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海—兰新—北疆铁路沿线城市建设用地时空差异分析
本文关键词:陇海—兰新—北疆铁路沿线城市建设用地时空差异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运用极差、标准差、变异系数、基尼系数、综合扩展系数、泰尔指数等分析了陇海—兰新—北疆沿线城市建设用地时空差异,以期在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中为不同城市建设用地供给方向的确定奠定科学基础。结果表明:①在时间上,1991—2009年陇海—兰新—北疆沿线城市建设用地绝对和相对差异均呈扩大趋势;除仓储用地外,其它类型建设用地相对差异呈上下波动或小幅下降趋势;建设用地综合扩展极化现象明显,且整体上城市综合扩展系数陇海沿线城市大于兰新—北疆沿线城市。②在空间上,2009年陇海—兰新—北疆沿线50%以上城市人均建设用地超出国家Ⅳ级标准上限,尤其是中等城市和小城市;各类城市建设用地区域分布的差异度不同;城市建设用地扩张与其经济效益之间并无直接的关联关系。
【作者单位】: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关键词】: 城市建设用地 时空差异 陇海—兰新—北疆铁路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771054)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联合资助课题(20106203110002) 西北师范大学知识与科技创新团队项目(nwnu-kjcxgc-03-50) 2011年甘肃省社科规划重大招标项目
【分类号】:F293.2;F532;F224
【正文快照】: 建设用地急剧增加是中国快速城镇化进程中的重要现象,也是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重要形式。谈明洪等研究表明欠发达国家的城市建设用地每年以3.5%的速度增长[1],而中国建设用地每年正以超过4%的速度增长[2]。中国作为人多地少的发展中国家,建设用地急剧扩张业已成为当前面临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李晓文,方精云,朴世龙;上海及周边主要城镇城市用地扩展空间特征及其比较[J];地理研究;2003年06期
2 谈明洪,李秀彬,吕昌河;20世纪90年代中国大中城市建设用地扩张及其对耕地的占用[J];中国科学D辑;2004年12期
3 李加林;许继琴;李伟芳;刘闯;;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用地增长的时空特征分析[J];地理学报;2007年04期
4 刘盛和,吴传钧,沈洪泉;基于GIS的北京城市土地利用扩展模式[J];地理学报;2000年04期
5 陈利根,陈会广,曲福田,赵才水;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与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控制——以马鞍山市为例[J];资源科学;2004年06期
6 韦素琼;陈健飞;;闽台建设用地变化与工业化耦合的对比分析[J];地理研究;2006年01期
7 谈明洪,李秀彬,吕昌河;我国城市用地扩张的驱动力分析[J];经济地理;2003年05期
8 刘纪远,张增祥,庄大方,王一谋,周万村,张树文,李仁东,江南,吴世新;20世纪90年代中国土地利用变化时空特征及其成因分析[J];地理研究;2003年01期
9 王铮,吴健平,邓悦,王凌云,熊云波;城市土地利用演变信息的数据挖掘——以上海市为例[J];地理研究;2002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孔祥智,王志强;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补偿[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4年05期
2 许婧婧;刁承泰;何丹;李养兵;孙秀峰;;我国特大城市用地的影响因子变化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2期
3 张钰,刘桂民,马海燕,王根绪;黑河流域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特征[J];冰川冻土;2004年06期
4 黄粤;陈曦;包安明;马勇刚;;近15a乌鲁木齐市城市用地扩展动态及其空间特征研究[J];冰川冻土;2006年03期
5 海春兴,周心澄,关文彬;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对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方式变化驱动研究综述[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6 张永民,赵士洞,张克斌;科尔沁沙地及其周围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动态模拟[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7 薛丽霞;王佐成;李永树;汪林林;;基于3S的土地利用时空特征研究——重庆市北部新区为例[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8 苏大学,刘建华,钟华平,香宝,邵彬;中国草地资源遥感快查技术方法的研究[J];草地学报;2005年S1期
9 陈晓军,张宏业,任国柱;北京城市边缘区建设用地空间格局与区域生态环境效应——以房山区平原地区为例[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3年06期
10 李宗华;;武汉市建设用地增长趋势预测及对策分析[J];长江论坛;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敬民;邹骥;周景博;李海萍;;北京生态城市建设研究总报告[A];2005课题调研成果汇编[C];2005年
2 战金艳;邓祥征;苏红波;唐华秀;;耕地用途转移对黄淮海平原灌溉需水量的影响[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3 林奇胜;;城市用地扩张控制的思考[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4 闵捷;张安录;;农地城市流转驱动机制的时空尺度效应分析[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5 卢晓玲;杨钢桥;;小城镇工业用地扩张的形态[A];树立科学发展观提高土地资源的保障能力研究[C];2004年
6 陈昆仑;陈旭;曾克峰;;基于遥感技术的城市用地的扩张分析[A];湖北省地理学会2006优秀学术论文集(地理科学类)[C];2006年
