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徽州民居室内热环境改善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09 21:11

  本文关键词:徽州民居室内热环境改善策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经济水平发展,徽州地区人民对室内热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徽州民居室内热环境的营造上有其优秀的方面,也存在明显不足之处,使其难以适应现代人民的生活需求。徽州民居不同于一般既有建筑,其本身属于历史建筑的范畴,这决定了在对徽州民居进行室内热环境改善不同于一般居住建筑,其改善策略在制定过程中应注重对民居传统风貌的保护。通过调研发现,当前徽州地区已经针对室内热环境的问题,自发地进行了大量无序改造活动,大多收效甚微,有些甚至还破坏了民居的传统风貌。而当前对于徽州民居热环境的相关研究大多停留在实测和理论分析的层面,改善策略的提出也大多是笼统的,难以有针对性的指导人民进行相关实践,对徽州民居热环境改善策略的研究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实地测试不同类型的徽州民居室内热环境各项重要指标,通过横向和纵向比较,得出徽州民居室内热环境特点,在此基础上分析徽州民居营造良好室内热环境的经验和不利室内热环境的教训。再细化分析民居的各个部分对于不同季节室内热环境营造的影响,为进一步制定改善策略提供方向和依据。为使改善策略更具有可实施性,通过走访调研把徽州民居进行分类研究,根据不同类型徽州民居的使用情况、改造意愿、业主经济承受能力以及对室内热环境的预期(是否考虑使用人工环境营造良好的室内热环境)综合研判,结合对徽州民居风貌保护的原则,分类提出改善策略并提供详细的实施办法,再以软件模拟验证改善策略的科学性,从而达到在保护徽州民居风貌的同时为当地人民提供系统民居热环境改善策略的目的。
【关键词】:徽州民居 室内热环境 改善策略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建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241.5;TU11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4
  • 第一章:绪论14-26
  • 1.1 研究对象14-17
  • 1.1.1 徽州概述14
  • 1.1.2 徽州民居概述14-15
  • 1.1.3 研究对象的界定15-17
  • 1.2 研究的背景17-20
  • 1.2.1 徽州民居的保护现状17-18
  • 1.2.2 徽州民居自发热环境改善状况18-19
  • 1.2.3 小结19-20
  • 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20-21
  • 1.3.1 研究的目的20
  • 1.3.2 研究的意义20-21
  •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21-24
  • 1.4.1 国内在民居室内热环境方面的研究21-23
  • 1.4.2 国外在在民居室内热环境方面的研究23-24
  • 1.5 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及论文框架24-26
  • 1.5.1 研究的主要内容24
  • 1.5.2 研究的主要方法24-25
  • 1.5.3 论文的主要框架25-26
  • 第二章:徽州民居室内热环境实测分析26-42
  • 2.1 室内热环境相关理论基础26-29
  • 2.1.1 室内热舒适度26-27
  • 2.1.2 室内热舒适度评价标准27-28
  • 2.1.3 徽州民居热舒适度需求28-29
  • 2.2 室内热环境测试的主要指标、方法及对象29-33
  • 2.2.1 测试的主要指标29-30
  • 2.2.2 测试的方法及对象30-33
  • 2.3 各测试指标分析33-40
  • 2.3.1 温度实测分析33-37
  • 2.3.2 湿度实测分析37-38
  • 2.3.3 空气相对流速实测分析38-39
  • 2.3.4 室内PMV分析39-40
  • 2.4 本章小结40-42
  • 第三章:徽州民居室内热环境现状分析42-54
  • 3.1 夏季良好热环境营造分析42-45
  • 3.1.1 减少得热42-44
  • 3.1.2 增加散热44-45
  • 3.2 冬季热环境营造分析45-48
  • 3.2.1 缺乏热源46
  • 3.2.2 民居密封性、保温性能不足,,不能避免失热46-47
  • 3.2.3 舒适度范围的差距47-48
  • 3.3 室内热环境影响因素综合分析48-53
  • 3.3.1 天井48-49
  • 3.3.2 外墙49-51
  • 3.3.3 屋面51-52
  • 3.3.4 门窗52-53
  • 3.3.5 内部隔墙53
  • 3.4 本章小结53-54
  • 第四章:功能继承型民居室内热环境改善策略54-68
  • 4.1 改善策略制定的原则54-55
  • 4.2 改善策略55-61
  • 4.2.1 天井的改造策略55-58
  • 4.2.2 门窗改造策略58-60
  • 4.2.3 内部隔墙改造策略60-61
  • 4.3 基于Ecotect对改善策略进行软件模拟分析61-67
  • 4.3.1 Ecotect中初始建模及参数设置61-62
  • 4.3.2 改善策略模拟分析62-66
  • 4.3.3 小结66-67
  • 4.4 本章小结67-68
  • 第五章:功能置换型民居室内热环境改善策略68-78
  • 5.1 改善策略的制定68-69
  • 5.2 外墙保温改造69-73
  • 5.2.1 墙体保温改造方式的分析及选取69-70
  • 5.2.2 墙体内保温70-71
  • 5.2.3 墙体外保温71-73
  • 5.3 屋面保温隔热性能改善73-75
  • 5.4 基于Ecotect对改善策略进行软件模拟分析75-77
  • 5.4.1 二层最冷日温度模拟对比75-76
  • 5.4.2 二层全年能耗模拟对比76-77
  • 5.5 本章小结77-78
  • 第六章:结语78-80
  • 6.1 结论78
  • 6.2 展望78-80
  • 参考文献80-82
  • 附录A 徽州民居热环境调查表82-83
  • 附录B 测试仪器表83-84
  • 附录C 徽州民居天井改造调研84-86
  • 致谢86-87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8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卞海涛,董珂;徽州民居建筑雕饰艺术管窥[J];小城镇建设;2003年01期

