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土-结构相互作用的岩溶区框架结构抗震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14 15:13

  本文关键词:土-结构相互作用的岩溶区框架结构抗震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岩溶区地质条件复杂,采用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方法,探讨一些特殊的地质条件对上部结构的地震反应影响,对岩溶区的建筑抗震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岩溶地基中土洞的发育会使土层对地震波的放大效应增强,导致上部结构位移和剪力增加;与垂向分布土洞的工况相比,当土洞水平分布时,岩溶地基上部框架结构地震反应更强,框架结构位移和剪力较大。
【作者单位】: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震局;广西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关键词】框架结构 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 有限元 岩溶地基 土洞 抗震
【基金】: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桂科攻12426001-5)
【分类号】:TU375.4;TU352.11
【正文快照】: 引言中国是世界上岩溶最发育的国家之一,可溶性岩溶分布面积达到365万km2,占国土面积1/3以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成功的在岩溶发育地区建设了许多高层建筑。在岩溶区进行工程建设,由于岩溶发育往往使得地面上溶沟和石芽丛生,参差不平整;地下溶洞和土洞的发育又破坏了岩体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周含川;李正良;;高层结构与岩溶洞穴地基基础共同作用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2 刘晶波,王振宇,张克峰,裴欲晓;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大型动力机器基础三维有限元分析[J];工程力学;2002年03期

3 杨仕升;何声;谢开仲;蒙雷;;我国岩溶区建筑震害分析与抗震研究进展[J];地震研究;2013年03期

4 龙安明;广西特殊地震研究[J];华南地震;1992年04期

5 陆怀民;切土部件与土壤相互作用的粘弹塑性有限元分析[J];土木工程学报;2002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q煌;钱彦岭;徐慧峰;王建伟;;基于Nastran的粘性和粘弹性人工边界的模拟与验证[J];兵工自动化;2009年03期

2 张传成;张爱林;;大跨空间结构地震反应分析的一种高效算法[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3 徐建华;郑周练;;基于ANSYS分析地基基础遇地下防空洞时的基础沉降和防空洞衬砌应力[J];重庆建筑;2012年01期

4 潘华,张晓东;核电厂地震危险性评价工作中最小震级的确定[J];地震地质;1993年04期

5 覃子建;中国岩溶区的地震及其震害特征[J];地震学刊;1996年04期

6 谷音;刘晶波;;大型动力机器—基础—桩土相互作用分析的集中参数模型[J];福建建筑;2007年11期

7 刘向峰,王来贵;非发震断层场地地震动力响应特性研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8 刘向峰;于永江;梁鑫;;地震波频率对巷道围岩动力响应的影响[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9 刘晶波;王振宇;杜修力;杜义欣;;波动问题中的三维时域粘弹性人工边界[J];工程力学;2005年06期

10 谷音;刘晶波;杜义欣;;三维一致粘弹性人工边界及等效粘弹性边界单元[J];工程力学;2007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周善鑫;廖庆喜;;果园链式开沟机刀片的虚拟试验研究[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C];2009年

2 谷音;刘晶波;;大型结构-地基动力相互作用系统三维模型建立及高效计算方法[A];第14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一册)[C];2005年

3 李彬;刘晶波;;粘弹性人工边界在Marc中的实现[A];第14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一册)[C];2005年

4 段学刚;张之颖;;SSI效应对结构动力特性及地震响应影响研究[A];第16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7年

5 杨婷;宋力;朱炳寅;;考虑土与结构相互作用时结构地震响应分析[A];建筑结构(2009·增刊)——第二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6 覃国良;廖庆喜;黄海东;;链式开沟机刀片切削土壤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A];纪念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成立30周年暨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CSAE 2009)论文集[C];2009年

7 周明;张国忠;许绮川;夏俊芳;周勇;姚兴林;;直线刃横刀直角切削过程有限元仿真与分析[A];纪念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成立30周年暨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CSAE 2009)论文集[C];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立杰;地下水工隧洞地震响应的数值模拟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2 韩涛;基于粘弹性边界的地下厂房水力振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3 李剑;上部结构、筏板基础与岩溶地基共同作用的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

4 吴道辉;巨型模锻压机结构载荷均匀传递及控制[D];中南大学;2011年

5 王金田;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的铁路桥限高防护架与超高车辆碰撞的动力响应分析[D];烟台大学;2011年

6 王雷;磁浮车辆与隧道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7 李俊岭;地铁钢弹簧浮置板轨道对环境振动的影响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8 刘辉;基于LS-DYNA的旱地旋耕刀工作机理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9 田建华;土—桩—承台—机器系统动力相互作用分析[D];湖南大学;2003年

10 胡琦;掏土法纠偏有限元分析[D];浙江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文斌;建筑隔震与消能减震技术[J];电力学报;2002年04期

