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长沙市宜居城市建设与城市生态系统耦合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18 15:29
  随着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大,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关注人居环境、构造宜居城市成为城市发展的趋势。长沙市作为长株潭两型社会(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主导城市,担负着探索中部城市崛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走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市化道路的历史使命,将长沙市建设成为宜居城市是时代的必然选择。宜居城市建设与城市生态系统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研究长沙市宜居城市建设和城市生态系统的内在关系,准确评价现阶段两者之间的耦合程度,提出宜居城市建设的对策,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学、城市生态学、城市学和社会学的最新研究成果,构建了长沙市宜居城市评价体系、城市生态系统评价体系、城市建设与城市生态系统的耦合模型,计算出了长沙市城市建设与城市生态系统的耦合度,基于评价结果,提出了长沙市宜居城市建设的相应对策。 研究成果主要包括: (1)充实并发展了城市生态系统和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城市生态系统是典型的人工生态系统,其核心是人,由城市经济、自然环境、社会和人口等子系统构成,城市生态系统的建设需要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通过将宜居、两型社会、信息... 

【文章页数】:21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概念的界定
        1.2.1 宜居城市
        1.2.2 生态系统
        1.2.3 城市生态系统
        1.2.4 耦合
    1.3 文献综述
        1.3.1 宜居城市研究
        1.3.2 城市生态系统研究
        1.3.3 宜居城市建设与城市生态系统耦合研究
        1.3.4 研究不足与展望
    1.4 相关理论与方法
        1.4.1 人居环境科学
        1.4.2 可持续发展理论
        1.4.3 宜居城市建设理论
        1.4.4 城市生态系统理论
        1.4.5 两型社会建设理论
        1.4.6 城市社会学理论
        1.4.7 城市管理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1.4.8 信息化对城市管理的影响
        1.4.9 数据处理方法
        1.4.10 数据分析方法
    1.5 研究目的与主要研究内容
        1.5.1 研究目的
        1.5.2 主要研究内容
    1.6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6.1 研究方法
        1.6.2 技术路线
2 长沙市宜居城市建设与城市生态系统耦合因子分析
    2.1 研究区域概况
        2.1.1 自然条件
        2.1.2 城市化建设现状
        2.1.3 城市生态系统现状
        2.1.4 两型社会建设现状
        2.1.5 宜居城市建设现状
    2.2 宜居城市建设与城市生态系统耦合相关性分析
        2.2.1 宜居城市建设与城市生态系统的相互制约性
        2.2.2 宜居城市与城市生态系统的相互协调性
        2.2.3 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整体统一性
        2.2.4 城市管理对宜居城市建设与城市生态系统的阻碍与促进性
        2.2.5 量化因子和定性因子的有机结合
    2.3 宜居城市建设与城市生态系统耦合因子分析
        2.3.1 自然生态环境因子
        2.3.2 人口因子
        2.3.3 经济因子
        2.3.4 社会因子
        2.3.5 城市管理因子
    2.4 本章小结
3 长沙市城市生态系统评价研究
    3.1 长沙市城市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1.1 长沙市城市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框架结构
        3.1.2 权重的确定
        3.1.3 数据的规范化处理
        3.1.4 长沙市城市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3.2 长沙市城市生态系统评价
        3.2.1 指标评价值的计算方法
        3.2.2 自然环境子系统的评价
        3.2.3 人口子系统的评价
        3.2.4 经济子系统的评价
        3.2.5 社会子系统的评价
        3.2.6 城市管理子系统的评价
        3.2.7 领域层指标的评价
        3.2.8 准则层指标的评价
        3.2.9 目标层指标的评价
    3.3 本章小结
4 长沙市城市宜居性评价研究
    4.1 城市宜居性评价方法分析
        4.1.1 从人居环境角度进行评价
        4.1.2 从城市规划和设计角度进行评价
        4.1.3 中国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
    4.2 长沙市宜居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2.1 构建原则
        4.2.2 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4.2.3 长沙市城市宜居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4.2.4 权值的确定
        4.2.5 标准值的获取
        4.2.6 数据的规范化处理
        4.2.7 主观指标数据的获取
    4.3 长沙市城市宜居性评价
        4.3.1 四级指标的评价
        4.3.2 三级指标的评价
        4.3.3 二级指标的评价
        4.3.4 一级指标的评价
    4.4 本章小结
5 长沙市宜居城市建设与城市生态系统耦合度研究
    5.1 长沙市城市建设与城市生态系统的相互影响分析
        5.1.1 人口数和城市化率快速上升
        5.1.2 经济发展稳步提高
        5.1.3 固定资产投资加大,房地产业空前发达
        5.1.4 城镇面积扩大,绿地面积减少
        5.1.5 气温逐年升高,日照时间延长
        5.1.6 空气污染严重,城市交通拥护
        5.1.7 环境问题突出,整治难度加大
    5.2 长沙市宜居城市建设与城市生态系统耦合指标体系的建立
