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佛教对洛阳都城景观的时空控制——以景观高度演替和时间节律变化为例
发布时间:2021-07-31 04:44
佛教进入中国城市后,对城市景观产生了重大影响,尤其在景观的高度和时间节律方面,金刹与灵台比高,金铎与钟鼓竞鸣,改变了中国城市原有的景观特征。这一现象在北魏首都洛阳表现得尤为突出。灵太后胡充华将佛教建筑景观,尤其是将佛塔高度的象征意义完全政治化-佛塔的高度即是权力的高度,因此,洛阳城内最高的永宁寺塔,作为转轮圣王的象征,其供养者非灵太后莫属。其次,无论城里城外,佛塔的高低,都按供养人的政治权力等级,从高到低排列。其三,拥有最高权力的灵太后,其供养所立的佛塔,占据洛阳最具象征性的城内、城南和城东空间。儒家特别看重的洛阳中轴线,更是灵太后精心规划设计的空间,塔刹林立,圣像庄严,完全是一派佛国气象。北魏将首都从盛乐,迁至平城,再迁至洛阳,原本的目的是想由塞外入驻中原,完成汉化,成为中原正统,然而,始料未及的是,虽然在政治制度上他们选择了中央集权制,在信仰层面却选择了佛教。究其原因,北魏放弃祭天传统后,统治阶层佞佛,尤其是掌握皇权的后妃佞佛,是汉化道路发生突变的政治推手。北魏从塞外南下中原汉化过程的二元性,并没有随着北魏的亡国而消失,相反却成为隋唐帝国的共同特色。可见,北魏在政教关系方面,也担当...
【文章来源】:学术月刊. 2020,52(07)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6 页
【文章目录】:
一、引言
二、佛教对洛阳景观的时空控制
(一)城内
(二)城东
(三)城南
(四)城西
(五)城北
三、佛教得以彻底控制洛阳都城景观的内在原因
四、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布发掩泥的北齐皇帝:中古燃灯佛授记的政治意涵[J]. 孙英刚. 历史研究. 2019(06)
[2]北魏灵太后“转轮王”与“佛”形象的建构[J]. 周胤. 南都学坛. 2017(06)
[3]天竺与中土:何为天地之中央——唐代僧人运用佛教空间结构系统整合中土空间的方法研究[J]. 李智君. 学术月刊. 2016(06)
本文编号:3312793
【文章来源】:学术月刊. 2020,52(07)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6 页
【文章目录】:
一、引言
二、佛教对洛阳景观的时空控制
(一)城内
(二)城东
(三)城南
(四)城西
(五)城北
三、佛教得以彻底控制洛阳都城景观的内在原因
四、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布发掩泥的北齐皇帝:中古燃灯佛授记的政治意涵[J]. 孙英刚. 历史研究. 2019(06)
[2]北魏灵太后“转轮王”与“佛”形象的建构[J]. 周胤. 南都学坛. 2017(06)
[3]天竺与中土:何为天地之中央——唐代僧人运用佛教空间结构系统整合中土空间的方法研究[J]. 李智君. 学术月刊. 2016(06)
本文编号:33127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33127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