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性基础下砼芯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
发布时间:2021-01-08 11:46
为了计算复合地基沉降并研究其相关影响因素,首先,考虑界面相对位移对界面侧摩阻力的影响,获得理想弹塑性荷载传递函数;然后,根据荷载传递法的基本原理,建立砼芯、水泥土桩和桩周土三者各自的平衡微分方程,得到三者相应的应力位移表达式;最后,通过与数值模拟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分析了上部荷载、含芯率、面积置换率、桩周土和下卧层压缩模量对复合地基沉降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刚性基础下砼芯水泥土桩复合地基中砼芯承担了较大部分的上部荷载,水泥土桩次之,桩周土的荷载分担比最小;随着荷载增大,砼芯的荷载分担比逐渐减小,桩周土和水泥土桩的荷载分担比逐渐增加,荷载由砼芯向外逐步传递到水泥土桩与桩周土;随着上部荷载减小,含芯率、面积置换率、桩周土和下卧层压缩模量增加,复合地基沉降量逐步减小,其中含芯率的影响相对较小;除下卧层压缩模量外,各影响因素对桩周土压缩量的影响程度显著大于下卧层土体压缩量的影响程度。
【文章来源】: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51(08)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复合地基沉降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
3)砼芯、水泥土桩与桩周土均只发生一维压缩,同一水平面上桩间土应力相等。4)桩周土和水泥土桩之间的界面侧摩阻力(以下统称外界面侧摩阻力)与水泥土桩和砼芯之间的界面侧摩阻力(以下统称内界面侧摩阻力)的发挥与界面相对位移有关,且均符合理想弹塑性荷载传递函数假设。荷载传递法通过选择合理的模型和参数,能够较好地反映桩-土相互作用特性。
图4(b)所示为含芯率与沉降的关系曲线。保持水泥土桩径不变,通过改变砼芯桩径来分析含芯率的影响。由图4(b)可见:随着含芯率增大,桩周土的压缩量逐渐减小,下卧层压缩量略有降低,复合地基总沉降表现为减小;此外,随着含芯率增大,沉降的减小趋势越来越缓,说明含芯率对沉降的控制是有限的。在建设成本一定的条件下,存在最优含芯率,建议取值为0.3。图4 复合地基沉降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短芯劲芯水泥土桩承载路堤失稳破坏模型试验[J]. 张振,陈云龙,叶观宝,肖彦,王萌. 工程地质学报. 2019(05)
[2]基于能量法柔性桩复合地基的沉降计算[J]. 张可能,吴有平,何杰,刘杰,胡达,张云毅.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6)
[3]水泥土-混凝土界面特性试验研究[J]. 彭涛,李立业,章定文. 现代交通技术. 2017(03)
[4]层状地基中静钻根植竹节桩单桩沉降计算[J]. 周佳锦,龚晓南,王奎华,张日红,王孟波. 岩土力学. 2017(01)
[5]层状地基中考虑桩侧水泥土与土的静钻根植桩单桩沉降计算[J]. 徐礼阁,王奎华,张鹏,吕述晖,李振亚.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3)
[6]加芯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计算方法研究[J]. 叶观宝,蔡永生,张振. 岩土力学. 2016(03)
[7]静钻根植竹节桩桩端承载性能数值模拟研究[J]. 周佳锦,龚晓南,王奎华,张日红,许远荣. 岩土力学. 2015(S1)
[8]砼芯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工作特性分析[J]. 王驰,徐永福,叶冠林.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2014(09)
[9]基于上下部共同作用的柔性基础下复合地基性状研究[J]. 俞建霖,荆子菁,龚晓南,刘超,吕文志. 岩土工程学报. 2010(05)
[10]素混凝土劲性水泥土复合桩承载机理分析[J]. 李俊才,邓亚光,宋桂华,凌国华. 岩土力学. 2009(01)
博士论文
[1]考虑桩—土相对位移的桩基沉降计算及桩基时效性研究[D]. 王忠瑾.浙江大学 2013
[2]柔性基础下桩体复合地基性状与设计方法研究[D]. 吕文志.浙江大学 2009
[3]砼芯水泥土搅拌桩荷载传递机理研究[D]. 董平.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2004
硕士论文
[1]劲性搅拌桩在复合地基中应用效果的评价和研究[D]. 洪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8
本文编号:2964539
【文章来源】: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51(08)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复合地基沉降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
3)砼芯、水泥土桩与桩周土均只发生一维压缩,同一水平面上桩间土应力相等。4)桩周土和水泥土桩之间的界面侧摩阻力(以下统称外界面侧摩阻力)与水泥土桩和砼芯之间的界面侧摩阻力(以下统称内界面侧摩阻力)的发挥与界面相对位移有关,且均符合理想弹塑性荷载传递函数假设。荷载传递法通过选择合理的模型和参数,能够较好地反映桩-土相互作用特性。
图4(b)所示为含芯率与沉降的关系曲线。保持水泥土桩径不变,通过改变砼芯桩径来分析含芯率的影响。由图4(b)可见:随着含芯率增大,桩周土的压缩量逐渐减小,下卧层压缩量略有降低,复合地基总沉降表现为减小;此外,随着含芯率增大,沉降的减小趋势越来越缓,说明含芯率对沉降的控制是有限的。在建设成本一定的条件下,存在最优含芯率,建议取值为0.3。图4 复合地基沉降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短芯劲芯水泥土桩承载路堤失稳破坏模型试验[J]. 张振,陈云龙,叶观宝,肖彦,王萌. 工程地质学报. 2019(05)
[2]基于能量法柔性桩复合地基的沉降计算[J]. 张可能,吴有平,何杰,刘杰,胡达,张云毅.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6)
[3]水泥土-混凝土界面特性试验研究[J]. 彭涛,李立业,章定文. 现代交通技术. 2017(03)
[4]层状地基中静钻根植竹节桩单桩沉降计算[J]. 周佳锦,龚晓南,王奎华,张日红,王孟波. 岩土力学. 2017(01)
[5]层状地基中考虑桩侧水泥土与土的静钻根植桩单桩沉降计算[J]. 徐礼阁,王奎华,张鹏,吕述晖,李振亚.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3)
[6]加芯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计算方法研究[J]. 叶观宝,蔡永生,张振. 岩土力学. 2016(03)
[7]静钻根植竹节桩桩端承载性能数值模拟研究[J]. 周佳锦,龚晓南,王奎华,张日红,许远荣. 岩土力学. 2015(S1)
[8]砼芯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工作特性分析[J]. 王驰,徐永福,叶冠林.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2014(09)
[9]基于上下部共同作用的柔性基础下复合地基性状研究[J]. 俞建霖,荆子菁,龚晓南,刘超,吕文志. 岩土工程学报. 2010(05)
[10]素混凝土劲性水泥土复合桩承载机理分析[J]. 李俊才,邓亚光,宋桂华,凌国华. 岩土力学. 2009(01)
博士论文
[1]考虑桩—土相对位移的桩基沉降计算及桩基时效性研究[D]. 王忠瑾.浙江大学 2013
[2]柔性基础下桩体复合地基性状与设计方法研究[D]. 吕文志.浙江大学 2009
[3]砼芯水泥土搅拌桩荷载传递机理研究[D]. 董平.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2004
硕士论文
[1]劲性搅拌桩在复合地基中应用效果的评价和研究[D]. 洪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8
本文编号:29645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2964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