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灰改良黄土强度特性的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21 13:49
湿陷性黄土在我国中西部地区分布十分广泛,在该地区进行工程建设时为了避免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需对黄土进行改良以增大地基对于荷载的承受能力,保证稳定性能。近年国内外学者对于石灰粉煤灰改良黄土物理力学性质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这些研究中不乏有运用到实际施工中的理论成果,而石灰粉煤灰改良黄土在诸如地基、深基坑坑壁、大坝坝体、路基和挡土墙等这类平面应变问题中却研究甚少,因此开展平面应变状态下石灰粉煤灰改良黄土的力学强度特性研究十分必要。本文对西安市白鹿原的黄土掺入不同比例石灰和粉煤灰进行改良,通过改造而来的平面应变仪进行轴向加载试验以研究改良后黄土的强度及变形特性。研究结果如下:(1)随石灰在二灰改良黄土中的比例增大,其最优含水率增大,最大干密度减小。(2)对不同含水率、不同配合比和不同固结应力初始条件下的二灰改良黄土进行了平面应变试验,结果显示:当配合比K和固结应力σ3一定时随着含水率ω的减小,土体强度变大;当含水率ω、固结应力σ3及粉煤灰含量一定时,随着石灰含量的变大,土体强度增大;当含水率ω和配合比K 一定时,随着固结应力σ3增加,土体强度得到强化。(3)随着土体的主应力差值σ1-σ3增大,...
【文章来源】:西安工业大学陕西省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二灰改良黄土样的击实曲线
20.8%增加到 22.1%,后者由 1.621g/cm降低到 1.344g/cm。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由于在黄土中加入石灰和粉煤灰后,本身显微结构为团粒,且周围分布有众多团聚体,虽然各个颗粒结构之间存在相互作用,但是在石灰的作用下,微结构单元随之改变,空隙直径逐渐增大,数量也变多,因此改良土随着石灰含量变大,最大干密度沿着相反的方向改变。在试验期间笔者发现,在将石灰粉煤灰以及黄土两者共同加入后,需要及时对其进行混合搅拌,否则就很容易导致胶结颗粒的出现。时间越久,颗粒粒度就会越大,最大干密度能取的最大值就越小。所以除了控制加入的成分之外,对于时间,工作人员也要有了解全面合理的把握,一定要在有效时间内进行拌和压实,否则影响实际目标压实度。本次试验所有土体试样压实度取不同配比下二灰改良黄土的最大干密度平均值的95%为试验的干密度。表 2.3 二灰改良黄土击实试验参数石灰:粉煤灰:黄土 10:30:60 15:30:55 20:30:50最优含水率ωopt/% 20.8 21.7 22.1最大干密度ρd.max/gcm-31.621 1.479 1.344
图 2.3 土样制样器平面应变试验共将制备四个含水率的土样,分别为 16%、18%样可用含水率一致的湿土压实。不过对于 24%的湿土,若采用出现土的粘聚力迫使土样难以全部完整地取出,致使水分散失这类湿土进行制备时,首先可以将其含水率调整到 20%,随后量同实际需要满足的质量比对,后期再把少的那一部分水喷中,笔者主要将水率、配合比和固结围压作为三个影响强度变究,以此来获取到三个因素同强度特性之间存在的必然联系。中固结围压取值:50 kPa、100 kPa、150 kPa 和 200 kPa,含水率个二灰土配合比 10:30:60、15:30:55、20:30:50,一共需要 4的三个配比和四个含水率来制备改良黄土的土样。具体是,当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石灰粉煤灰黄土工程性质试验研究[J]. 宋学庆. 中外公路. 2017(05)
[2]石灰粉煤灰联合固化石油污染滨海盐渍土的力学特性[J]. 李敏,王宸,杜红普,张佳欣.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7(S1)
[3]粉土二灰土的工程特性研究[J]. 梁小勇. 河北企业. 2016(09)
[4]冻结改良黄土三轴强度和变形特性试验研究[J]. 牛亚强,王旭,廖孟柯,蒋代军,刘德仁. 岩土工程学报. 2016(S2)
[5]试验分析粉煤灰与石灰、水泥改良黄土填料效果[J]. 薛会科. 科技视界. 2016(14)
[6]石灰和粉煤灰固化修复六价铬污染土试验研究[J]. 刘玲,刘海卿,张颖,吴佳欢,薛淋丹,金群林,王袁. 硅酸盐通报. 2015(11)
[7]沉积粉煤灰工程特性试验研究[J]. 周德泉,赵明华,肖宏宇.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2011(03)
[8]改良黄土强度特性与工程处置试验研究[J]. 李志清,余文龙,范林峰,付乐,胡瑞林,林杜军,王艳萍. 工程地质学报. 2011(01)
[9]二灰改良土动力特性试验研究[J]. 张向东,曹启坤,潘宇. 岩土力学. 2010(08)
[10]粉煤灰与石灰、水泥改良黄土填料的试验研究[J]. 夏琼,杨有海,耿煊.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2008(03)
博士论文
[1]大厚度湿陷性黄土湿陷变形机理、地基处理及试验研究[D]. 王雪浪.兰州理工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段弱膨胀土的强度特性宏细观试验研究[D]. 刘莹莹.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2013
[2]平面应变条件下堆石料强度和中主应力研究[D]. 石修松.长江科学院 2011