2 覃子建;中国岩溶区的地震及其震害特征[J];地震学刊;1996年04期

3 范一知;场地、地基及地基土对建筑物震害影响的探讨[J];福建建材;1999年02期

4 金瑞玲,李献民,周建普;岩溶地基处理方法[J];湖南交通科技;2002年01期

5 顾太华;潘健;;岩溶地区基础选型及桩筏基础的工作性状[J];广东土木与建筑;2005年11期

6 蒋继昭;南(宁)柳(州)高速公路洛维大桥桩基岩溶问题[J];广西交通科技;1998年03期

7 贺雅敏;杨锋;;地基-基础-结构共同作用抗震分析综述[J];工业建筑;2006年S1期

8 钟毅;李文胜;;CFG桩复合地基在岩溶地区高层建筑地基处理中的应用[J];广西城镇建设;2011年06期

9 龙安明;广西历史地震序列的极大熵谱分析[J];华南地震;1986年04期

10 廖建裕;罕见的小震级高烈度的地震[J];华南地震;198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武建勋;任胜谦;樊延霞;王晓刚;;多高层建筑的共同作用中的差异衰减[A];第十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200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洁,王克成;框架结构和半无限地基系统的动力相互作用问题研究[J];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1期

2 胡建眭;;浅谈框架结构局部多层整体施工工艺[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年36期

3 俞盛锷;框架结构的整体稳定计算[J];化工设计;2000年04期

4 姬慧;框架结构基于材料延性的多目标优化设计[J];山西建筑;2001年01期

5 夏长青,毛益松,吴克刚;框架结构楼房连续折叠单向倒塌爆破[J];矿业研究与开发;2001年S1期

6 孙晔青,黄玲;框架结构内力计算方法研究[J];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7 侯克鹏,雷劲松,姚激;框架结构在动荷载作用下加固减振的研究[J];四川建筑;2001年03期

8 黄庆丰;框架结构二阶位移效应数值解[J];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4期

9 李玉洁;;浅议框架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2年12期

10 朱培民,韩春斌,杨波;如皋市某办公楼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经济分析与对比[J];江苏建筑;200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建国;;框架结构爆破倒塌的有限元动态模拟分析[A];第20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11年

2 陈虬;万文;;混凝土框架结构的随机有限元分析[A];第三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1994年

3 王群;袁平;吴知丰;;框架结构弯剪模型的参数识别法[A];第六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二卷)[C];1997年

4 朱志广;;抗震混凝土框架结构震害分析及施工质量控制分析[A];2014年8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5 崔玉红;聂永安;严宗达;吴国有;;地震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动力计算[A];第八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1999年

6 安东亚;施卫星;田炜;;某框架结构改造前后动力测试对比研究[A];2013年既有建筑功能提升工程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7 谭宽仁;;框架结构常见的质量问题与防控措施分析[A];2014年6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8 张玉明;边广生;孟少平;;平面形状为圆环形的混凝土框架结构温度应力研究[A];第19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0年

9 倪长辉;阎军;程耿东;郭旭;;精确频率约束下框架结构的尺寸优化[A];中国计算力学大会'2010(CCCM2010)暨第八届南方计算力学学术会议(SCCM8)论文集[C];2010年

10 毛呈龙;叶献国;魏常军;;后张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方法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创平办;搭好创平框架促进工作开展[N];韶关日报;2013年

2 记者 李雪竹;四川 督查惩防体系基本框架构建[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2年

3 李静华;木框架结构 风光无限[N];中国房地产报;2003年

4 安国强邋于海涛;青岛客站框架结构主体施工进入冲刺阶段[N];人民铁道;2007年

5 梦觉;用DreamWeaver快速搭建框架页面[N];电脑报;2001年

6 天津大学 于庆荣;约束混凝土柱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优势[N];中国建材报;2013年

7 本报记者 冯海波 通讯员 周玉 陈莹;“海螺”,嘹亮,“门式框架”矗立[N];广东科技报;2012年

8 吴朝红;如何保证钢筋在框架结构中的施工质量[N];广东建设报;2000年

9 蔡军 林国赞 特约记者 张军;轻型木框架建筑[N];中国房地产报;2003年

10 邵源;独立阐释学习型社会[N];社会科学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闫培雷;考虑隔墙影响的框架结构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及地震灾场模拟[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袁景;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震倒塌破坏仿真分析[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3年

3 曲哲;摇摆墙—框架结构抗震损伤机制控制及设计方法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4 许卫晓;阶梯墙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及设计方法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4年

5 马千里;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基于能量抗震设计方法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6 田明革;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期性能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7 刘铁;套建增层框架结构房屋设计与施工方法研究及实践[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8 黄思凝;外廊式RC框架地震破坏及倒塌机理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2年

9 何庆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倒塌性能试验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10 白雪霜;现有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鉴定方法试验研究[D];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平;随机地震激励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响应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2 宁超列;基于纤维铰模型的框架结构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3 刘春良;桁架和框架结构的稳定性分析与优化设计[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4 张建波;回字形超长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温度应力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5 杨仁孟;框架结构的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的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06年

6 林希;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扁梁框架结构抗震研究[D];福州大学;2003年

7 孙鹏;超长混凝土框架结构温变复合效应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8 周爱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连续性倒塌数值分析[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9 姚婉春;基于住宅产业化的部分装配式框架结构技术的应用[D];华侨大学;2012年

10 吴晟;设置分灾框架的框架结构抗震加固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土-结构相互作用的岩溶区框架结构抗震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498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4498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52e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