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上部结构变形双向非线性隔震层体系地震反应的计算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19 22:34
基础隔震技术是一种抵御地震的新兴技术。主要是通过在隔震层设置隔震装置和阻尼耗能元件,降低地震动对上部结构的影响,从而提高建筑的安全性和保证建筑的使用功能。由于基础隔震结构在实际地震及工程试验中的显著表现,引起了国内外学者和工程师的广泛关注。近四十年来不断发展,隔震技术的理论、试验和设计研究不断深入,越来越完善和成熟。然而在隔震结构地震反应计算中,常常采用简化计算模型和诸多假设,忽略了很多对结构产生影响的地震反应因素。有必要进一步完善和研究基础隔震技术的地震反应分析理论和计算方法,为隔震结构提供可靠、合理、实用的计算分析方法。本文总结了常见的隔震支座恢复力模型,在此基础上改进和完善,建立了适用于铅芯橡胶支座的双向耦合非线性恢复力模型;对上部结构采用层单元模型,建立隔震结构的动力分析模型;采用改进的Wilson-θ数值积分法,它能够保证对加速度的计算准确且收敛性好。据此并编制相应的基础隔震结构动力反应计算程序。以隔震结构Benchmark模型为研究对象,采用本文非线性程序与等效线性模型进行地震反应分析对比,计算结果存在一定差异,其中按等效线性模型计算所得地震反应部分结果偏小,偏不安全,对于...
【文章页数】:13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隔震技术概述
1.2.1 隔震技术的基本原理及性能
1.2.2 隔震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1.2.3 隔震技术的特点
1.3 隔震结构动力分析概况
1.3.1 抗震结构设计发展概述
1.3.2 隔震结构动力分析研究情况
1.4 本文研究目的与内容
1.4.1 本文研究的目的
1.4.2 本文研究的内容
第二章 隔震体系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
2.1 引言
2.2 叠层橡胶隔震支座及其性能参数
2.2.1 叠层橡胶支座概要
2.2.2 叠层橡胶支座力学性能
2.3 叠层橡胶隔震支座恢复力模型
2.3.1 等效线性模型
2.3.2 双线性模型
2.4 隔震体系动力分析
2.4.1 单质点模型
2.4.2 多质点模型
2.5 时程分析方法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Benchmark模型双向非线性隔震层地震反应计算研究
3.1 引言
3.2 隔震结构Benchmark模型
3.2.1 Benchmark模型介绍
3.2.2 Benchmark模型的结构参数
3.3 多质点隔震体系动力运动方程
3.3.1 上部结构运动方程
3.3.2 隔震结构运动方程
3.4 Benchmark模型隔震层线性与非线性分析对比
3.4.1 隔震结构Benchmark模型线性与非线性分析位移反应对比
3.4.2 隔震结构Benchmark模型线性与非线性分析加速度反应对比
3.5 Benchmark模型地震反应计算
3.5.1 单向与双向地震激励反应分析对比
3.5.2 基础隔震结构体系地震反应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框架剪力墙上部结构双向非线性隔震层地震反应计算研究
4.1 引言
4.2 框架剪力墙上部结构隔震体系案例概况
4.2.1 工程案例概况
4.2.2 模型的结构参数
4.3 动力分析程序介绍及验证对比分析
4.3.1 基础隔震结构动力分析程序
4.3.2 程序的验证对比分析
4.4 框架剪力墙基础隔震体系地震反应分析
4.4.1 模型基本属性
4.4.2 层间剪力
4.4.3 位移反应
4.4.4 加速度反应
4.4.5 能量分析
4.5 地震作用下框剪结构内力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剪力墙上部结构双向非线性隔震层地震反应计算研究
5.1 引言
5.2 剪力墙上部结构隔震体系案例概况
5.2.1 工程案例概况
5.2.2 模型的结构参数
5.3 基于剪力墙模型程序对比验证
5.4 剪力墙隔震体系地震反应分析
5.4.1 模型基本属性
5.4.2 层间剪力
5.4.3 位移反应
5.4.4 加速度反应
5.4.5 能量分析
5.5 地震作用下剪力墙结构内力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四条地震波统计
附录B Benchmark模型92个隔震支座对应的位置坐标
附录C 第三章相关计算结果
附录D 第四章相关计算结果
附录E 第五章相关计算结果
致谢
本文编号:3766119
【文章页数】:13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隔震技术概述
1.2.1 隔震技术的基本原理及性能
1.2.2 隔震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1.2.3 隔震技术的特点
1.3 隔震结构动力分析概况
1.3.1 抗震结构设计发展概述
1.3.2 隔震结构动力分析研究情况
1.4 本文研究目的与内容
1.4.1 本文研究的目的
1.4.2 本文研究的内容
第二章 隔震体系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
2.1 引言
2.2 叠层橡胶隔震支座及其性能参数
2.2.1 叠层橡胶支座概要
2.2.2 叠层橡胶支座力学性能
2.3 叠层橡胶隔震支座恢复力模型
2.3.1 等效线性模型
2.3.2 双线性模型
2.4 隔震体系动力分析
2.4.1 单质点模型
2.4.2 多质点模型
2.5 时程分析方法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Benchmark模型双向非线性隔震层地震反应计算研究
3.1 引言
3.2 隔震结构Benchmark模型
3.2.1 Benchmark模型介绍
3.2.2 Benchmark模型的结构参数
3.3 多质点隔震体系动力运动方程
3.3.1 上部结构运动方程
3.3.2 隔震结构运动方程
3.4 Benchmark模型隔震层线性与非线性分析对比
3.4.1 隔震结构Benchmark模型线性与非线性分析位移反应对比
3.4.2 隔震结构Benchmark模型线性与非线性分析加速度反应对比
3.5 Benchmark模型地震反应计算
3.5.1 单向与双向地震激励反应分析对比
3.5.2 基础隔震结构体系地震反应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框架剪力墙上部结构双向非线性隔震层地震反应计算研究
4.1 引言
4.2 框架剪力墙上部结构隔震体系案例概况
4.2.1 工程案例概况
4.2.2 模型的结构参数
4.3 动力分析程序介绍及验证对比分析
4.3.1 基础隔震结构动力分析程序
4.3.2 程序的验证对比分析
4.4 框架剪力墙基础隔震体系地震反应分析
4.4.1 模型基本属性
4.4.2 层间剪力
4.4.3 位移反应
4.4.4 加速度反应
4.4.5 能量分析
4.5 地震作用下框剪结构内力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剪力墙上部结构双向非线性隔震层地震反应计算研究
5.1 引言
5.2 剪力墙上部结构隔震体系案例概况
5.2.1 工程案例概况
5.2.2 模型的结构参数
5.3 基于剪力墙模型程序对比验证
5.4 剪力墙隔震体系地震反应分析
5.4.1 模型基本属性
5.4.2 层间剪力
5.4.3 位移反应
5.4.4 加速度反应
5.4.5 能量分析
5.5 地震作用下剪力墙结构内力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四条地震波统计
附录B Benchmark模型92个隔震支座对应的位置坐标
附录C 第三章相关计算结果
附录D 第四章相关计算结果
附录E 第五章相关计算结果
致谢
本文编号:37661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37661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