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城市规划视角的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思考分析
本文关键词:基于城市规划视角的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思考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城市规划与智慧城市都旨在使城市得到健康可持续的发展,为城市居民创造更美好的生活。城市规划发展历程中的诸多理念都与智慧城市的内涵、目标相通,从已趋成熟的城市规划体系入手确实可以为新兴的智慧城市建设带来一定的启发。基于以上分析,分别对智慧城市的规划方式、规划理念、规划决策、组织机制、城市形态和城市管理这一建设全过程的各个方面所得的借鉴意义进行了详细阐述。
【作者单位】: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关键词】: 智慧城市 城市规划 相互关系
【分类号】:TU984
【正文快照】: 0引言城市规划是一门自古就有的学问,是指城市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所作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智慧城市则是近年全球新兴的城市建设发展理念,主要通过信息化改变城市的运行机理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阎耀军;;城市网格化管理的特点及启示[J];城市问题;2006年02期
2 王刚;肖铭;郭汝;陈煊;;西方城市规划史对我国城市规划的启示[J];城市规划;2007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善峰,张俊玲;城市的记忆——工业废弃地更新、改造浅析[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5年04期
2 ;城徽设计中的城市文脉观照[J];城市发展研究;2003年05期
3 吴强;试论区位空间选择下的城市设计[J];城市规划;2005年04期
4 章光日;信息时代人类生活空间图式研究[J];城市规划;2005年10期
5 丁旭;;在对话中寻求一种秩序——宁波科技园区梅墟工业区改造规划[J];城市规划;2006年07期
6 信丽平;姚亦锋;;西方人本主义规划思想发展简述[J];城市问题;2006年07期
7 马交国,杨永春;生态城市理论研究进展[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4年06期
8 张毅川,李东升,乔丽芳;城市“绿道”类型、功能与设置浅议[J];防护林科技;2004年04期
9 张毅川,乔丽芳,陈亮明,齐安国;森林公园营建的现状与展望[J];福建林业科技;2004年03期
10 王中;;让人本主义在现代城市规划中闪光——中西方人本主义规划思想对现代城市规划的影响[J];北京规划建设;200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谢飞;张勇;;网格化城市管理新模式的几点问题思考[A];江苏省测绘学会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陆天赞;吴志强;;1990年以来中国生态城市设计的总体特征梳理研究[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张翼;;和谐之道——城市规划公共传统的回归与复兴[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勇强;城市空间发展自组织研究——深圳为例[D];东南大学;2003年
2 李阎魁;城市规划与人的主体论[D];同济大学;2006年
3 蔡晓丰;城市风貌解析与控制[D];同济大学;2006年
4 金勇;增进建设环境公共价值的城市设计实效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5 沈海虹;“集体选择”视野下的城市遗产保护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6 陈鹭;城市居住区园林环境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6年
7 徐小东;基于生物气候条件的绿色城市设计生态策略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8 王志军;上海“一城九镇”空间结构及形态类型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9 李哲;生态城市美学的理论建构与应用性前景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10 李文;城市公共空间形态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庞瑞秋;基于区域基质的城市设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2 白磊;从人性视点看城市局部地段公共空间中的地域文脉[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年
3 乔永学;北京城市设计史纲(1949—1978)[D];清华大学;2003年
4 张赛;建构场所系统是城市设计中文脉整合的重要途径——以东莞城市设计为例[D];清华大学;2003年
5 丑国珍;城市空间的层次及尺度空间初探[D];重庆大学;2003年
6 王媛;城市的传统景观特质保护与空间设计的方法论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7 覃阳;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与行为塑造的互动性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年
8 方满莲;生态城市空间发展模式探析及岛城的理论初探[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薛忠燕;人性化、情感化的街道空间[D];天津大学;2004年
10 张捷;现代城市空间的演进与低密度住宅的存在[D];天津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李德仁,沈欣;论智能化对地观测系统[J];测绘科学;2005年04期
2 龙元;交往型规划与公众参与[J];城市规划;2004年01期
3 张京祥;城市与区域管治及其在中国的研究和应用[J];城市问题;2000年06期
4 宋言奇;市容环境的长效管理机制[J];城市问题;2005年04期
5 郑士源,徐辉,王浣尘;网格及网格化管理综述[J];系统工程;2005年03期
6 褚作勇;关于城市建设中绿色设计问题的思考[J];山西建筑;2005年09期