        5.2.1 城市建设指标的选择
        5.2.2 城市生态系统指标的选择
    5.3 长沙市城市建设与城市生态系统耦合度评价
        5.3.1 耦合模型的设计
        5.3.2 耦合度等级设计
        5.3.3 长沙市城市建设与城市生态系统耦合评价
    5.4 长沙市城市建设与城市生态系统耦合度分析
        5.4.1 长沙市城市建设与城市生态系统耦合度的时序分析
        5.4.2 长沙市城市建设与城市生态系统耦合度的空间分析
        5.4.3 长沙市城市发展与城市生态系统耦合的定性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长沙市宜居城市建设措施
    6.1 长沙市宜居城市建设的总体思路
        6.1.1 以人为本,全员参与
        6.1.2 因地制宜,远近结合
        6.1.3 统筹规划,城乡一体
        6.1.4 完善监督机制,评价与建设结合
        6.1.5 环境生态优先,建立以幸福指数为中心的评价标准
    6.2 构建经济稳健快速发展机制
        6.2.1 构建长沙市产业结构布局体系
        6.2.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保障体系
        6.2.3 构建长沙市两型社会引擎机制
        6.2.4 构建长沙市创新型城市建设机制
    6.3 建立良好的城市生态系统
        6.3.1 将绿色GDP理念融入城市规划过程,建立立体式绿化覆盖网络
        6.3.2 减少消耗,建立资源节约型城市
        6.3.3 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提倡使用绿色能源
        6.3.4 建立有效的生态补偿机制
    6.4 健全和谐城市社会保障机制
        6.4.1 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岗前培训
        6.4.2 多方努力,完善收入分配制度
        6.4.3 建立城市应急保障机制
    6.5 提高城市生活舒适度和安全性
        6.5.1 提高物业管理水平
        6.5.2 完善住房供应体系
        6.5.3 完善交通体系,保证居民出行便利
        6.5.4 食品安全零忍受,监管范围全覆盖
    6.6 提升城市品味及居民幸福指数
        6.6.1 建立城市主题公园,提高城市文化氛围
        6.6.2 开发旅游资源,扩展红色旅游产业
        6.6.3 保护湘江,打造亲水城市的典范
        6.6.4 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建设绿色文明城市
        6.6.5 建立完善的安全监控网络,构造和谐城市
        6.6.6 建立网上长沙,吸纳广大市民献计献策
    6.7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讨论
    7.1 主要结论和创新点
    7.2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A:《中国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指标体系
附录B:长沙市宜居城市评价调查问卷
附录C: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课题和发表的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GIS技术的旅游景区生态预警系统研究[J]. 胡伏湘.  软件. 2011(12)
[2]基于市民参与的宜居城市评价研究——以重庆市为例[J]. 张兴国,田玲,崔巍.  重庆建筑. 2010(12)
[3]1999年以来国内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述评[J]. 郭珉媛.  前沿. 2010(23)
[4]中原城市群城市宜居性评价研究[J]. 刘嘉俊,王冠波,焦广霞.  中国矿业. 2010(11)
[5]生态文明视野下的宜居城市建设——以浙江湖州市为例[J]. 舒川根.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2010(06)
[6]灰色理论在河南省两型社会综合评价中的应用研究[J]. 董冉冉.  现代商贸工业. 2010(19)
[7]滨海宜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构建——以上海为例[J]. 席磊,叶属峰,程金平,刘星,倪文胜.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10(09)
[8]广州宜居城市规划建设思路及实施策略[J]. 吕传廷,何磊,王冠贤,杨明,连玮广州市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  规划师. 2010(09)
[9]从建设世界城市高度思考北京宜居城市内涵[J]. 秦红岭.  北京规划建设. 2010(04)
[10]银川市宜居城市建设水平综合评价[J]. 胡晓亲,刘小鹏,米文宝.  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2)

博士论文
[1]城市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与实证研究[D]. 宋荣兴.中国海洋大学 2007
[2]可持续发展与城市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理论研究[D]. 刘力.东北师范大学 2002

硕士论文
[1]人居环境宜居性评价[D]. 唐如辉.湖南师范大学 2010
[2]湖南省湘江流域快速城市化过程中的PRED协调发展研究[D]. 秦利光.湖南师范大学 2010
[3]长沙市城市化与城市森林生态系统耦合研究[D]. 郭丽.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0
[4]西安市宜居城市建设评价研究[D]. 胡娟.陕西师范大学 2010
[5]绿色GDP理念下的环境成本研究[D]. 杨长虹.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0
[6]两型社会视角下长株潭城市群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D]. 谢强莲.湖南大学 2009
[7]成都都市区宜居性分析与评价[D]. 龙佳伟.西南交通大学 2008
[8]长沙市城市质量与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D]. 邹容.湖南农业大学 2008
[9]大连市金州区城市环境容载力研究[D]. 景媛琳.辽宁师范大学 2008
[10]建设宜居新余的理性思考与实践探索[D]. 曹卫红.南昌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7223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37223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878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