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城市研究
本文关键词:生态城市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世界正在由“城市化世纪”走向“城市世纪”,城市已经成为人类最主要 的生存空间。但是城市中存在的大量的“城市问题”,成为影响城市乃至整个 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障碍。“生态城市”这一概念及其思想,就是着眼于对城市 问题的解决,建立理想的人居环境,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探索出一条可行的途 径。“生态城市”是城市发展的大趋势。 本文围绕着“什么是生态城市?怎样建设生态城市?”这一中心议题,,并 主要沿着两条线索展开研究:一是如何改善城市的自然生态环境,以使城市环 境优美、宜人;二是如何改善城市的人文环境,以实现城市社会生态的和谐。 总之是要探寻使城市成为良好的人居环境的途径。本文重点探讨了“生态城市” 的概念、战略性的规划思想以及在我国进行“生态城市”建设的政策选择。全 文除绪论与结语之外共分五章:第一章主要探讨了生态城市的概念、本质及其 主要特征。简单地说,生态城市是一种经济高效、环境宜人、社会和谐的人类 住区。生态城市的本质是“和谐的、宜人的人居环境”,“和谐”是对生态城市 特点的高度概括,“宜人”是生态城市的根本宗旨所在。本章还简单地论证了 生态城市的经济合理性。第二章通过对城市发展史上生态思想的研究,为生态 城市找到了思想渊源与理论基础。生态城市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基础是非常丰富 的,本文只是讨论了其中主要的方面,如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理 想城市”思想、田园城市思想、城市生态系统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等等。第 三章是本文的重点,通过对生态城市衡量标准的分析,并运用生态城市的思想 和理论基础,分别从空间形态、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三个方面探讨了生态城市 的战略规划思想。本章力图构建生态城市战略规划的理论框架。第四章探讨了 生态城市的产业生态化问题,认为这是生态城市发展的关键所在。本章不仅从 三次产业的角度探讨了生态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而且强调了生活方式的生态 化对于生态产业发展从而对于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意义。第五章从理论探讨转 到了现实和实践领域。通过对中外生态城市建设实践的简要综述,建立起了生 态城市发展的现实支撑体系,并据此对我国建设生态城市提出了一些政策建 议。这里的政策建议是从全局的角度提出的,基本没有涉及生态城市建设的细 节问题。其中,由于“西部大开发”是当前的一个理论和现实热点问题,本章 还专门讨论了“西部大开发”中的生态城市建设问题。本文的结语,对生态城 市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认为生态城市应当是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结合, 使生态城市成为一个既令人向往而又贴近现实的目标。本文还特别强调了生态 城市建设应当具有全球观。
【关键词】:生态城市 城市问题 可持续发展 战略规划 政策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0
【分类号】:C912.81
【目录】:
- 绪论6-15
- 一. 问题的提出6-10
- 二. 研究范围与基本思路10-15
- 第一章 概念的引介15-34
- 一. 概念的提出及其时代背景1015-19
- 二. 生态城市与相关概念辨析19-27
- 三. 生态城市的本质及主要特征27-30
- 四. 生态城市与经济理性的冲突与调和30-34
- 第二章 思想渊源与理论基础34-68
- 一. 城市的生态问题34-39
- 二. 思想渊源追溯39-49
- 三. 理论基础探究49-65
- 四. 生态城市的多学科研究65-68
- 第三章 生态城市战略规划68-99
- 一. 生态城市的衡量标准68-72
- 二. 生态城市发展战略72-99
- (一) 生态城市战略规划的原则73-75
- (二) 空间形态规划75-88
- (三) 经济发展战略88-91
- (四) 社会发展战略91-99
- 第四章 产业生态化是生态城市发展的关键99-119
- 一. 生态产业99-100
- 二. 都市型生态农业100-104
- 三. 生态工业104-107
- 四. 生态服务业107-108
- 五. 建立生态化的生活方式108-119
- 第五章 生态城市——由理论到实践119-153
- 一. 中外生态城市建设实践综述119-130
- 二. 生态城市的现实支撑体系130-137
- 三. 对我国建设生态城市的政策建议137-153
- 结语: 前景展望153-164
- 一. 现实的缺陷153-154
- 二. 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结合154-156
- 三. 生态城市并不遥远156-158
- 四. 由独善其身到全球行动158-164
- 参考文献164-169
- 后记169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刘德良;;从生态思想论城市林业的发展[J];嘉应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2 袁亚琦;;浅析生态规划与城乡法定规划的衔接[J];山西建筑;2010年10期
3 史劲松;赖曦凌;;轨道交通对成都市建设生态城市的影响[J];四川建筑;2011年05期
4 刘洋;;我国绿色社区实践研究及对策[J];陕西农业科学;2007年06期
5 李新平;李文龙;;森林城市的研究进展[J];山西林业科技;2011年02期
6 曲明涛;;基于循环经济视野下的生态城市建设[J];新疆财经;2007年01期
7 龙珍卓嘎;;生态公路理念及其评价方法[J];西藏科技;2007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练茂;;生态理念在现代新城规划中的探索与实践——以天府新区创新研发产业功能区规划为例[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刘晓晖;诗境规划设计思想刍论[D];重庆大学;2010年
2 石永林;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建设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3 杜智民;基于RS、GIS的高速公路生态景观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4 吕宁;基于城市休闲指数的中国休闲城市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5 于英;城市空间形态维度的复杂循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6 张继良;新兴城市空间发展科学规划及决策的理论体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富;佳木斯市生态城市建设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玉林;大连市生态城市建设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彭艳华;生态文化视野下新余城市建设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4 刘园园;我国生态城市系统评价及空间分异规律[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伟;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的生态旅游城市建设研究[D];华侨大学;2005年
6 任海霞;重庆市生态公路路域环境生态恢复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7 于明言;青岛市城阳区生态城市建设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8 先斌;重庆市生态公路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9 马仕;上海城市发展对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需求预测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10 李旭英;案例研究方法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生态城市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65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336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