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连州楼村原意呈现型保护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02 15:50
  原意是指在特定的文化传统与营造规制的约束下,营造者根据自己的需求在历史发展中对自己的营造对象、营造过程形成的特定意义指向。所谓原意呈现型保护就是从原意着手,为聚落不同时期原意的展示提供条件。本文针对文化遗产在保护与利用实践中由于缺乏原意研究导致的文化遗产被误解、传统文化内涵被淹没的现象,开展原意呈现型保护研究。从而明确原意的定义,指出原意呈现型保护的意义和特点,并结合传统聚落实例初步探索原意呈现型保护的方法。进而从原意的角度深层次地探讨文化遗产的内在逻辑关系,并系统性地保护和呈现传统文化的内涵。本文以广东省连州市黎水楼村为例,探讨原意呈现型保护。首先介绍楼村的概况特点、历史发展、环境要素和建筑特征等。然后以聚落营造过程中营造意图发生结构性转变的时间点为界,将楼村的原意变迁划分为四个时期,并结合相应时期的营造意图阐述各自的原意特点。在具体空间的原意探讨中,借鉴凯文·林奇提出的城市意象五要素,从道路、边界、区域、节点、标志五个方面探究不同层面的原意。在对楼村原意研究的基础上,探索原意呈现型保护方法。首先明确原意呈现型保护对象,它们不仅要包括传统概念上的历史遗存,还要包括营造过程中的特定的意... 

【文章来源】:深圳大学广东省

【文章页数】:10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框架
    1.5 研究综述
第2章 何谓原意呈现型保护
    2.1 何谓原意
    2.2 原意呈现型保护的概念与提出意义
        2.2.1 原意呈现型保护概念
        2.2.2 原意呈现型保护概念的提出意义
    2.3 原意呈现型保护与现有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联系
第3章 楼村现状调查与建筑特征分析
    3.1 楼村的概况
        3.1.1 地理位置概况
        3.1.2 人文资源概况
    3.2 楼村的历史
    3.3 楼村及周边环境要素构成分析
        3.3.1 周边5公里环境要素
        3.3.2 黎水村界内环境要素
        3.3.3 村落建成区要素
    3.4 楼村建筑特征分析
        3.4.1 建筑的台基
        3.4.2 建筑的平面构成
        3.4.3 建筑的屋身构成
        3.4.4 建筑的屋顶形式构成
        3.4.5 建筑的装饰艺术
    3.5 周边村落分析
        3.5.1 东村江村
        3.5.2 庙村
        3.5.3 南天门村
        3.5.4 周边村落特征
第4章 不同时期的原意研究
    4.1 楼村的发展时期划分
    4.2 传统社会时期
        4.2.1 “自下而上”式发展
        4.2.2 “自上而下”式发展
        4.2.3 传统社会时期村落发展特点
    4.3 文化过渡时期
        4.3.1 文化过渡时期村落发展变迁
        4.3.2 文化过渡时期发展特点
    4.4 集体化时期
        4.4.1 集体化时期发展变迁
        4.4.2 集体化时期发展特点
    4.5 整体转型期
        4.5.1 整体转型期发展特点
        4.5.2 整体转型期发展特点
第5章 不同层面的原意研究
    5.1 道路的原意研究
        5.1.1 主要路径的形成
        5.1.2 街巷格局的形成
        5.1.3 石板路的意义
        5.1.4 沿河通道的修建
    5.2 边界的原意研究
    5.3 区域的原意研究
        5.3.1 秦汉古道村落形态格局
        5.3.2 宗族的相互博弈格局
        5.3.3 村落结构重心的变迁
    5.4 节点的原意研究
        5.4.1 户外交际场所
        5.4.2 古墓
        5.4.3 汲水空间
        5.4.4 水塘
        5.4.5 晒谷场
        5.4.6 集体饲养空间
    5.5 标志的原意研究
        5.5.1 祠堂
        5.5.2 水楼
        5.5.3 炮楼和学校
第6章 楼村原意呈现型保护方法探究
    6.1 楼村原意呈现型保护对象的甄别
        6.1.1 传统概念上的历史遗存
        6.1.2 特定的意义指向
    6.2 楼村原意保护方法解析
        6.2.1 深入地开展原意研究
        6.2.2 系统性地保护不同时期的原意
        6.2.3 合理地确定不同层面原意保护等级
        6.2.4 历史原意与现实的差异应对
        6.2.5 人与聚落的互动方式组织
    6.3 楼村原意呈现的方法解析
        6.3.1 古村遗韵呈现线路
        6.3.2 古村遗韵呈现线路
        6.3.3 追忆1912呈现线路
        6.3.4 集体记忆呈现线路
        6.3.5 改革诗篇呈现线路
        6.3.6 新春画卷呈现线路
第7章 总结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时代中国特色历史城市的价值认识及保护要义”学术笔谈会[J]. 本刊编辑部.  城市规划学刊. 2018(01)
[2]宗族化乡村社会结构的空间表征:潮汕地区传统聚落空间的解读[J]. 顾媛媛,黄旭.  城市规划学刊. 2017(03)
[3]以地方志为基础的中国传统建筑分类探讨[J]. 王鲁民,李帅.  建筑师. 2017(02)
[4]中国传统宗族论[J]. 马新.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4)
[5]《威尼斯宪章》的指导思想和现实意义[J]. 何流,詹长法.  中国文化遗产. 2015(01)
[6]传统技艺的生产保护与生活传承[J]. 朱以青.  民俗研究. 2015(01)
[7]客家古村落人文历史空间解构及保护研究——以梅县侨乡村为例[J]. 孙莹,肖大威,王玉顺.  建筑学报. 2014(S1)
[8]集体化时期的农民政治社会化分析[J]. 张健.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5)
[9]村委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角色[J]. 叶敬忠,汪淳玉.  中国农村经济. 2008(12)
[10]中国传统聚落形态的有机演进途径及其启示[J]. 刘晓星.  城市规划学刊. 2007(03)

博士论文
[1]粤北传统村落形态及建筑特色研究[D]. 朱雪梅.华南理工大学 2013

硕士论文
[1]文化遗产的完整性与整体性保护方法[D]. 镇雪锋.同济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3792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33792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da1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