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框架-核心筒耗能耦联结构地震反应分析

发布时间:2021-11-16 05:18
  提出了一种新型框架-核心筒耗能耦联结构,此结构将框架和核心筒分开,框架和核心筒之间通过水平向阻尼器连接。为了了解框架-核心筒耗能耦联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性能,采用SAP2000和PERFORM-3D有限元软件分别建立传统框架-核心筒结构、新型框架-核心筒耗能耦联结构有限元模型,对两种模型分别进行中震、大震弹性和大震弹塑性时程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框架-核心筒结构,新型框架-核心筒耗能耦联结构能有效耗散地震能量,降低楼层剪力,减小结构地震响应,表现出优异的抗震性能。 

【文章来源】:建筑结构. 2020,50(14)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框架-核心筒耗能耦联结构地震反应分析


图1 两种模型简图

平面布置图,平面布置图,模型,周期


模型2的标准层结构平面布置图

间位,模型


从图3可以看出:中震作用下,模型2的外框架在13层以下的层间位移角:比模型1降低7%~20%,13层以上层间位移角减震率(减震率=[(模型1的响应-模型2的响应)/模型1的响应]×100%)逐渐增大,顶层层间位移角减震率达到73.6%。模型2的核心筒层间位移角比模型1降低49.2%~58.3%,且沿楼层的变化较均匀。大震作用下,模型2的外框架与核心筒层间位移角的变化规律与中震作用下相似。模型2的外框架的层间位移角减震率大震下与中震下相当,减震效果基本不变,而其核心筒层间位移角减震率大震下比中震下大,减震效果更好。图4 楼层位移对比


本文编号:34982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34982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7bb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