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空间生产理论的翁基古茶园文化景观重构
发布时间:2021-02-12 04:18
在中国快速城市化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景迈山古茶园文化景观作为典型的有机演进的文化景观和空间生产的主要表现形式,在人地互动的过程中发生了重构。以翁基布朗族村寨为例,以空间生产理论为指导,探究了古茶园文化景观的重构过程。研究发现:文化景观表现出了民居建筑合理化、地方文化多元化、生活方式现代化的重构特征,政府、村民、企业、游客作为空间生产主体在互动联系过程中对文化景观产生了叠加反馈的影响。
【文章来源】:西部林业科学. 2020,49(04)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翁基的空间格局示意
景迈山古茶园文化景观包括了自然景观、民居建筑、生产技术、生态伦理、地方文化等要素[27],作为“自然”与“社会”在地方尺度上共同作用而成的景观综合体,其在时空演变的过程中处于不断地解构与重构中,既包括社会实践带来的物质改变,亦包含意义与价值的建构和重塑[14]。空间生产理论将空间视为有目的的社会实践,是社会关系的产物,还是一种社会生产过程,文化景观的重构是通过空间的物质和文化再生产实现的,“空间实践”“表征空间”决定着文化景观的形成、延续与发展[28],由此可以看出,文化景观是空间生产的产物,文化景观重构就是空间生产的过程。基于以上分析,以翁基作为空间,建立古茶园文化景观重构分析框架,如图2所示。内容包括:①空间的实践:以翁基民居建筑作为空间的实践和文化景观的组成部分,探讨其生产实践过程中格局和功能方面所表现的重构特征;②空间的表征:将翁基山康茶祖节作为政府、文化精英等群体建构下的构想的空间的具体形式,探讨其所表征的古茶园的文化历史以及价值追求;③表征的空间:翁基政府、村民、游客、企业等多元主体在互相联动中塑造了生活的空间,通过村民在空间上的生活方式探讨古茶园文化景观形态。3.1 “空间的实践”构成古茶园文化景观基础
“空间的实践”是人们依靠行为意志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进行空间生产并造就文化景观的基础,翁基民居建筑作为古茶园文化景观的一部分,以木构干栏式为主要特色,一共2层,由主楼、晒茶台、独立的谷仓等3部分组成。选取一家民居建筑,通过村民回忆和图片搜集的方式,对比不同时期民居建筑格局和功能的演变,以此透视村民对空间的实践过程,如图3所示。传统建筑一层用来圈养牲畜和堆放杂物,不进行围合;现在的一层成为加工和储存茶叶的场所,为避免影响村寨整体建筑风貌,加用木板包裹,原本圈养牲畜的穿斗式围栏改成了装饰性的雕花围栏。传统建筑的二层用来住人,是村民家庭活动的场所,各卧室之间没有明显的隔断,一般用布帘、蚊帐等作为掩映,以分隔空间和遮挡视线,不设隔墙;现代二层空间被划分多个部分,主要分为游客空间、私人空间、以游客为主的共享空间和以主人为主的共享空间4类。为了更好地保护游客和主人的隐私,各卧室之间用实体木墙隔断,厕所由以前的屋外搬到了屋内,新增的茶室成为主客交流互动的共享空间。建筑空间内的一些装饰物也发生了变化,火塘作为布朗族温暖和光明的源泉,由于其浓厚的烟味和对房屋内部卫生的破坏,被从客厅的中心位置移至较为偏僻位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保护性利用影响下的大遗址周边地区社会空间演变——基于空间生产视角[J]. 吴冲,朱海霞,向远林,李文龙. 人文地理. 2019(01)
[2]林业文化遗产旅游价值评价体系构建与应用——以普洱古茶园为例[J]. 白灵,陈秋华,唐靖娴. 林业经济问题. 2018(06)
[3]木结构古建筑加固技术的应用及进展[J]. 杨茹元,孙友富,张晓凤,袁权. 林产工业. 2018(06)
[4]乡村重构的理论认知[J]. 龙花楼,屠爽爽. 地理科学进展. 2018(05)
[5]旅游干扰对南湾国家森林公园土壤和空气质量的影响[J]. 张奇志. 西部林业科学. 2018(02)
[6]自然的社会建构:西方人文地理学对自然的再认识[J]. 朱竑,尹铎. 地理科学. 2017(11)
[7]永德县古茶树保护和利用研究[J]. 常菁,施嘉波,周玲. 安徽农业科学. 2017(17)
[8]空间生产视域下花瑶挑花文化情境的变迁与重构[J]. 谢菲. 装饰. 2017(06)
[9]基于空间生产三元一体框架的建水古城文化景观探析[J]. 陈行. 园林. 2017(05)
[10]云南双江县古茶树种质资源的表型多样性[J]. 刘福桥,李强,戎玉廷,王丽鸳,徐礼羿,虞富莲,段红睿,成浩. 中国茶叶. 2017(04)
硕士论文
[1]基于空间生产理论的古村落文化景观研究[D]. 王丹.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6
