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棕”为“绿”—棕地修复与景观再生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02 16:07
纵观国内外,棕地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并阻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中国迅猛的城市化进程,城市结构的调整,城市规划和管理的不善导致大量的棕地出现且棕地面临着再利用的压力,目前,中国的棕地的修复和景观再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其理论研究和设计实践还不够深入,且又面临新的城市化问题,其棕地情况错综复杂、不容乐观、急需解决,本文在城市化过程中棕地新的问题的语境下,以景观艺术设计的视角研究对棕地修复并进行景观再生设计的具体理论和方法、设计策略。此文章是在对棕地修复与景观再生设计的理论全面认识的基础之上,以调研和实践案例比较分析为主要的依据,首先介定其棕地的内涵概念特质,并总结棕地的形成原因和影响,分析概述其棕地对城市发展的利弊,进而系统总结出棕地修复与景观再生设计的相关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最后基于理论依据提出再生设计的设计要素以及再生设计的设计的具体措施和原则性可能,注重景观设计中传统景观意境的营造和文化传承,结合实际案例阐述恢复其景观公共属性的意义,总结其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并依此总结具体的景观再生设计方法,使棕地修复后,景观再生。在文章的思路上,主要是“研究背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文章来源】:重庆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框架Fig.1.1Structure资料来源:作者自绘
棕地Fig.2.1Brownfields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棕地修复景观再生设计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染物的降解。[31]通过改变各种环境条件如,营养、氧化还原电位、共代谢基质,强化微生物降解作用以达到治理目的。[32]其中花费低、见效快、安全且操作方便的微生物修复方式是堆肥法,主要是将污染物与有机物,例如像稻草、麦秸、粪便等混合起来发酵,发酵的过程中的微生物会降解土壤中有机污染物,以达到清除污染的目的。[33]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辰山植物园矿坑花园,上海,中国[J]. 朱育帆,姚玉君,孟凡玉. 世界建筑. 2015(03)
[2]中国城镇空间景观文化失谐现象的探讨[J]. 王中德,杨玲. 中国园林. 2010(02)
[3]从中美3个实例看风景园林专业棕地设计课教学[J]. 郑晓笛. 中国园林. 2009(09)
[4]鲁尔工业区棕地复兴策略[J]. 唐燕. 国际城市规划. 2007(03)
[5]论“反规划”[J]. 俞孔坚,李迪华,韩西丽. 城市规划. 2005(09)
[6]河流再生设计——浙江黄岩永宁公园生态设计[J]. 俞孔坚,刘玉杰,刘东云. 中国园林. 2005(05)
[7]构筑回归自然的精神家园——美国当代风景园林大师理查德·哈格[J]. 孙晓春,刘晓明. 中国园林. 2004(03)
[8]理解设计:中山岐江公园工业旧址再利用[J]. 俞孔坚,庞伟. 建筑学报. 2002(08)
[9]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的十大景观战略[J]. 俞孔坚,李迪华,潮洛蒙. 规划师. 2001(06)
[10]景观与城市的生态设计:概念与原理[J]. 俞孔坚,李迪华,吉庆萍. 中国园林. 2001(06)
博士论文
[1]基于“棕色土方”概念的棕地再生风景园林学途径[D]. 郑晓笛.清华大学 2014
[2]当代城市场所营造理论与方法研究[D]. 程世丹.重庆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059547
【文章来源】:重庆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框架Fig.1.1Structure资料来源:作者自绘
棕地Fig.2.1Brownfields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棕地修复景观再生设计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染物的降解。[31]通过改变各种环境条件如,营养、氧化还原电位、共代谢基质,强化微生物降解作用以达到治理目的。[32]其中花费低、见效快、安全且操作方便的微生物修复方式是堆肥法,主要是将污染物与有机物,例如像稻草、麦秸、粪便等混合起来发酵,发酵的过程中的微生物会降解土壤中有机污染物,以达到清除污染的目的。[33]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辰山植物园矿坑花园,上海,中国[J]. 朱育帆,姚玉君,孟凡玉. 世界建筑. 2015(03)
[2]中国城镇空间景观文化失谐现象的探讨[J]. 王中德,杨玲. 中国园林. 2010(02)
[3]从中美3个实例看风景园林专业棕地设计课教学[J]. 郑晓笛. 中国园林. 2009(09)
[4]鲁尔工业区棕地复兴策略[J]. 唐燕. 国际城市规划. 2007(03)
[5]论“反规划”[J]. 俞孔坚,李迪华,韩西丽. 城市规划. 2005(09)
[6]河流再生设计——浙江黄岩永宁公园生态设计[J]. 俞孔坚,刘玉杰,刘东云. 中国园林. 2005(05)
[7]构筑回归自然的精神家园——美国当代风景园林大师理查德·哈格[J]. 孙晓春,刘晓明. 中国园林. 2004(03)
[8]理解设计:中山岐江公园工业旧址再利用[J]. 俞孔坚,庞伟. 建筑学报. 2002(08)
[9]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的十大景观战略[J]. 俞孔坚,李迪华,潮洛蒙. 规划师. 2001(06)
[10]景观与城市的生态设计:概念与原理[J]. 俞孔坚,李迪华,吉庆萍. 中国园林. 2001(06)
博士论文
[1]基于“棕色土方”概念的棕地再生风景园林学途径[D]. 郑晓笛.清华大学 2014
[2]当代城市场所营造理论与方法研究[D]. 程世丹.重庆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0595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30595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