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反倾岩质边坡的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
本文关键词:复杂反倾岩质边坡的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以坡体内含有多组结构面的复杂反倾岩质边坡为研究对象,考虑结构面未将岩块与母岩彻底分离的情况,建立了复杂反倾岩质边坡的稳定性分析方法。首先,根据岩层的受荷状态和岩层间的接触关系,建立各岩层的挠度计算方法。然后,以岩层的挠度为关联变量建立方程组,通过求解方程组得到各岩层间的层间荷载,进而量化了边坡内各岩块后部结构面受到的荷载,并据此构建了各结构面的断裂力学模型。利用该模型并基于断裂力学建立了各岩块的稳定系数计算方法。最后,通过算例分析表明文中建立的复杂反倾岩质边坡稳定分析方法得到的结果与边坡实际破坏形态基本一致。
【作者单位】: 重庆交通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
【关键词】: 复杂反倾岩坡 稳定性 多组结构面 断裂力学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No.11272185,No.41701017,No.51108488) 2013年重庆高校创新团队建设计划资助(No.KJTD201305) 重庆交通大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重点学科专项经费资助(No.2013D-1)
【分类号】:TU457
【正文快照】: 1前言反倾岩质边坡破坏是山区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常常威胁着航道、道路、矿区和居民区的安全。位于重庆市巫山县巫峡镇的龚家方反倾岩质边坡于2008年11月23日发生失稳破坏,产生13 m高的涌浪,给长江航道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长期以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对反倾岩质边坡的失稳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强;;浅谈结构面对岩质边坡稳定性的影响[J];山西建筑;2010年11期
2 魏斌;花晓鸣;;极限平衡法和FLAC~(3D)在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运用[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0年04期
3 徐志,王昌义;露采边坡中的软弱夹层勘察[J];矿业快报;2003年11期
4 孙统立;方孝伍;张庆贺;;多层结构模型在节理岩体力学分析中的应用[J];勘察科学技术;2006年02期
5 祁生文;;考虑结构面退化的岩质边坡地震永久位移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7年03期
6 徐继言;刘红帅;高山;李广杰;;均质岩石边坡自振周期及其估算方法研究[J];世界地震工程;2009年01期
7 伏祥东;;基于MATLAB神经网络的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J];中国西部科技;2009年36期
8 陶连金;朱剑;魏云杰;;基于块体理论的边坡稳定性评价及加固优化[J];路基工程;2010年02期
9 宋义亮;罗延婷;井培登;杨俊;;赤平极射投影法在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1年01期
10 戴妙林;朱大栋;;陡倾角卸荷裂隙对岩质边坡应力场的敏感性分析[J];吉林水利;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维强;林德洪;杨承富;;思南县城某近水平层状岩质边坡变形特征及成因机制分析[A];贵州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李宁;张鹏;曲星;;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几个关键问题[A];西部矿山建设工程理论与实践[C];2009年
3 刘汉东;王思敬;;岩质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A];第二届全国工程地质力学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2年
4 李泽;王均星;;基于非线性规划的岩质边坡有限元塑性极限分析上限法研究[A];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创新和实践: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5 蒋爵光;李秉生;付永胜;;岩质边坡破坏概率研究[A];边坡稳定的岩石力学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下集)[C];1987年
6 赵银国;;岩质边坡坡肩地带地基极限承载力初解[A];重庆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一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2年
7 祁生文;;考虑结构面退化的岩质边坡地震永久位移研究[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7学术论文汇编(第七卷)[C];2008年
8 张电吉;汤平;;岩质边坡开挖卸荷破坏机理研究[A];新世纪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开拓和发展——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9 郑求才;郑求才;刘立欣;徐建伟;毛斌;;复杂地质结构岩质高边坡灾害处治[A];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实例第一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刘才华;陈从新;;地震作用下岩质边坡块体倾倒破坏分析[A];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宁波;锚固岩质边坡地震动力响应及锚固机理研究[D];兰州大学;2014年
2 刘红帅;岩质边坡地震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06年
3 李克钢;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及变形预测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4 朱泽奇;坚硬裂隙岩体开挖扰动区形成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8年
5 罗强;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理论与锚固设计优化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6 董宏志;辽宁红沿河核电厂一期工程核岛泵房基坑稳定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7 唐烈先;RFPA离心机法在岩土工程破坏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8 杜太亮;岩质边坡智能化位移反分析及工程应用[D];重庆大学;2006年
9 周莲君;层状岩体破坏特征的试验和数值分析及其边坡稳定性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10 田涛;北京典型边坡立地条件类型划分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全;山区河流港口岩质边坡稳定性及支护仿真分析[D];重庆交通大学;2010年
2 李忠l,
本文编号:4316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4316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