7 李德仁;胡庆武;;基于可量测实景影像的空间信息服务[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7年05期
8 李德仁;论广义空间信息网格和狭义空间信息网格[J];遥感学报;2005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童明;科学的,还是理性的?——关于城市规划理论基础思想的思辨[J];城市规划;1997年03期
2 王世军;;论城市规划的社会学转向[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3 俞孔坚;;高悬在城市上空的明镜——再读《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J];北京规划建设;2006年03期
4 汪光焘;;解放思想 开拓创新 编制好新时期的城市规划——在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上的讲话[J];城市规划;2006年11期
5 ;《上海城市规划》第78~83期总目次[J];上海城市规划;2008年06期
6 毕东成;;以城市规划促城市可持续发展[J];城市住宅;2010年06期
7 董杰;贺显;;西方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简述[J];建筑设计管理;2006年05期
8 王保森;;基于“和谐”思想的城市规划理论研究[J];城市规划;2008年02期
9 黑川纪章;;城市规划的新潮流[J];世界建筑;1987年04期
10 陈铭;;从城市空间看现代城市设计[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汉明;;基于实证精神的城市规划学理[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钮心毅;;西方城市规划思想演变对计算机辅助规划的影响及其启示[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3 段汉明;;中国传统哲学与城市发展的相互印证[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4 靳美娟;张志斌;;现代城市规划与空间结构的转型——以兰州市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5 赵敏;;浅析我国城市规划专业理论课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C];2009年
6 吴怡音;雒建利;;发现教学方法:城市规划初步教学实践之一[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中册)[C];2006年
7 朱祖希;;维护北京城的整体格局是保护古都独特风貌的基础[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辑)——中国古都学会第十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2年
8 王伟;;和谐城市与中国城市规划的功能取向——基于西方城市规划理论演变的梳理与启示[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向铭铭;;新马克思主义对城市规划学科体系的影响[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C];2009年
10 罗志毅;;与时俱进——从规划层面解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A];2006湖南省城乡规划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兆汝邋通讯员 丘柳玉;认清使命 把握方向 承担重任[N];中国建设报;2007年
2 毛丹;走五十步的城市规划师[N];南方周末;2007年
3 陈静思;历史文化遗产:撩动城市昨日旧梦[N];中华建筑报;2006年
4 李乐;“像课本上教的那样做规划”[N];中国经营报;2008年
5 聂世威;寻找破解大都会“摊大饼”的路径[N];广东建设报;2006年
6 李陆宙 本报记者 徐伯元;大连国家森林城市将是啥模样[N];大连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国恩;城市规划社会选择论[D];同济大学;2006年
2 杨战社;基于循环经济的中小城市规划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3 王保森;社会空间视角下的广州大学城和谐发展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4 杨章贤;信息时代区域发展与城市规划响应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哲;生态城市美学的理论建构与应用性前景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6 施梁;城市居住用地发展研究[D];东南大学;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志强;基于信息可视化方法的城市规划理论演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2 李峰;城市规划中的不确定性研究初探[D];同济大学;2008年
3 麦发壮;可持续发展战略下的大尺度景观规划构想[D];北京林业大学;2006年
4 应云仙;基于生态伦理的城市规划价值观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5 尹维娜;呼唤城市地域主义[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年
6 刘丹;从性别差异的角度反思城市规划与设计[D];浙江大学;2005年
7 杨钟亮;滨水小城市总体规划特色性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6年
8 赵岩;人文传统沿袭对城市文化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程鹏;青岛小鱼山地区城市意象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10 侯波;城市规划的渐进决策模式探析[D];吉林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城市规划视角的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思考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57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3357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