7 张定祥;刘莉;;国家土地资源调查监测技术体系建设设想[A];新技术在土地调查中的应用与土地科学技术发展-2005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张定祥;李宪文;刘顺喜;;国家尺度土地资源信息获取与更新技术体系建设探讨[A];2006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林奇胜;;城市用地扩张控制的思考[A];土地利用的城乡统筹和区域统筹——2007中国科协年会8.3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10 闵捷;张安录;;农地城市流转驱动机制的时空尺度效应分析[A];土地利用的城乡统筹和区域统筹——2007中国科协年会8.3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志祥;坝上地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2 王思远;基于地理时空数据库的中国近期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遥感应用研究所);2002年
3 刘平辉;基于产业的土地利用分类及其应用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4 孔祥斌;华北集约化农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可持续评价[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5 邹亚荣;中国农牧交错带典型区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分析及其对土壤侵蚀的影响[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遥感应用研究所);2003年
6 刘扬;基于Web的区域经济增长分析PSE模式与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谭永忠;县级尺度土地利用变化驱动机制及空间格局变化模拟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8 赵晶;上海城市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的空间演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张新长;基于GIS技术的城市土地利用时空结构演变分析模型研究[D];武汉大学;2003年
10 谭少华;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分析方法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琳;福州及其毗邻地区的土地利用变化、城市热岛和蒸发(散)量遥感信息反演的研究[D];福州大学;2006年
2 李胜;厦门市城市热岛、径流量和不透水面的遥感信息提取研究[D];福州大学;2006年
3 王力;基于“3S”技术的小城镇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5年
4 刘力;城镇建设用地空间组织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郭丽丽;县域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
6 韩芳;乌鲁木齐城市土地扩展的初步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5年
7 杨燕玲;新疆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5年
8 陈其春;含山县土地利用及其优化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5年
9 张晓科;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的规划设计与管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10 梁志娇;广东省从化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力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安祥生;;城镇建设用地增长及其预测——以山西省为例[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S1期
2 黄裕锋,徐昌明,黄裕婕;洛伦茨曲线在江西省土地利用分析中的应用[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3 汤君友,杨桂山;基于RS与GIS的无锡市城镇建设用地扩展时空特征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4年05期
4 沈建国;世界城市化的基本规律[J];城市发展研究;2000年01期
5 石成球;关于我国城市土地利用问题的思考[J];城市规划;2000年02期
6 王兴平,崔功豪;中国城市开发区的空间规模与效益研究[J];城市规划;2003年09期
7 谭维宁;快速城市化下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思考和探索——以试点城市深圳为例[J];城市规划;2005年01期
8 诸大建;邱寿丰;;城市循环经济规划的分析工具及其应用——以上海为例[J];城市规划;2007年03期
9 田莉;城市土地批租:控制与引导[J];城市规划;1999年08期
10 许波,纪慰华;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规模分布的分形研究[J];城市问题;2001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田光进;基于遥感与GIS的90年代中国城乡居民点用地时空特征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遥感应用研究所);200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翠玲;陈英;;甘肃省城镇化发展时空差异研究[J];生态经济(学术版);2011年01期
2 赵可;张安录;李平;;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驱动力——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11年08期
3 吕立刚;刘刚;郭德记;慕正隆;高小琛;;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发展时空差异研究——以甘肃省为例[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1年03期
4 吴巍;周生路;杨得志;吴绍华;何佳;;规划跨江通道对滨江副城建设用地增长的影响研究——以南京市浦口区为例[J];地理科学;2011年07期
5 孟令伟;李海雨;;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内容与基本方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15期
6 叶长盛;;基于洛伦茨曲线和基尼系数的江西省城市建设用地空间结构分析[J];资源与产业;2011年04期
7 龙冬冬;黄善林;徐文越;冯云龙;;黑龙江省城市土地利用效益时空差异分析[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1年06期
8 周丹;袁永博;;基于分类思想的灰色马尔科夫建设用地预测[J];建筑经济;2011年S1期
