钨尾矿制备活性混合材及其对混凝土性能影响研究
本文关键词:钨尾矿制备活性混合材及其对混凝土性能影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近年中国金属尾矿堆积一直呈高速增长状态,其中钨尾矿的堆存量已经超过1000万t。目前对尾矿整体的利用效率低于10%。且尾矿制备胶凝材料时,存在尾矿里的胶凝活性组分不能被充分的激发,早期强度不高,且安定性不良等缺点。本文通过机械活化和机械-化学活化方式来激发钨尾矿的活性,以活化的尾矿为活性混合材制备胶凝材料,以达到提高各龄期强度、改善水泥性能、部分取代水泥的目的。得出以下结论:(1)分别做了单一助磨剂试验、复合有机助磨剂试验以及有机无机复合助磨剂试验。单一助磨剂里H1的助磨效果最好,H1的最佳掺量为0.03%,28d抗压强度提高了16.0%,活性指数达到了78.83%;有机助磨剂之间复合时,当H1与C1的质量比为3:1、掺量为0.03%时,助磨效果达到最好,试块3d抗压强度提高了22.23%;试块28d抗压强度为37.40MPa,活性指数达到了86.71%;有机无机复合助磨剂试验表明,当H1与C1的质量比为3:1(掺量0.03%)+G1(掺量0.3%)时,比表面积增大到最大,为1159m2/kg,试块28d抗压强度提高了8.68MPa,活性指数达到了88.11%。(2)根据正交试验的结果和极差分析可知,各因素对胶砂试块后期的抗压强度影响大小为:粉磨时间H1掺量G1掺量C1掺量。得出制备水泥胶砂试块的最佳条件为:粉磨时间30min、H1掺量0.03%、C1掺量0.015%、G1掺量0.4%。验证试验得到试块的28d抗压强度为38.19MPa,活性指数达到了88.55%。(3)然后分析了不同种类减水剂和尾矿掺量对胶砂试块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粉磨时间30min、H1掺量0.03%、C1掺量0.015%、G1掺量0.4%以及J2减水剂掺量为1.2%的条件下,尾矿掺量为30%时,胶砂试块3d、7d、28d活性指数都超过了100%,都超过了本实验用P.O42.5水泥的各龄期抗压强度的值。说明经过活化的尾矿在不影响水泥强度的条件下,可以等量替代30%的P.O42.5水泥。(4)采用XRD、FTIR、SEM等测试方法分别对粉磨尾矿和3d、28d的胶砂试块进行了表征。对粉磨尾矿的分析表明:活化了的尾矿石英峰峰值降幅明显,说明结晶程度良好的石英在机械力化学作用下,结晶度逐渐降低,非晶化趋势增强,尾矿中的硅铝物质在激发剂的活化下生成新的硅铝酸盐聚合物;对胶砂试块的分析表明:活化了的尾矿在制备胶砂试块时,其中活化的Si O2与水泥水化产生的Ca(OH)2反应生成具有水硬性的水化硅酸钙,Si-O键逐渐聚合为Si-O-Si键,水化硅酸钙中硅氧四面体聚合度增大,结构更加稳定,水化后期的强度大幅度提高。
【关键词】:钨尾矿 活性混合材 激发剂 抗压强度 活性指数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528;TD926.4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绪论11-21
- 1.1 引言11-12
- 1.2 钨尾矿的产生与特点12
- 1.2.1 钨尾矿的产生12
- 1.2.2 钨尾矿的特点12
- 1.3 钨尾矿的综合利用12-16
- 1.3.1 钨尾矿回收有价成分12-14
- 1.3.2 钨尾矿制备材料14-16
- 1.4 尾矿制备活性混合材16-19
- 1.4.1 活化技术概述16
- 1.4.2 活性激发研究现状16-19
- 1.5 论文研究目的、意义及研究内容19-21
- 1.5.1 研究目的和意义19-20
- 1.5.2 研究内容20-21
- 第二章 试验材料、试验设备及试验方法21-26
- 2.1 试验原料21-23
- 2.1.1 钨尾矿21-22
- 2.1.2 硅酸盐水泥22
- 2.1.3 骨料22-23
- 2.1.4 试验药剂23
- 2.2 试验设备23-24
- 2.3 试验方法24-26
- 2.3.1 物理性能试验方法24-25
- 2.3.2 结构测试方法25-26
- 第三章 尾矿的活性激发研究26-62
- 3.1 磨矿时间试验26-28
- 3.2 单一助磨剂固定掺量试验28-31
- 3.3 单一助磨剂最佳掺量试验31-39
- 3.3.1 H1最佳掺量试验31-33
- 3.3.2 TIPA最佳掺量试验33-35
- 3.3.3 Na2SO4最佳掺量试验35-37
- 3.3.4 C1最佳掺量试验37-39
- 3.4 有机助磨剂间的复合试验39-48
- 3.4.1 H1与C1复合试验39-42
- 3.4.2 TIPA与C1复合试验42-45
- 3.4.3 H1与TIPA复合试验45-48
- 3.5 有机无机助磨剂间的复合试验48-54
- 3.5.1 H1+C1+无机复合试验48-50
- 3.5.2 TIPA+C1+无机复合试验50-52
- 3.5.3 H1+TIPA+无机复合试验52-54
- 3.6 结构分析54-60
- 3.6.1 粉磨尾矿结构分析54-55
- 3.6.2 水化产物结构分析55-60
- 3.7 本章小结60-62
- 第四章 胶砂试块工艺条件优化62-77
- 4.1 正交试验62-66
- 4.1.1 正交试验的设计62
- 4.1.2 正交试验的结果62-63
- 4.1.3 正交试验的极差分析63-66
- 4.1.4 验证试验66
- 4.2 减水剂试验66-70
- 4.2.1 减水剂种类试验67-68
- 4.2.2 减水剂掺量试验68-70
- 4.3 尾矿掺量试验70-73
- 4.4 结构分析73-76
- 4.4.1 水化产物XRD分析73-74
- 4.4.2 水化产物FT-IR分析74-75
- 4.4.3 水化产物SEM分析75-76
- 4.5 本章小结76-77
- 第五章 结论77-78
- 参考文献78-82
- 致谢82-83
- 附录 一83-84
- 附录 二84-8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荣华;朱申红;李秋义;陈广晓;陈国栋;李景芳;;矿业尾矿在建材中的应用前景[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2 文枚;彭玉林;李开文;龚爱民;赵定柱;;尾矿地表高浓度堆存技术探讨[J];云南冶金;2011年03期
