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吉林省工业遗产的普查及保护与再利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01 22:16

  本文关键词:吉林省工业遗产的普查及保护与再利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工业革命曾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虽然我国仍处于工业化中期,但随着产业结构调整,总体经济社会结构已发生明显改变。使得这些具有重要历史、文化、社会、美学和经济学价值的工业遗产正急速从城市中消失。在这一迅速转型和激烈变化的形势下,如何使更多的工业建筑得到妥善保护和再利用,成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中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的新课题。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重要省份之一的吉林省,是中国近代工业化水平发展较早较快的地区,从清末民初列强投资吉林省的铁路工矿企业起,历经奉系集团统治期的民族工业发展、“九一八”前后的殖民工业畸形膨胀和“一五”期间的苏联援建,至1965年东北老工业基地基本建设完成,百余年的发展为吉林省留下了大量具有鲜明地域特色,产业类型齐全,刻有时代印记的工业遗产。论文在对相关概念以及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首先对吉林省工业发展概况做简要回顾,以对吉林省工业遗产的普查与登录为基础;总结描述其时代背景与发展历程;分析其构成要素与基本特征;再对其价值进行评价等级分类,构建评价体系;借鉴国内外成功改造案例经验及理论,对吉林省工业遗产的保护策略与开发模式进行研究,最后进行吉林省工业遗产保护再利用的体系构建。附录部分附有吉林省近现代现存工业遗产保护名单,与调查资料详细列表,使研究者对于吉林省工业遗产总体情况有所了解,并为今后进一步的调查研究提供参考资料。吉林省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研究将有助于提高对工业遗产的价值认识,赋予工业遗产以新的内涵和功能,通过科学化的资源配置,使工业遗产得到完善的保护,促进社会与文化的可持续性发展。对于区域未来发展、改造模式、体现工业历史与文化价值均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工业遗产 吉林省 保护 再利用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建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984.114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2
  • 第1章 绪论12-30
  • 1.1 课题来源12
  • 1.2 国内外工业遗产领域相关研究12-19
  • 1.2.1 国外工业遗产保护研究12-16
  • 1.2.2 国内工业遗产保护研究16-19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19-21
  • 1.3.1 研究目的19-21
  • 1.3.2 研究意义21
  • 1.4 相关概念及研究对象的界定21-25
  • 1.4.1 工业遗产21-22
  • 1.4.2 保存与保护22-24
  • 1.4.3 改造与再利用24-25
  • 1.5 研究内容与方法25-28
  • 1.5.1 研究的内容25-27
  • 1.5.2 研究的方法27-28
  • 1.6 研究框架28-30
  • 第2章 吉林省工业遗产的普查及现状简述30-55
  • 2.1 吉林省工业发展脉络30-36
  • 2.1.1 近代工业萌芽时期清末民初地方性民族工业(1861年-1894年)31
  • 2.1.2 近代工业发展时期20世纪初的国外资本工业(1895年-1931年)31-32
  • 2.1.3 近代工业畸形发展时期伪满政权下的殖民地工业(1932年-1948年)32-33
  • 2.1.4 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工业大发展时期 (1949年-1957年)33-34
  • 2.1.5 大跃进和国民经济调整与社会主义工业曲折前进时期 (1958年-1978年)34-35
  • 2.1.6 吉林省工业发展历史成因简述35-36
  • 2.2 吉林省工业遗产的普查36-40
  • 2.2.1 吉林省工业遗存认定标准37
  • 2.2.2 吉林省工业遗存信息汇总37-40
  • 2.3 吉林省工业遗产现状40-43
  • 2.3.1 吉林省工业遗产保存现状40-42
  • 2.3.2 吉林省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现状42-43
  • 2.4 吉林省工业遗产构成分析43-53
  • 2.4.1 分析方法概述43-45
  • 2.4.2 历史年代构成分析45-47
  • 2.4.3 行业类型构成分析47-51
  • 2.4.4 再利用情况构成分析51-53
  • 2.5 本章小节53-55
  • 第3章 吉林省工业遗产的特征与价值分析55-103
  • 3.1 吉林省工业遗产的特征分析55-80
  • 3.1.1 吉林省工业遗产时间分布特征55-63
  • 3.1.2 吉林省工业遗产空间分布特征63-68
  • 3.1.3 吉林省工业遗产产业类型特征68-71
  • 3.1.4 吉林省工业遗产建筑风格及结构特征71-80
  • 3.2 吉林省工业遗产的价值分析80-102
  • 3.2.1 吉林省工业遗产价值综述80-84
  • 3.2.2 吉林省工业遗产的评价体系建构84-100
  • 3.2.3 吉林省工业遗产的分级保护建议100-102
  • 3.3 本章小节102-103
  • 第4章 吉林省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体系构建103-125
  • 4.1 吉林省工业遗产的保护目标与原则103-104
  • 4.1.1 保护目标103
  • 4.1.2 基本原则103-104
  • 4.2 吉林省工业遗产整体保护策略104-108
  • 4.2.1 将工业遗产的保护融入城市功能重新定位104-106
  • 4.2.2 完善系统的评价体系,建立健全地方保护法律法规106-107
  • 4.2.3 加强宣传,增强自上而下的保护力量107-108
  • 4.3 吉林省工业遗产保护性开发策略108-116
  • 4.3.1 吉林省工业遗产保护层级划分108-109
  • 4.3.2 吉林省工业遗产改造更新模式109-116
  • 4.4 吉林省工业遗产再利用的方法116-124
  • 4.4.1 使用功能的置换116-117
  • 4.4.2 设施构件的再利用117-121
  • 4.4.3 工业景观的利用121-124
  • 4.5 本章小节124-125
  • 结语125-127
  • 参考文献127-132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132-133
  • 附录133-166
  • 致谢16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工业遗产之下塔吉尔宪章[J];建筑创作;2006年08期