[2]族群认同的历史记忆与社会建构[D]. 张学俊.云南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030247
【文章来源】:西部林业科学. 2020,49(04)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翁基的空间格局示意
景迈山古茶园文化景观包括了自然景观、民居建筑、生产技术、生态伦理、地方文化等要素[27],作为“自然”与“社会”在地方尺度上共同作用而成的景观综合体,其在时空演变的过程中处于不断地解构与重构中,既包括社会实践带来的物质改变,亦包含意义与价值的建构和重塑[14]。空间生产理论将空间视为有目的的社会实践,是社会关系的产物,还是一种社会生产过程,文化景观的重构是通过空间的物质和文化再生产实现的,“空间实践”“表征空间”决定着文化景观的形成、延续与发展[28],由此可以看出,文化景观是空间生产的产物,文化景观重构就是空间生产的过程。基于以上分析,以翁基作为空间,建立古茶园文化景观重构分析框架,如图2所示。内容包括:①空间的实践:以翁基民居建筑作为空间的实践和文化景观的组成部分,探讨其生产实践过程中格局和功能方面所表现的重构特征;②空间的表征:将翁基山康茶祖节作为政府、文化精英等群体建构下的构想的空间的具体形式,探讨其所表征的古茶园的文化历史以及价值追求;③表征的空间:翁基政府、村民、游客、企业等多元主体在互相联动中塑造了生活的空间,通过村民在空间上的生活方式探讨古茶园文化景观形态。3.1 “空间的实践”构成古茶园文化景观基础
“空间的实践”是人们依靠行为意志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进行空间生产并造就文化景观的基础,翁基民居建筑作为古茶园文化景观的一部分,以木构干栏式为主要特色,一共2层,由主楼、晒茶台、独立的谷仓等3部分组成。选取一家民居建筑,通过村民回忆和图片搜集的方式,对比不同时期民居建筑格局和功能的演变,以此透视村民对空间的实践过程,如图3所示。传统建筑一层用来圈养牲畜和堆放杂物,不进行围合;现在的一层成为加工和储存茶叶的场所,为避免影响村寨整体建筑风貌,加用木板包裹,原本圈养牲畜的穿斗式围栏改成了装饰性的雕花围栏。传统建筑的二层用来住人,是村民家庭活动的场所,各卧室之间没有明显的隔断,一般用布帘、蚊帐等作为掩映,以分隔空间和遮挡视线,不设隔墙;现代二层空间被划分多个部分,主要分为游客空间、私人空间、以游客为主的共享空间和以主人为主的共享空间4类。为了更好地保护游客和主人的隐私,各卧室之间用实体木墙隔断,厕所由以前的屋外搬到了屋内,新增的茶室成为主客交流互动的共享空间。建筑空间内的一些装饰物也发生了变化,火塘作为布朗族温暖和光明的源泉,由于其浓厚的烟味和对房屋内部卫生的破坏,被从客厅的中心位置移至较为偏僻位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保护性利用影响下的大遗址周边地区社会空间演变——基于空间生产视角[J]. 吴冲,朱海霞,向远林,李文龙. 人文地理. 2019(01)
[2]林业文化遗产旅游价值评价体系构建与应用——以普洱古茶园为例[J]. 白灵,陈秋华,唐靖娴. 林业经济问题. 2018(06)
[3]木结构古建筑加固技术的应用及进展[J]. 杨茹元,孙友富,张晓凤,袁权. 林产工业. 2018(06)
[4]乡村重构的理论认知[J]. 龙花楼,屠爽爽. 地理科学进展. 2018(05)
[5]旅游干扰对南湾国家森林公园土壤和空气质量的影响[J]. 张奇志. 西部林业科学. 2018(02)
[6]自然的社会建构:西方人文地理学对自然的再认识[J]. 朱竑,尹铎. 地理科学. 2017(11)
[7]永德县古茶树保护和利用研究[J]. 常菁,施嘉波,周玲. 安徽农业科学. 2017(17)
[8]空间生产视域下花瑶挑花文化情境的变迁与重构[J]. 谢菲. 装饰. 2017(06)
[9]基于空间生产三元一体框架的建水古城文化景观探析[J]. 陈行. 园林. 2017(05)
[10]云南双江县古茶树种质资源的表型多样性[J]. 刘福桥,李强,戎玉廷,王丽鸳,徐礼羿,虞富莲,段红睿,成浩. 中国茶叶. 2017(04)
硕士论文
[1]基于空间生产理论的古村落文化景观研究[D]. 王丹.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6
[2]族群认同的历史记忆与社会建构[D]. 张学俊.云南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0302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30302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