3 蔡存;尾矿处置新方法[J];有色金属(选矿部分);1981年03期
4 谢风琴;张可能;;高地谷铜矿尾矿的最优管理[J];世界采矿快报;1992年36期
5 丁其光,杨强,汪镜亮;我国尾矿利用的某些成果及方向[J];矿产综合利用;1994年06期
6 王永国,,刘水明;浅谈尾矿开采[J];冶金矿山设计与建设;1994年03期
7 丁其光,杨强,汪镜亮;尾矿利用──环境与发展的重要选择[J];中国矿业;1995年01期
8 ;尾矿堆存造成土地资源浪费[J];中国地质;1996年08期
9 ;国外钾盐尾矿治理[J];化工矿物与加工;1999年01期
10 金戈;试论尾矿回收的经济性及其成本分析[J];有色矿冶;200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甘肃亿元石棉尾矿项目通过环评[A];2007年中国镁盐行业年会暨节能·降耗·环保技术信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2 王安理;李建政;;新型尾矿无害化处理工艺及实践[A];2010年第三届尾矿库安全运行技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郭敏;王兴;常文韬;吴东亮;;铁矿尾矿废渣的深度开发与利用[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五卷)[C];2013年
4 徐晓萍;向发柱;朱远标;;从某矿山堆存尾矿中回收铁的试验研究[A];2005年全国选矿高效节能技术及设备学术研讨与成果推广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5 刘怀礼;;尾矿压滤干排堆放工艺在李子金矿的应用[A];第四届全国尾矿库安全运行技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范向伟;;尾矿干式堆存工艺的研究与实践[A];2010'中国矿业科技大会论文集[C];2010年
7 范海宝;魏开宝;谢鹏;;铁矿尾矿资源利用现状及发展趋势[A];第二十届“冀鲁川辽晋琼粤”七省矿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8 戴自希;;世界金属矿山尾矿开发利用的现状和前景[A];中国实用矿山地质学(下册)[C];2010年
9 盛建华;阎业伟;;烟台黄金尾矿综合开发利用现状及远景展望[A];矿山企业节能减排与循环经济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0年
10 常前发;;我国矿山尾矿循环利用和减排的新进展[A];2009年金属矿产资源高效选冶加工利用和节能减排技术及设备学术研讨与技术成果推广交流暨设备展示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子萱;尾矿可“变废为宝”[N];地质勘查导报;2009年
2 可可 整理;浓缩尾矿地面堆放技术进展[N];中国冶金报;2009年
3 记者 乔地 实习生 李莎;金属尾矿可以做肥料?[N];科技日报;2012年
4 乔地 李莎;金属尾矿或改做肥料[N];中国矿业报;2012年
5 曾禾;黄金行业2005年尾矿淘金近10吨[N];中国矿业报;2006年
6 王杰;让尾矿变成“香饽饽”[N];中国矿业报;2007年
7 记者 郑勇军;一个黄金大市的尾矿整治战[N];烟台日报;2006年
8 记者 齐琳;金属尾矿“淘宝”催生百亿产值[N];北京商报;2010年
9 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院 常前发;6亿吨尾矿不能轻易放弃[N];中国经济导报;2011年
10 张岩峰;山东金洲矿业尾矿新型建材项目投产[N];中国冶金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杜艳强;细粒尾矿的工程性质及尾矿坝的动力分析[D];重庆大学;2016年
2 魏作安;细粒尾矿及其堆坝稳定性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3 杜淑华;铜尾矿有价元素资源化应用基础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3年
4 周永诚;氧化型脉锡尾矿锡铁综合回收的新工艺与机理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金连;锰尾矿中锰对作物营养效应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2 王其林;磷尾矿在建筑材料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3年
3 张春伟;梅山铁矿尾矿铁矿物再回收技术研究[D];东北大学;2014年
4 普兴林;某尾矿库尾矿沉积特性对坝体稳定性的影响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16年
5 黎丹丹;氧化亚铁硫杆菌和氧化硫硫杆菌联合浸出铊矿尾矿及浸出液毒性评价[D];贵州大学;2016年
6 胡小强;沸石矿物对铀尾矿的固化及阻滞机理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6年
7 李真强;沸石矿物对铀尾矿堆积体的固化处理与固化体稳定性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6年
8 郭铮;川南高岭石型硫铁矿浮选尾矿作水泥混合材及混凝土掺合料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6年
9 李晓燕;磷尾矿烧制陶粒工艺及资源化利用的试验研究[D];重庆大学;2016年
10 曹冠森;小打鹅尾矿库坝体固结沉降试验与数值模拟[D];重庆大学;2016年
本文关键词:钨尾矿制备活性混合材及其对混凝土性能影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62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336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