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岩体裂隙网络等效渗透系数方向性的数值计算

发布时间:2017-06-11 13:01

  本文关键词:岩体裂隙网络等效渗透系数方向性的数值计算,,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采用渗流力学理论并结合Monte Carlo方法描述岩体裂隙的随机分布,研究渗流模型的尺寸效应并确定表征单元体积(REV),得到了3种开口度分布形式的等效渗透系数椭圆曲线,建立了等效渗透系数方向性的判别标准。离散裂隙网络(DFN)模型假定流体只在岩体裂隙内部流动,而不通过岩体本身渗流。基于二维离散元程序UDEC并进行二次开发,建立DFN模型,通过改变流体的流动方向,得到不同流动方向下岩体裂隙网络的等效渗透系数,并分析不同的开口度分布形式对岩体裂隙网络等效渗透系数方向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表征单元体积存在的条件是等效渗透系数保持稳定且渗透椭圆比较光滑。等效渗透系数的方向性受开口度分布形式的影响很大:当开口度-长度关联分布时,等效渗透系数各向异性;当开口度对数正态分布时,等效渗透系数各向同性;当开口度恒定分布时,等效渗透系数的特性介于二者之间。变化系数(CV)是否大于5%是判定岩体裂隙网络渗透系数是否具有方向性的判别标准。
【作者单位】: 长崎大学工学研究科;山东大学土建与水利学院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系;
【关键词】渗透系数方向性 开口度分布 离散裂隙网络 离散元方法 裂隙岩体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No.51279097) 日本学术振兴会青年基金(B)(No.24760690)
【分类号】:TU45
【正文快照】: 1引言裂隙岩体的水力特性在大型岩体工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比如大坝、地下硐室、核电站基础以及石油储藏库等。由于地下岩体具有隐蔽不可视的特性,所以一般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来评价大型地下工程的水力特性。因此,两个特别重要的问题必须得到解决:尺寸效应和等效渗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朱亚;葛晓光;李成明;韩东亚;;淮北矿区松散层底部含水层粒度结构与渗透系数关系[J];安徽地质;2006年03期

2 蔡祖煌;陆秀文;;岩体透水性的分析[J];地质科学;1966年02期

3 李红旗;;一个求基岩裂隙含水层渗透系数的实例[J];西部探矿工程;2006年11期

4 沈红伟;;地球物理测井参数自然电位和电阻率确定岩石的渗透系数——地浸矿山[J];中国核科技报告;2006年01期

5 陈浩;黄静;林锋;;GeoStudio软件在土坡饱和—非饱和渗流分析中的应用[J];四川建筑;2008年06期

6 张春;;相关分析在地下水动态预测和渗透系数计算中的应用[J];地下水;2009年01期

7 祝风海;;钻孔变水头渗透试验原理与计算[J];勘察科学技术;2009年01期

8 徐建国;;南屯煤矿奥灰放水试验的数值模拟研究[J];山东煤炭科技;2009年01期

9 郭鸿;骆亚生;李广冬;;考虑地区差异性的饱和黄土三轴渗透试验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9年10期

10 林乃山;;宁波地区层③砂土(粉土)渗透系数的求取[J];建筑结构;2010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晓松;郑颖人;董诚;;应用神经网络预估粗颗粒土的渗透系数[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2 张朱亚;葛晓光;李成明;韩东亚;;淮北矿区松散层底部含水层粒度结构与渗透系数关系[A];加强地质工作 促进可持续发展——2006年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李建国;宋瑞卿;王绳祖;;察尔汗盐湖沉积盖层渗透性与基底断层剪切错动关系的模型试验[A];第四届全国构造物理、第二届全国高温高压联合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C];1989年

4 李成柱;周志芳;;基于Monte-Carlo法的含水层渗透系数的随机性模拟[A];第七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十九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下册)[C];2005年

5 何俊;;膨润土饱和渗透系数的计算[A];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废物地下处置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6年

6 蒋益平;;关于上海勘察规范中钻孔降水头注水试验计算公式几点讨论[A];“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论文专辑[C];2010年

7 赵勇;于占江;朱明永;;利用测井资料估算砂岩型铀矿床含矿含水层的渗透系数[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卜万奎;茅献彪;;断层内破碎岩石渗透性的试验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闫向群;王立峰;;变渗透系数饱和土体的一维固结半解析解[A];第十届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李振;骆亚生;刘金禹;;岩芯渗透系数的一种测定方法[A];岩石力学新进展与西部开发中的岩土工程问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记者 倪明芳 通讯员 宋禹飞;安徽用地面核磁共振法测地灾[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德敏;高渗压下岩石(体)渗透及力学特性试验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2 梁婕;基于不确定理论的地下水溶质运移及污染风险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3 闫小波;软岩各向异性渗透特征及力学特征的试验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4 杨天鸿;岩石破裂过程渗透性质及其与应力耦合作用研究[D];东北大学;2001年

5 倪龙;同井回灌地下水源热泵源汇井运行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6 韩志勇;咸淡水过渡带水敏感性及其应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7 董艳慧;地下水保护理论及修复技术的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8 李志毅;分层及饱和分层地基列车运行引起的地面振动特性分析[D];同济大学;2006年

9 周中;土石混合体滑坡的流—固耦合特性及其预测预报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10 周宏春;干旱区准噶尔盆地西南缘地下水系统和悬河补给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199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玉莲;非饱和土渗透系数瞬态剖面测量方法及仪器的改进[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2 罗琳;水物理化学作用下渭河河床渗透系数变化机理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3 杨劲枝;潮间带表层沉积物渗透系数的测定与计算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4 高敏;半干旱地区河床渗透系数空间变异性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5 沈鹏云;渭河河床沉积物渗透系数空间变异性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6 冯斯美;河流淤塞—反淤塞对渗透系数变化特征研究[D];西北大学;2013年

7 代建翔;巴丹吉林沙漠包气带渗透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8 余姝萍;砂柱中渗透系数及水气运移试验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9 屈晓荣;天津市宁河北水源地渗透系数与最优开采方案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10 张勇;咸淡水交替对含水层渗透性能影响机制试验研究[D];济南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岩体裂隙网络等效渗透系数方向性的数值计算,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416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4416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e88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