2 张德文;徽州民居——东方古代建筑艺术瑰宝[J];中国房地信息;2004年06期

3 朱涛,朱丽颖;拾掇民居精华——考察古徽州民居札记[J];小城镇建设;2004年09期

4 孙丹;徽州民居的象征文化[J];中外建筑;2004年04期

5 唐浩;;徽州民居赏析[J];建筑设计管理;2006年02期

6 周燕芳;;浅谈徽州民居的成因及特点[J];华中建筑;2006年11期

7 何水;;徽州民居中女性空间浅析[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5期

8 徐震;顾大治;;徽州民居中的教化场所分析[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9 董静;;浅谈明、清徽州民居的类型特征[J];艺术与设计(理论);2008年04期

10 李茜;;徽州民居中传统工艺及图案元素的传承[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1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俊;;徽州民居建筑外部特征缘于“火”[A];安徽省徽学学会第二届理事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刘富兴;朱文华;;浅谈徽州民居[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5卷)[C];2011年

3 孙敏;;徽州民居的当代价值探索——宏村个案分析之一[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宋刚明;徽州民居:黑墙白瓦写就的历史[N];中国摄影报;2011年

2 吴顺辉;话说徽州民居[N];中国文化报;2001年

3 高成礼;徽州民居[N];人民日报;2001年

4 周根红;平利的徽州民居[N];陕西日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马胜利 赵璋;在古城与心灵之间传承[N];中国建设报;2006年

6 格斯特;秀里影视城 生态智慧的选择[N];黄山日报;2010年

7 王易;徽州民居建筑[N];中国房地产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衣晓龙;诗意的家居[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康;徽州民居建筑更新发展方式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2 刘羽天;徽州民居装饰元素在餐饮空间中的设计应用[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3 江学航;徽州民居节能方案评价[D];安徽工业大学;2015年

4 张坤;徽州民居室内热环境改善策略研究[D];安徽建筑大学;2016年

5 吴敏;徽州民居装饰艺术特征研究及其在现代城市住宅中的应用[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6 姜昧茗;论影响明清徽州民居的社会文化因素及表征[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7 刘俊;气候与徽州民居[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8 杜新兰;技术的文化嵌入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9 周振兴;明清徽州民居街巷空间的保护与传承[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10 吴黎明;徽州民居营造体系研究[D];南京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徽州民居室内热环境改善策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33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3533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3d6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