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无模型隔震/减振阻尼器及结构非线性行为的识别

发布时间:2021-10-28 12:23
  在强度较大的外激励作用下,大部分工程结构都表现出非线性,如基础隔震结构、阻尼器减振结构、损伤结构、高层以及超高层建筑结构等。基础隔震结构在重大基础设施和工程结构地震反应控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高耸结构以及斜拉桥结构较柔且阻尼小,风振响应较大,需通过安装阻尼器达到减振的目的。工程结构在强烈的外激励作用下会发生严重损坏,如钢筋屈服、混凝土开裂或压碎,此时结构的非线性构件的恢复力与变形之间的关系为非线性状态。从结构安全性、可靠度以及经济适用耐久性方面考虑,准确地掌握这些特殊结构的非线性特性,不仅能够准确反映其力学性能,还能为其在运营、维护、修复等使用全过程中的力学性能、损伤程度以及使用寿命评估等提供切实可靠的依据。目前对非线性系统的研究的主要局限性在于:1)需要已知非线性模型或需将非线性模型近似展开;2)对传感器的位置与数量要求较高。在实际工程中,系统的非线性模型非常复杂,难以用理论模型对其进行准确描述。从工程经济方面考虑,应在保证识别效果良好的前提下尽量减少传感器的使用;此外,考虑到安装在关键部位(如隔震层、阻尼器安装层、结构损伤层)的传感器可能会损坏失效,此时需在没有这些部位的响应数据下... 

【文章来源】:厦门大学福建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0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无模型隔震/减振阻尼器及结构非线性行为的识别


图1.1梁单元的节点自由度示意图??

示意图,基础隔震结构,上部结构,示意图


论文?第二章基础隔震支座的无模型非线性[1?基于线性和非线性回归分析技术,先用一步构的楼层刚度和阻尼参数,再用非线性回归法识该方法的局限性在于需要观测每一层的水平加速立非线性力数学模型的一般情况,Lei[24][25]和何视为附加在线性结构上的“虚拟力”,用最小二的局限性在于需要观测隔震层的水平加速度响应。??震支座非线性特性的识别方法都需要先假设隔震力近似展开的局限性,以及需要识别隔震层的水出基础隔震支座无模型非线性特性的识别方法,响应。??

对比图,恢复力,隔震支座,对比图


Displacement(m)?Time?(s)??图2.?2隔震支座总恢复力滞回曲线对比图?图2.?3隔震支座总恢复力时程曲线对比图??0?02?f??1???0.03?f???p==n??Exact?I?-?—?Exact??I?Identified?0.02?k?\?|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磁流变阻尼器修正的Dahl模型的建立及仿真验证[J]. 苗壮,龙海洋,李耀刚,楚京,张硕,叶晓蒙.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 2018(01)
[2]基于子结构的有限元模型修正方法[J]. 翁顺,左越,朱宏平,陈波,赵会贤,田炜,颜永逸.  振动与冲击. 2017(04)
[3]多自由度体系非线性振动控制装置失效的拟力法-多市场机制研究[J]. 李宏男,宋建筑,李钢.  建筑结构学报. 2017(01)
[4]基于动力响应主分量瞬时频率和幅值的非线性模型修正[J]. 袁平平,王佐才,任伟新.  振动工程学报. 2016(05)
[5]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非线性静、动力分析的高效计算平台HSNAS(GPU)——Ⅱ验证分析[J]. 李红豫,滕军,李祚华.  振动与冲击. 2016(14)
[6]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非线性静、动力分析的高效计算平台HSNAS(GPU)——Ⅰ程序开发[J]. 李红豫,滕军,李祚华.  振动与冲击. 2016(14)
[7]剪切型建筑结构地震损伤整体识别方法[J]. 陶冬旺,李惠.  中国科技论文. 2016(13)
[8]两阶段框架结构非线性损伤检测[J]. 陈志刚,姜绍飞,麻胜兰.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4)
[9]基础隔震结构橡胶支座时变非线性特性识别[J]. 杜永峰,赵丽洁,李万润,唐少玉.  振动.测试与诊断. 2016(01)
[10]基于DWT与零空间法的结构非线性检测[J]. 姜绍飞,陈志刚,麻胜兰.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1)

博士论文
[1]基于小波分析的工程结构时变参数识别研究[D]. 赵丽洁.兰州理工大学 2016
[2]局部非线性结构的动力学计算与试验辨识研究[D]. 王兴.清华大学 2016
[3]基于数据驱动和物理模型的结构地震损伤识别方法研究[D]. 陶冬旺.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3
[4]结构非线性行为及动力荷载时域识别研究[D]. 贺佳.湖南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广义的未知激励下扩展卡尔曼滤波方法及其在子结构识别与振动控制的结合[D]. 朱佳佳.厦门大学 2017
[2]基于数据融合的未知力下的卡尔曼滤波新方法及结构动位移实时估计与分散控制[D]. 罗素娟.厦门大学 2017
[3]滞回系统的稳定性[D]. 金易周.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5
[4]部分观测下基于模型或数据的结构非线性的识别方法[D]. 何明煜.厦门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4628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34628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958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