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醇/三聚氰胺—甲醛/脲醛树脂微胶囊相变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发布时间:2021-02-02 05:28
目前,将相变材料应用到建筑领域以实现舒适和节能的研究已成为热点。但因相变材料自身存在与基体材料结合、相变体积变化、材料寿命等问题,所以制约了其在墙体材料方面的应用。为了解决直接应用相变材料所存在的问题,将相变材料包裹形成微胶囊是一种很好的解决方法。本文以十二醇为芯材,以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和脲醛树脂为壁材,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微胶囊相变材料并对其进行性能表征。利用粒径分析仪、全功能稳定性分析仪分别对制得的乳液粒径和稳定性进行检测;利用FT-IR、SEM、粒径分析仪、DSC和TG分别对所得微胶囊的结构、表面形态、粒径和粒径分布、热性能进行表征。首先,以十二醇为芯材,以三聚氰胺-甲醛树脂为壁材,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微胶囊相变材料,并且用不同的分析方法对微胶囊进行了检测及表征。采用单因素变量法考察不同乳化剂、加入交联剂与否、三聚氰胺与甲醛摩尔比、乳化剂浓度、间苯二酚浓度、芯壁比(质量比)等因素对微胶囊外观形态及热性能的影响,最后确定制备参数:以OP-100作为乳化剂、加入交联剂间苯二酚、三聚氰胺与甲醛摩尔比为1:3、乳化剂浓度为0.40%、间苯二酚浓度为2.5%、芯壁比为1.5:1。红外分析结果...
【文章来源】:厦门大学福建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0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概述
1.2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与内容
1.2.1 研究意义
1.2.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相变材料
2.2 微胶囊化技术
2.2.1 微胶囊化技术的基本概念
2.2.2 微胶囊的结构
2.2.3 微胶囊化技术的发展简况
2.3 微胶囊相变材料
2.3.1 微胶囊相变材料芯材和壁材的选择
2.3.2 微胶囊相变材料的制备方法
2.3.3 微胶囊相变材料的表征方法
2.3.4 微胶囊相变材料的应用
第三章 实验部分
3.1 实验药品和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1 微胶囊的制备工艺流程
3.2.2 十二醇/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微胶囊的制备方法
3.2.3 十二醇/脲醛树脂微胶囊的制备方法
3.2.4 响应面法优化十二醇/脲醛树脂微胶囊的制备工艺
3.3 分析表征方法
3.3.1 微胶囊表面形态观测
3.3.2 热重分析
3.3.3 红外光谱分析
3.3.4 乳液及微胶囊粒径分析
3.3.5 乳液稳定性的检测
3.3.6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
第四章 十二醇/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微胶囊的制备
4.1 乳化剂的影响
4.2 交联剂的影响
4.3 三聚氰胺与甲醛摩尔比的影响
4.4 乳化剂浓度的影响
4.5 间苯二酚浓度的影响
4.6 芯壁比(质量比)的影响
4.7 十二醇/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微胶囊相变材料的红外分析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十二醇/脲醛树脂微胶囊的制备
5.1 预聚阶段
5.1.1 pH值对微胶囊产品的影响
5.1.2 水浴温度对微胶囊产品的影响
5.1.3 搅拌时间对微胶囊产品的影响
5.1.4 搅拌速度对微胶囊产品的影响
5.2 乳化阶段
5.2.1 乳化剂的影响
5.2.2 乳化剂浓度的影响
5.2.3 交联剂浓度的影响
5.2.4 乳化时间的影响
5.2.5 乳化转速的影响
5.3 工艺优化
5.3.1 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微胶囊产品及芯材十二醇的相变焓
5.3.2 模型拟合及响应面分析
5.3.3 微胶囊产品的结构、形态及热性能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学术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014144
【文章来源】:厦门大学福建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0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概述
1.2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与内容
1.2.1 研究意义
1.2.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相变材料
2.2 微胶囊化技术
2.2.1 微胶囊化技术的基本概念
2.2.2 微胶囊的结构
2.2.3 微胶囊化技术的发展简况
2.3 微胶囊相变材料
2.3.1 微胶囊相变材料芯材和壁材的选择
2.3.2 微胶囊相变材料的制备方法
2.3.3 微胶囊相变材料的表征方法
2.3.4 微胶囊相变材料的应用
第三章 实验部分
3.1 实验药品和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1 微胶囊的制备工艺流程
3.2.2 十二醇/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微胶囊的制备方法
3.2.3 十二醇/脲醛树脂微胶囊的制备方法
3.2.4 响应面法优化十二醇/脲醛树脂微胶囊的制备工艺
3.3 分析表征方法
3.3.1 微胶囊表面形态观测
3.3.2 热重分析
3.3.3 红外光谱分析
3.3.4 乳液及微胶囊粒径分析
3.3.5 乳液稳定性的检测
3.3.6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
第四章 十二醇/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微胶囊的制备
4.1 乳化剂的影响
4.2 交联剂的影响
4.3 三聚氰胺与甲醛摩尔比的影响
4.4 乳化剂浓度的影响
4.5 间苯二酚浓度的影响
4.6 芯壁比(质量比)的影响
4.7 十二醇/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微胶囊相变材料的红外分析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十二醇/脲醛树脂微胶囊的制备
5.1 预聚阶段
5.1.1 pH值对微胶囊产品的影响
5.1.2 水浴温度对微胶囊产品的影响
5.1.3 搅拌时间对微胶囊产品的影响
5.1.4 搅拌速度对微胶囊产品的影响
5.2 乳化阶段
5.2.1 乳化剂的影响
5.2.2 乳化剂浓度的影响
5.2.3 交联剂浓度的影响
5.2.4 乳化时间的影响
5.2.5 乳化转速的影响
5.3 工艺优化
5.3.1 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微胶囊产品及芯材十二醇的相变焓
5.3.2 模型拟合及响应面分析
5.3.3 微胶囊产品的结构、形态及热性能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学术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0141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30141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