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高温中混凝土自由膨胀变形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08 10:47
  高温作用会引起混凝土的热膨胀变形,所产生的热应力超过薄弱区域剪应力强度会使混凝土构件内部出现裂缝,严重危害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本文通过混凝土高温变形试验,测定了不同强度等级、不同养护龄期的混凝土以不同的升温速率加热到目标温度,恒温至试件中心温度也达到目标温度后再从目标温度降温到室温这一全过程中的线膨胀率,分析了上述因素对混凝土高温中自由膨胀变形的影响规律。并考虑了不同含水率对混凝土膨胀变形的影响,基于试验结果建立了不同影响因素下混凝土高温中热膨胀系数计算模型,主要取得如下研究成果:(1)混凝土在4060℃开始出现变形,线膨胀率和热膨胀系数随温度升高逐渐增大,800℃时分别达到1.018%和13.135×10-6/℃;恒温阶段混凝土的线膨胀率继续增大,在恒温6065min后逐渐趋于稳定,800℃时恒温结束后混凝土的线膨胀率和热膨胀系数分别达到1.252%和16.155×10-6/℃。(2)降温初始阶段100℃、200℃的混凝土线膨胀率恒定,300800℃的混凝土线膨胀率小幅增大,... 

【文章来源】:中国矿业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1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高温中混凝土自由膨胀变形研究


火灾高温导致结构产生裂缝

温度控制器,膨胀仪,软件测试,界面图


22(e) 温度控制器 (f) 软件测试界面图 2-1 PCY 高温膨胀仪及温度控制器Figure 2-1 PCY high temperature expansive instrument and temperature controller

热电偶,恒温时间,目标温度,炉内温度


(c) 试件内埋入热电偶图 2-2 钻孔埋入热电偶Figure 2-2 Borehole buried thermocouple图 2-3 恒温时间测定Figure 2-3 Determination of constant temperature time图 2-4~2-11 所示为恒温时间测定时 100~800℃ 8 个目标温度下炉内温度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高温下C60高性能混凝土热膨胀性能[J]. 史英豪,杜红秀,阎蕊珍.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6(23)
[2]高掺量矿渣混凝土高温后性能劣化研究[J]. 徐支松,袁广林,李庆涛.  工业建筑. 2016(06)
[3]热膨胀系数对早期混凝土性态影响试验及数值模拟[J]. 崔溦,冀天竹,吴甲一.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3)
[4]2015年全国发生火灾33.8万起 起数下降14.5%[J].   中国消防. 2016(Z1)
[5]基于温度-应力试验的混凝土早龄期应变分离及热膨胀系数计算[J]. 陈波,丁建彤,蔡跃波,张文潇.  水利学报. 2016(04)
[6]火灾后和加固后型钢混凝土柱的力学性能分析[J]. 谭清华,韩林海.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1)
[7]养护条件对膨胀混凝土变形性能的影响[J]. 孔祥付.  江苏建筑. 2012(S1)
[8]纤维对混凝土早期热膨胀系数的影响[J]. 雷运波,程华,张俊鹏,朱国华,雷德建.  后勤工程学院学报. 2012(02)
[9]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抗火设计原理研究[J]. 韩林海,宋天诣,谭清华.  工程力学. 2011(S2)
[10]火灾形势随社会经济发展而变化的原因分析[J]. 杨秸.  广东化工. 2011(08)

博士论文
[1]早龄期混凝土材料与构件力学性能试验研究[D]. 徐仲卿.北京交通大学 2016
[2]高温对C40高性能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D]. 阎蕊珍.太原理工大学 2015
[3]早龄期混凝土水化进程及宏观与细微观性能相关性研究[D]. 陈军.浙江大学 2014
[4]混凝土材料与结构热变形损伤机理及抑制技术研究[D]. 徐洪国.武汉理工大学 2011
[5]预应力混凝土梁板抗火性能与抗火设计方法研究[D]. 侯晓萌.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9
[6]硬化水泥基材料热膨胀性能的研究[D]. 李清海.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 2007

硕士论文
[1]对火灾后钢筋混凝土结构基于火温和材料性能的检测鉴定及加固修复[D]. 付玮.南昌大学 2015
[2]孔隙水饱和度对粉煤灰混凝土力学性能影响的研究[D]. 张艳龙.中国矿业大学 2014
[3]机制砂高性能混凝土高温后的力学性能试验研究及机理分析[D]. 柴松华.太原理工大学 2014
[4]预应力混凝土梁火灾受损后鉴定与加固研究[D]. 唐思源.西华大学 2014
[5]混凝土梁桥火灾温度场计算系统及火灾可靠性分析[D]. 加红艳.长安大学 2013
[6]高温后混凝土性能促进恢复及其机理研究[D]. 谭银龙.中国矿业大学 2014
[7]机制砂混凝土早龄期热膨胀系数研究[D]. 周丰.福州大学 2013
[8]低温度敏感性混凝土的制备技术研究[D]. 丁沙.武汉理工大学 2012
[9]混凝土高温后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D]. 王峥.大连理工大学 2010
[10]混凝土的热特性与再生利用研究[D]. 曹蓓蓓.武汉理工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5764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35764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33c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