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西安市宜居城市建设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04 16:12

  本文关键词:西安市宜居城市建设评价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城市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等几个阶段。在工业社会,伴随着工业的发展,人口聚集密度增高,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短缺的矛盾与城市居民居住环境质量下降问题凸显,引起人们开始关注宜居城市建设问题。发达国家对宜居城市建设是以关注早期的人居环境为标志的,我国宜居城市概念是伴随着人居环境与居住问题的困扰才进入人们视野的。在近一个多世纪的漫长时期,国内众多学者分别从城市、环境、社会等视角对宜居城市建设问题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时至今日,有关宜居城市建设问题已经成为城市学、城市社会学、人文地理学、城市景观生态学等相关学科研究的热点问题,从实践层面而言,宜居城市建设已成为现代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与必要内涵。 西安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十三朝古都,自古以来,在城市的发展中就呈现出繁荣的景象。近年来,在城市宜居建设,城市生态环境绿化,城市文物保护以及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本文在大量阅读国内外相关文献和深入实地调研获取资料的基础上,以城市经济学、人文地理学、可持续发展理论等为指导,运用定量与定性、实证与规范、实地调研等手段,首先详细分析了西安市宜居城市建设现状,接着依据西安市城市发展现状,建立了适合西安市宜居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其次,运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对西安市宜居城市建设现状进行评价分析,并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理论意义上的检验。最后,运用因子分析法对西安市近11年来宜居城市的演进进行动态分析,最终探寻西安市宜居城市建设的战略与策略,提出西安市宜居城市发展的具体措施。 (1)系统地阐述了宜居城市理论的科学内涵。首先研究了宜居城市的概念、内涵、相关理论学科与主要理论,其次论述了宜居城市的发展历程,并将宜居城市理论与传统的城市建设理论——人居环境理论、居住环境理论、生态环境理论进行比较,论证宜居城市建设在现阶段的科学合理性。 (2)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首先阐述了西安市自然、经济、人文背景,接着从宜居城市建设现状出发,构建出适合西安市宜居城市评价的指标体系。运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对西安市宜居城市建设进行评价,通过与周边省会城市以及全国发达城市的对比,明确西安宜居城市建设水平在全国的定位,并且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检验其理论意义上的合理性。其次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西安市近11年的宜居城市发展状况进行演进分析,明确指出西安市宜居城市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结合国内外宜居城市建设,西安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的指导思想,提出西安市宜居城市建设的战略与策略——坚持以“四城同创”为示范引导,突出宜居城市建设;优化城市配套设施体系,改善城市生活环境;强化城市生态系统修复,提升城市景观面貌;加快城市工业布局调整,优化城市产业结构;提高城市综合防灾能力,保障城市系统安全。
【关键词】:宜居城市 人工神经网络 主成分分析 因子分析 西安市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C912.81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第1章 绪论9-16
  • 1.1 宜居城市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内涵9-11
  • 1.1.1 宜居城市产生的历史背景9-10
  • 1.1.2 宜居城市的内涵10-11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11-13
  • 1.2.1 国外研究11-12
  • 1.2.2 国内研究状况12-13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13-14
  •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14-16
  • 1.4.1 研究方法14
  • 1.4.2 技术路线14-16
  • 第2章 基于理论支撑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16-24
  • 2.1 相关概念与主要理论16-19
  • 2.1.1 相关概念16-17
  • 2.1.2 宜居城市建设的支撑理论17-19
  • 2.2 宜居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19-24
  • 2.2.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19-21
  • 2.2.2 宜居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21-24
  • 第3章 西安市宜居城市建设现状分析与评价24-40
  • 3.1 西安市发展背景条件24-28
  • 3.1.1 区位与自然条件24-25
  • 3.1.2 经济社会发展概况25-26
  • 3.1.3 宜居城市建设的现实需求分析26-28
  • 3.2 宜居城市环境建设现状分析28-30
  • 3.3 西安市宜居城市建设评价30-40
  • 3.3.1 评价方法的选择30-32
  • 3.3.2 城市宜居质量的BP网络模型预算及处理过程32-36
  • 3.3.3 城市宜居主成分分析模型及其检验36-38
  • 3.3.4 西安市宜居城市建设条件限制性因素分析38-40
  • 第4章 西安市宜居城市建设演进分析40-46
  • 4.1 评价指标的选取与评价40-43
  • 4.1.1 因子分析法及模型40-41
  • 4.1.2 数据来源41
  • 4.1.3 演进过程分析41-43
  • 4.2 讨论分析43-46
  • 4.2.1 2000年以前低速增长时期43-44
  • 4.2.2 2001—2004 年加速增长时期44
  • 4.2.3 2004—2006 年波动增长时期44-45
  • 4.2.4 2006年以后高速增长时期45-46
  • 第5章 西安市宜居城市建设的战略与策略46-49
  • 5.1 总体思路与发展战略46
  • 5.2 实施策略与途径46-49
  • 5.2.1 坚持以"四城同创"为示范引导,突出宜居城市建设46-47
  • 5.2.2 优化城市配套设施体系,改善城市生活环境47
  • 5.2.3 强化城市生态系统修复,提升城市景观面貌47-48
  • 5.2.4 加快城市工业布局调整,优化城市产业结构48
  • 5.2.5 提高城市综合防灾能力,保障城市系统安全48-49
  • 第6章 结语49-51
  • 6.1 主要结论49
  • 6.2 论文创新点与不足之处49-50
  • 6.3 研究展望50-51
  • 参考文献51-56
  • 致谢56-57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57

【引证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胡伏湘;长沙市宜居城市建设与城市生态系统耦合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周春明;ArcGIS支持下的西安市大型超市空间分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玲;陕西省区域产业结构优化调控的动态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3 王芳;临汾市宜居城市评价研究[D];湖北大学;2012年

4 王建康;城市宜居性评价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西安市宜居城市建设评价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53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3453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2a1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