9 张静;秦公伟;杨志林;;关于我国中小城市土地利用的问题探讨[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1年06期
10 ;实力房企抄底购地 商业地产信贷收紧[J];城市住宅;2011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荣钱;;当前城市建设用地紧缺的原因和解决途径分析[A];土地利用的城乡统筹和区域统筹——2007中国科协年会8.3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2 孟庆香;贺鹏飞;曲晨晓;;中原城市群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新时期河南土地供需态势与城乡统筹发展”论坛文集[C];2008年
3 敬博;黄明华;;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动态确定与控制方法初探——以西安市为例[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吴培琦;;关于完善城市用地分类与建设用地标准的若干探讨[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5 刘灵辉;陈银蓉;;武汉市城市建设用地发展趋势之灰色模型预测[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毕浩;;城市建设中问题的探讨[A];山东省老科技工作者为实施“十一五”规划和建设创新型省份建言献策研讨会论文选[C];2007年
7 陈莹;;人均城市建设用地的初步研究[A];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第38分会场、科学发展与土地资源节约和集约利用论文集[C];2005年
8 张鹏岩;陈锐;秦明周;;基于GIS的城市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分析与系统实现——以北京市密云县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韩毅;;城市建设用地存在的问题与建议[A];中国土地学会625论坛-第十六个全国“土地日”:依法合理用地 促进科学发展论文集[C];2006年
10 胡曙虹;;江西省城市经济发展时空差异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蒋鹏;掀起城建用地征地工作高潮[N];桂林日报;2009年
2 记者 董超文 通讯员 虞海霞;实现城市建设用地总量“零增长”[N];深圳商报;2009年
3 陈军 何刘;我市成功拍卖一城市建设用地[N];巴中日报;2010年
4 国家土地督察上海局;完善制度 加强监管[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9年
5 记者 江国成;深圳郑州规划获批[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6 本报记者 潘青青;台州城市建设用地审批权调整[N];台州日报;2011年
7 黄真;我国将从严控制城市建设用地规模[N];中国信息报;2003年
8 王攀;土地财政不变 捂地行为难止[N];中华工商时报;2008年
9 记者 林嵬;我国村镇建设用地总量是城市的4.6倍[N];人民日报;2006年
10 林嵬;我国村镇建设用地是城市的4.6倍[N];中国社会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波;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城市建设用地空间扩展动态监测及其动力学模拟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2 李美岩;城市建设用地规划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3 孙利;中国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4 陈煜红;重庆城市建设用地合理供应规模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5 滕明君;快速城市化地区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6 牛彦军;城市化过程中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7 吴英杰;城市土地利用与经济发展的互动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8 王旭升;中国城市建设用地一级开发融资体系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0年
9 渠爱雪;矿业城市土地利用与生态演化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9年
10 李霞;生态安全约束下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与模式选择[D];西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游细斌;长株潭城市群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与结构优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罗永嘉;柳州市城市建设用地扩展需求与规划策略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3 张茜;山东省县级市城市建设用地比较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0年
4 张敏;包头市城市建设用地扩展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5 白丽月;近二十年福州城市建设用地扩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陈伟;湖北省城市建设用地扩张及利用效率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7 张帆;湖南省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8 赵飞燕;天津市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9 周倩仪;基于GIS与RS的近20年广州市城市建设用地扩展研究[D];广州大学;2010年
10 徐晓雨;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增长的驱动力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陇海—兰新—北疆铁路沿线城市建设用地时空差异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586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4586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