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设用地集约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基于规划编制和规划管理的视角
本文关键词:城市建设用地集约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基于规划编制和规划管理的视角,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科学合理地确定评价指标体系是城市建设用地集约性评价的重要前提。从综述现有相关研究成果入手,对城市建设用地集约性的内涵进行了重新审视和剖析,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规划编制和规划管理两个视角的城市建设用地集约性评价指标体系,即在规划编制层面重点引入城市总体用地、城市专项用地、城市配套用地层面的14项代表性指标;在规划管理层面重点引入居住类用地管理、产业类用地管理、公益性用地管理层面的12项代表性指标。最后提出了实现促进建设用地集约性的相关对策建议。
【作者单位】: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南京市规划局;东南大学区域与城市发展研究所;
【关键词】: 城市建设用地集约性 内涵 规划编制和规划管理 评价指标体系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078071)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苏南城乡规划中的集约型建设用地指标体系研究”(编号:BK2008323)资助
【分类号】:TU984.113
【正文快照】: 研究对象及进展用地集约性评价是针对建设快速扩张,,粗放发展背景下提出的对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益、效率、效果的一种评价。近年来,国家对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的日益重视,来自城乡规划学、国土资源学、地理学、经济学、生态环境学等众多领域的学者,做了大量的关于城市建设用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汪波;王晓斯;;城市工业用地集约评价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2 谢敏;郝晋珉;丁忠义;杨君;;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内涵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3 汪波,王伟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及对策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4 杨东朗;安晓丽;;西安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J];经济地理;2007年03期
5 汪波;郑家响;;我国大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董秀茹;石水莲;王秋兵;;土地集约利用问题研究综述[J];党政干部学刊;2006年06期
2 倪杰;;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土地集约利用问题及对策[J];经济纵横;2006年1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黄晶晶;;土地利用集约过程中应运用循环经济原理[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2 黄晶晶;;土地利用集约过程中应运用循环经济原理[A];土地利用的城乡统筹和区域统筹——2007中国科协年会8.3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3 罗璇;赵小敏;李芳颢;乐丽红;;小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以浙江省桐乡市为例[A];2007年中国土地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王昆;;开发区土地集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A];2007年中国土地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丁健;周永章;;广东省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A];2007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学术年会论文集(3)[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徐霞;我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经济学分析[D];河海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乔玲玲;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FUZZY综合评价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6年
2 赵奎涛;辽宁西部地区资源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3 王丽娟;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4 李晓刚;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居民点用地优化管理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5 吴静;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系统评价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6 冯燕;我国铁路用地管理现状研究及政策建议[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7 穆江霞;西安土地集约利用的城市空间发展模式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8 王春霞;区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9 杨伟;渝北区城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10 姚慧;城市存量土地挖潜与集约利用规划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志波;许月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现状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2期
2 汪波;郑家响;;我国大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3 吴郁玲;曲福田;;江苏省开发区土地利用集约度的评价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年06期
4 俞孔坚,黄国平;高科技园区的发展战略与生态规划——以广东省南海信息产业园为案例[J];城市发展研究;2001年03期
5 唐子来,寇永霞;面向市场经济的城市土地资源配置──珠海实证研究[J];城市规划;2000年10期
6 厉伟;城市用地规模预测的新思路——从产业层面的一点思考[J];城市规划;2004年03期
7 章其祥,孙在宏;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系统设计与实现[J];测试技术学报;2003年04期
8 吴煜,王兴平,刘荣增;关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方向的再审视[J];城市问题;2002年06期
9 刘海龙;从无序蔓延到精明增长——美国“城市增长边界”概念述评[J];城市问题;2005年03期
10 吴燕,陈秉钊;高科技园区的合理规模研究[J];城市规划学刊;2004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郑新奇;基于GIS的城镇土地优化配置与集约利用评价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程效东;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及其潜力评价研究——以马鞍山市为例[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2 陈鸥;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以长春市为例[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3 曹蕾;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骆志军;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5 王丽娟;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6 汪军;城市规划建设用地标准的评析与更新对策[D];同济大学;2007年
7 张丽;上海工业开发区的土地集约利用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春雷;;生态城市规划初探[J];华章;2011年18期
2 骆实;;房屋建筑中的工程质量监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16期
3 王春镇;;议房屋建筑中的工程质量监理[J];科技资讯;2011年20期
4 琚宾;Viola;;法度之内 豪放之外 中海苏州熙岸世家样板间[J];室内设计与装修;2011年09期
5 王顺德;;信息在智能建筑与其他领域中的内涵[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11年08期
6 马倩;;优雅的梦 新古典的家 共享空间圆舞曲[J];建材与装修情报;2011年04期
7 ;艺术的内涵,是多么的美啊!——梵高[J];青岛画报;2011年07期
8 刘正平;;浅析低碳生态型园林内涵、设计理念与建设措施[J];科技促进发展(应用版);2010年08期
9 姜丹;;现代景观设计中的“乡土情怀”[J];现代装饰(理论);2011年05期
10 李海清;;篇首语[J];新建筑;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乔卫芳;支光辉;;新农村建设中村镇规划的编制研究[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中册)[C];2006年
2 母冠桦;曾九利;;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布局规划初探[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万国庆;;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的内涵与外延探讨——以世界文化遗产地“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为例[A];城市规划面对面——2005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下)[C];2005年
4 杨晓春;司马晓;洪涛;;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系统规划的几个切入点——以深圳为例[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洪友白;;低压绝缘导体短路热稳定校验探讨[A];首届海峡两岸土木建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魏文信;姚凯;李凯;张文斌;;关于郑州市夜景照明的探讨[A];河南省照明学会成立二十周年纪念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朱东风;1990年代以来苏州城市空间发展[D];东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胡文;城市生态住区环境性能评价要素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2 马辉;屋顶空间的开发与利用[D];天津大学;2005年
3 王琳;宜居城市理论与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城市建设用地集约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基于规划编制和规划管理的视角,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49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354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