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新常态下基于双轨思维的城市开发边界体系探析

发布时间:2021-10-26 20:16
  新常态背景下,划定城市开发边界是遏制城市蔓延,引导城市有序发展,缓解耕地与生态保护压力的必要举措之一。构建城市开发边界理论体系对划定城市开发边界至关重要。在探讨城市开发边界的内涵属性、形成机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构建基于双轨思维的城市开发边界体系。具体而言,城市开发边界具有发展需求与生态留底相结合的空间属性、控制与引导相结合的功能属性以及刚性与弹性相结合的形态属性,其主要影响因素包括人口、经济、交通等驱动因子;自然环境、生态保护、历史文化、农田保护等约束因子以及管理制度因子。城市开发边界是刚性约束内的引导城市空间弹性增长的空间界线,耦合城市不可开发的"关键性约束边界"、不可突破的"城市上限规模边界"和动态调整的"多情景引导边界"构成城市开发边界体系。 

【文章来源】:城市发展研究. 2015,22(1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新常态下基于双轨思维的城市开发边界体系探析


城市开发边界的形成机制

城市开发,边界体,结语


刘光盛等:新常态下基于双轨思维的城市开发边界体系探析城市空间城市发展研究22卷2015年11期UrbanDevelopmentStudiesVol.22No.11201585界”时,形成了适合中国发展阶段、产业特点及外部环境的“城市开发边界体系”(图2)。城市开发边界不是独立界线,不同功能的多条边界也不是独立存在。关键性约束边界是城市上限规模边界确定的基础,二者又共同构成多情景引导边界的宏观控制和微观约束,而多情景引导边界的动态变化又会影响城市开发的适宜性从而影响其他边界,因此三者间相互依存、耦合构成“城市开发边界体系”。此外,在功能上,关键性约束边界避开生态和粮食安全高风险,城市上限规模边界满足城市规模增长与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制约下的城市消耗相互均衡,多情景引导边界实现城市的动态发展和效益持续增长,不同类型边界功能上的相互协同共同构成城市开发边界的理论内涵。图2城市开发边界体系4结语目前城市土地粗放利用现象普遍,全国多地出现“摊大饼”式发展,威胁国家的粮食安全与生态文明建设。划定城市开发边界,关键就是要限制城市发展规模,避免无序扩张。通过研究城市开发边界理论体系从而指导城市开发边界的确定,对城市发展至关重要。本文从新常态下城市开发边界划定的实践需求出发,初步探讨了中国城市开发边界的内涵属性、驱动与限制因素、形成机制,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双轨思维的城市开发边界体系,对城市开发边界的实践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参考文献】[1]姜仁荣.城市土地二次开发问题研究[J].中国土地,2012(11):35-37.[2]吴箐,钟式玉.城市增长边界研究进展及其中国化探析[J].热带地理,2011,31(04):409-415.[3]王宗记.城市综合承载力导向下的UGB划定———以常州城市承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土地消费内生化的城市增长模型及最优城市增长边界[J]. 伍佳,吕斌.  城市发展研究. 2014(05)
[2]广州市旧城更新改造模式的优选研究[J]. 丁一,王红梅,沈明,王海云,刘光盛,程迎轩,卢阳禄.  城市规划. 2014(05)
[3]城市土地二次开发问题研究[J]. 姜仁荣.  中国土地. 2012(11)
[4]城市空间增长边界形成机制研究[J]. 张学勇,沈体艳,周小虎.  规划师. 2012(03)
[5]城市增长边界的理论模型[J]. 丁成日.  规划师. 2012(03)
[6]生态视角下的城市增长边界划定方法——以杭州市为例[J]. 李咏华.  城市规划. 2011(12)
[7]城市增长边界研究进展及其中国化探析[J]. 吴箐,钟式玉.  热带地理. 2011(04)
[8]城市综合承载力导向下的城市增长边界划定——以常州城市承载力规划研究为例[J]. 王宗记.  江苏城市规划. 2011(05)
[9]美国城市增长边界研究进展与述评[J]. 张润朋,周春山.  规划师. 2010(11)
[10]新形势下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方法论探究冲[J]. 徐毅松,石崧,范宇.  城市规划学刊. 2009(02)

硕士论文
[1]城市增长边界(UGBs)理论与应用探析[D]. 冯小杰.西北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4601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34601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71e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