接长度下套筒约束浆锚搭接接头力学试验研究[J]. 余琼,许雪静,袁炜航,许志远,吕西林.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9)
[2]超高性能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方法[J]. 方志,郑辉,杨剑,苏捷,黄政宇.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2017(05)
[3]活性粉末混凝土研究进展[J]. 郑文忠,吕雪源. 建筑结构学报. 2015(10)
[4]钢筋约束浆锚搭接连接的试验研究[J]. 马军卫,尹万云,刘守城,刘体锋,潘金龙. 建筑结构. 2015(02)
[5]锈蚀钢筋搭接性能试验研究[J]. 徐港,王青,卫军,刘德富.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2011(06)
[6]预制混凝土插入式预留孔灌浆钢筋搭接试验[J]. 姜洪斌,张海顺,刘文清,闫红缨.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11(10)
[7]RPC混凝土在铁路预应力T形梁中的应用试验[J]. 曹万会,高淑平. 铁道建筑技术. 2009(07)
[8]CFRP筋在活性粉末混凝土中的锚固性能[J]. 方志,蒋田勇,梁栋.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7)
[9]FRP在工程结构中的应用与发展[J]. 叶列平,冯鹏. 土木工程学报. 2006(03)
[10]CFRP材料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J]. 姜红光,王廷臣,陈建国,徐辉. 中外公路. 2005(05)
博士论文
[1]基于高性能材料大型岩锚体系应用研究[D]. 张旷怡.湖南大学 2015
[2]钢筋与活性粉末混凝土粘结性能的试验研究[D]. 贾方方.北京交通大学 2013
[3]CFRP预应力筋超高性能混凝土梁受力性能研究[D]. 杨剑.湖南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150MPa高性能混凝土与变形钢筋粘结锚固性能试验研究[D]. 刘旭冉.重庆大学 2015
[2]玻璃纤维增强聚合物(GFRP)筋搭接性能试验研究[D]. 惠慧.郑州大学 2014
[3]活性粉末混凝土波纹钢腹板组合箱梁的受力性能研究[D]. 吴学敏.北京交通大学 2013
[4]约束浆锚钢筋搭接连接试验研究[D]. 赵培.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1
[5]钢筋混凝土梁钢筋非接触搭接性能研究[D]. 宋绪传.山东大学 2007
[6]预应力活性粉末混凝土箱梁优化研究[D]. 秦永刚.北京交通大学 2007
[7]不同钢纤维掺量活性粉末混凝土的抗拉力学特性研究[D]. 杨志慧.北京交通大学 2006
[8]FRP筋与混凝土粘结锚固性能的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D]. 郭恒宁.东南大学 2006
[9]碳纤维(CFRP)预应力筋力拉索锚固系统静力性能的试验研究[D]. 梁栋.湖南大学 2004
本文编号:29645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29645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