[3]新型真三轴仪改进及饱和砂土力学特性测试分析[D]. 王桃桃.西安理工大学 2010
[4]二灰改良土动力特性试验研究[D]. 潘宇.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08
[5]新型真三轴仪调试及重塑黄土强度变形特性的试验研究[D]. 罗爱忠.西安理工大学 2008
[6]二灰土强度形成影响因素的试验与应用研究[D]. 王华阳.南京林业大学 2007
[7]二灰碎石、二灰土快速养生试验研究[D]. 刘军勇.长安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295142
【文章来源】:西安工业大学陕西省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二灰改良黄土样的击实曲线
20.8%增加到 22.1%,后者由 1.621g/cm降低到 1.344g/cm。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由于在黄土中加入石灰和粉煤灰后,本身显微结构为团粒,且周围分布有众多团聚体,虽然各个颗粒结构之间存在相互作用,但是在石灰的作用下,微结构单元随之改变,空隙直径逐渐增大,数量也变多,因此改良土随着石灰含量变大,最大干密度沿着相反的方向改变。在试验期间笔者发现,在将石灰粉煤灰以及黄土两者共同加入后,需要及时对其进行混合搅拌,否则就很容易导致胶结颗粒的出现。时间越久,颗粒粒度就会越大,最大干密度能取的最大值就越小。所以除了控制加入的成分之外,对于时间,工作人员也要有了解全面合理的把握,一定要在有效时间内进行拌和压实,否则影响实际目标压实度。本次试验所有土体试样压实度取不同配比下二灰改良黄土的最大干密度平均值的95%为试验的干密度。表 2.3 二灰改良黄土击实试验参数石灰:粉煤灰:黄土 10:30:60 15:30:55 20:30:50最优含水率ωopt/% 20.8 21.7 22.1最大干密度ρd.max/gcm-31.621 1.479 1.344
图 2.3 土样制样器平面应变试验共将制备四个含水率的土样,分别为 16%、18%样可用含水率一致的湿土压实。不过对于 24%的湿土,若采用出现土的粘聚力迫使土样难以全部完整地取出,致使水分散失这类湿土进行制备时,首先可以将其含水率调整到 20%,随后量同实际需要满足的质量比对,后期再把少的那一部分水喷中,笔者主要将水率、配合比和固结围压作为三个影响强度变究,以此来获取到三个因素同强度特性之间存在的必然联系。中固结围压取值:50 kPa、100 kPa、150 kPa 和 200 kPa,含水率个二灰土配合比 10:30:60、15:30:55、20:30:50,一共需要 4的三个配比和四个含水率来制备改良黄土的土样。具体是,当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石灰粉煤灰黄土工程性质试验研究[J]. 宋学庆. 中外公路. 2017(05)
[2]石灰粉煤灰联合固化石油污染滨海盐渍土的力学特性[J]. 李敏,王宸,杜红普,张佳欣.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7(S1)
[3]粉土二灰土的工程特性研究[J]. 梁小勇. 河北企业. 2016(09)
[4]冻结改良黄土三轴强度和变形特性试验研究[J]. 牛亚强,王旭,廖孟柯,蒋代军,刘德仁. 岩土工程学报. 2016(S2)
[5]试验分析粉煤灰与石灰、水泥改良黄土填料效果[J]. 薛会科. 科技视界. 2016(14)
[6]石灰和粉煤灰固化修复六价铬污染土试验研究[J]. 刘玲,刘海卿,张颖,吴佳欢,薛淋丹,金群林,王袁. 硅酸盐通报. 2015(11)
[7]沉积粉煤灰工程特性试验研究[J]. 周德泉,赵明华,肖宏宇.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2011(03)
[8]改良黄土强度特性与工程处置试验研究[J]. 李志清,余文龙,范林峰,付乐,胡瑞林,林杜军,王艳萍. 工程地质学报. 2011(01)
[9]二灰改良土动力特性试验研究[J]. 张向东,曹启坤,潘宇. 岩土力学. 2010(08)
[10]粉煤灰与石灰、水泥改良黄土填料的试验研究[J]. 夏琼,杨有海,耿煊.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2008(03)
博士论文
[1]大厚度湿陷性黄土湿陷变形机理、地基处理及试验研究[D]. 王雪浪.兰州理工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段弱膨胀土的强度特性宏细观试验研究[D]. 刘莹莹.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2013
[2]平面应变条件下堆石料强度和中主应力研究[D]. 石修松.长江科学院 2011
[3]新型真三轴仪改进及饱和砂土力学特性测试分析[D]. 王桃桃.西安理工大学 2010
[4]二灰改良土动力特性试验研究[D]. 潘宇.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08
[5]新型真三轴仪调试及重塑黄土强度变形特性的试验研究[D]. 罗爱忠.西安理工大学 2008
[6]二灰土强度形成影响因素的试验与应用研究[D]. 王华阳.南京林业大学 2007
[7]二灰碎石、二灰土快速养生试验研究[D]. 刘军勇.长安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2951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3295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