2 俞孔坚;方琬丽;;中国工业遗产初探[J];建筑学报;2006年08期

3 陆邵明;;关于城市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利用[J];规划师;2006年10期

4 单霁翔;;关注新型文化遗产:工业遗产的保护[J];北京规划建设;2007年02期

5 俞孔坚;朱强;李迪华;;中国大运河工业遗产廊道构建:设想及原理(上篇)[J];建设科技;2007年11期

6 朱强;俞孔坚;李迪华;彭文洁;;大运河工业遗产廊道的保护层次[J];城市环境设计;2007年05期

7 ;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欧美工业文化的复兴[J];江苏城市规划;2007年01期

8 张京成;;我国工业遗产管理体制改革与完善的几点思考[J];科技智囊;2008年12期

9 王丽;洪明强;;“鞍山工业遗产”研究[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Z1期

10 翁林敏;王波;;后工业时代无锡工业遗产的保护与更新[J];建筑师;200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红;;文化生态视角下的天津工业遗产再利用[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朱强;袁剑华;;遗产廊道评价方法—以大运河工业遗产为例[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Eusebi Casanelles i Rahola;;二十一世纪关于工业遗产的思考(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人类遗产对文明进步的启示”考古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4 邓春太;;工业遗产调查与评价方法初探——以南京为例[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谭超;任福君;;我国工业遗产中潜在科普设施利用初探[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2010科普理论国际论坛暨第十七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葛天阳;;选择合适的保护性再利用模式,推动成功的工业遗产复兴[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齐奕;丁甲宇;;工业遗产评价体系研究——以武汉市现代工业遗产为例[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徐怡丽;董卫;;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策略探索——以黄浦江沿线工业遗产为例[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2.城市文化)[C];2012年

9 周威;陈畅;;“华山1914”对天津工业遗产创意类保护利用的新启示[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1-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C];2013年

10 李剑波;;北京对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及探索[A];北京学研究2013:文化·产业·空间[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丛笑;保护好工业遗产这笔财富[N];宝鸡日报;2006年

2 桂娟;工业遗产:待开发的“富矿”[N];中国财经报;2006年

3 东方言;保护“工业遗产”刻不容缓[N];中国财经报;2006年

4 李莉;北京呼吁抢救工业遗产[N];中国改革报;2007年

5 周润健 蔡玉高 杨守勇;错误观念是保护工业遗产“拦路虎”[N];中国改革报;2007年

6 张金山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国外工业遗产旅游的经验借鉴[N];中国旅游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杨晓东 通讯员 冉旭 张晓林;工业遗产:亟待保护和开发的“富矿”[N];中国煤炭报;2006年

8 化民;保护“工业遗产”,为明天留下历史[N];中国审计报;2006年

9 彩荷;“工业遗产”保护:一个紧迫而前瞻的战略课题[N];中国文化报;2006年

10 李佳;立法拯救工业遗产,刻不容缓[N];中国文化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田燕;文化线路视野下的汉冶萍工业遗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2 寇怀云;工业遗产技术价值保护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3 朱强;京杭大运河江南段工业遗产廊道构建[D];北京大学;2007年

4 季宏;天津近代自主型工业遗产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磊;无锡近代工业遗产试论[D];扬州大学;2008年

2 王川;天津近代优秀工业遗产改造与利用浅析[D];天津大学;2007年

3 伍福军;工业遗产景观再生设计倾向性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4 王月;城市工业用地重组中工业遗产的保护与更新[D];天津大学;2008年

5 汪瑜佩;上海工业遗产的再利用[D];复旦大学;2009年

6 刘旎;上海工业遗产建筑再利用基本模式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7 彭芳;我国工业遗产立法保护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8 胡刚;城市工业遗产的创意开发[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0年

9 袁筱薇;维护再利用工业遗产的重要性与方法[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10 郑彦洁;新旧之间[D];四川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吉林省工业遗产的普查及保护与再利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97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3397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866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