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老新村公共空间适老化更新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30 04:04
本文关键词:苏州老新村公共空间适老化更新策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结构的持续变化,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现象也日益凸显。苏州作为我国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城市,于1982年便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化带来的养老问题也愈加严峻。老旧住区是城市中老龄人口生活的集中区域,其老年人口在一定时期内势必会出现急剧的增长,而现阶段老年人的居住养老环境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各方面环境和条件设施都难以满足当前以及未来老年人居住的需求。本文以苏州市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初期建设的老新村公共空间为研究对象,借鉴国内外住区公共空间适老化更新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分析基础上,以“适老化”、“公共空间”为入手点,选取了住区公共空间适老化更新,这一个较为微观和易于实现及操作的课题,以便为苏州老旧住区积极应对老龄化的空间更新改造,提出具体可实施的建议。研究基于对老年人生理、心理、行为特征及具体需求,室外活动类型及特点以及室外活动内容的详细分析,总结出适宜不同年龄阶段老年群体活动交往的老新村公共空间的层次性、领域性、渗透性、功能复合性的特点,并提出以人为本、因地制宜、邻里长续、安全便捷的适老化更新原则。通过前期研究苏州市老新村的概况和改造现状,选取苏州市较为典型的四个老新村进行实地调研和信息收集,最终基于活动空间、绿化景观以及基础设施三个方面,从宏观的空间布局到中观层面过渡空间的划分至微观的台阶、无障碍坡道等细节的设计,对苏州市老新村提出具体的适老更新改造策略。本文希望通过对老新村公共空间的适老化更新策略的初步研究,不仅对苏州市老新村的更新改造起到针对性和实践指导作用,同样对一般老旧住区公共空间的更新改造方法也具有积极的完善作用。
【关键词】:老新村 公共空间 适老化 更新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984.114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3
- 第一章 绪论13-21
- 1.1 研究背景13-15
- 1.1.1 苏州市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13-14
- 1.1.2 老新村老年人口比例逐渐增加14
- 1.1.3 老新村的物质环境亟待适老化优化14-15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15-16
- 1.2.1 研究目的15
- 1.2.2 研究意义15-16
- 1.3 相关概念界定16-18
- 1.3.1 老年人16
- 1.3.2 老新村16-17
- 1.3.3 老新村公共空间17-18
- 1.3.4 适老化更新18
-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18-20
- 1.4.1 研究内容18-19
- 1.4.2 研究方法19-20
- 1.5 研究框架20-21
- 第二章 研究综述及相关支撑理论21-28
- 2.1 国外住区公共空间适老化更新研究进展21-23
- 2.1.1 国外住区公共空间适老化更新理论研究21-22
- 2.1.2 国外住区公共空间适老化设计及更新实践案例22-23
- 2.2 国内住区公共空间适老化更新研究进展23-24
- 2.2.1 国内住区公共空间适老化更新理论研究23
- 2.2.2 国内住区公共空间适老化设计及相关更新实践23-24
- 2.3 相关支撑理论24-26
- 2.3.1 场所理论24
- 2.3.2 积极老化理论24-25
- 2.3.3 生活圈理论25-26
- 2.3.4 渐进式更新理论26
- 2.4 本章小结26-28
- 第三章 老新村老年人特征与居住公共空间的适老化问题28-40
- 3.1 老年人基本特征及需求28-31
- 3.1.1 老年人的生理特征及需求28-29
- 3.1.2 老年人的心理特征及需求29-30
- 3.1.3 老年人的行为特征及需求30-31
- 3.2 老年人室外活动类型及特点研究31-34
- 3.2.1 必要性活动及其特点31-32
- 3.2.2 自发性活动及其特点32-33
- 3.2.3 社会性活动及其特点33-34
- 3.3 老年人室外活动内容及其空间需求34-36
- 3.3.1 娱乐休闲型活动34-35
- 3.3.2 体育健身型活动35
- 3.3.3 驻留休憩型活动35
- 3.3.4 步行游憩型活动35-36
- 3.3.5 景观观赏型活动36
- 3.4 适宜老年人的老新村公共空间特性36-38
- 3.4.1 空间突出层次性36-37
- 3.4.2 空间注重边界,强调领域性37
- 3.4.3 空间功能的复合性和渗透性37-38
- 3.5 老新村公共空间适老化更新的一般原则38-39
- 3.5.1 以人为本的原则38
- 3.5.2 因地制宜的原则38-39
- 3.5.3 邻里长续的原则39
- 3.5.4 安全舒适的原则39
- 3.6 本章小结39-40
- 第四章 苏州市老新村公共空间适老化调查分析40-61
- 4.1 苏州市老新村基本概况40-42
- 4.1.1 老新村改造现状40-41
- 4.1.2 老新村与其他住区的区别41-42
- 4.2 调研前期准备42-44
- 4.2.1 调研对象选择42-43
- 4.2.2 调研计划与方法43
- 4.2.3 调研问卷设计与发放43-44
- 4.3 苏州市老新村实态调研44-50
- 4.3.1 调研老新村的基本概况44-47
- 4.3.2 老新村老年群体基本信息47-50
- 4.4 老新村公共空间现状问题整理与分析50-60
- 4.4.1 活动空间方面50-55
- 4.4.2 绿化景观方面55-57
- 4.4.3 基础设施方面57-60
- 4.5 本章小结60-61
- 第五章 苏州老新村公共空间适老化更新策略61-79
- 5.1 老新村公共空间更新的前提及目标61-62
- 5.1.1 以宜老为目标的老新村更新61
- 5.1.2 老新村公共空间更新的前提61
- 5.1.3 老新村公共空间更新的目标61-62
- 5.2 老新村活动空间适老化更新策略62-67
- 5.2.1 完善空间布局,,增加适老活动空间62-64
- 5.2.2 通过环境改造,充分利用闲置空间64-65
- 5.2.3 增设适老活动的交往空间65-66
- 5.2.4 完善活动空间层次及功能66-67
- 5.3 老新村绿化景观适老化更新策略67-70
- 5.3.1 增加绿化面积,营造舒适环境68-69
- 5.3.2 立体化配植,构建丰富层次69
- 5.3.3 增加绿化的后期养护工作69-70
- 5.4 老新村配套设施适老化更新策略70-78
- 5.4.1 增加适老的公共服务设施70-75
- 5.4.2 增设新村适老配套服务用房75-76
- 5.4.3 改善道路交通设施76-78
- 5.5 本章小结78-79
- 第六章 结语与展望79-81
- 6.1 研究总结79
- 6.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79-81
- 参考文献81-84
- 图表目录84-87
- 致谢87-88
- 附录88-93
- 作者简介9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欧诗,陈建;高校校园公共空间探析[J];规划师;2003年09期
2 李海燕,吕富s
本文编号:3361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3361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