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载机工作装置关键零部件的动力分析及疲劳分析
本文关键词:装载机工作装置关键零部件的动力分析及疲劳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装载机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公路、铁路、建筑、水电、港口和矿山的工程机械,具有工作速度快、铲运效率高、灵活性好、操作轻便等优点。然而,装载机工作环境恶劣、工作条件多变进而影响到装载机的各项指标如强度、刚度、动力学特性,容易造成零部件破坏,甚至发生零件疲劳断裂现象,对装载机工作装置的使用寿命存在严重影响,尤其为装载机油缸的疲劳可靠性寿命存在严重影响,因此计算装载机工作装置尤其油缸的使用寿命成为当今装载机设计的重中之重。有限元分析和疲劳寿命分析是现代设计方法的主要手段,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计算机辅助设计已成为当今产品设计的主要手段和方法,对减少产品开发周期,提高产品质量、延长产品寿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详细了介绍了装载机工作装置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并结合装载机的实际工作工况对装载机的铲斗进行力学分析计算出装载机工作时的力学工况,并根据装载机工作装置的真实尺寸通过三维建模软件PR0/E建立装载机工作装置的三维模型为后续力学分析做好铺垫;其次,根据多体动力学理论结合动力学分析软件ADAMS对装载机工作装置进行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得出了装载机铲尖的轨迹和装载机零部件各铰点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性得出装载机工作装置各位置的时间—载荷历程;再次,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装载机工作装置油缸进行静力学分析得出动臂关键零部件的最大应力,验证其强度条件并对动臂进行拓扑优化;然后,根据动力学振动理论结合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得出装载机关键零部件的模态特点,并求出固有频率为后续装载机动臂、油缸的振动动力学设计打下基础;最后,根据疲劳分析理论,结合疲劳可靠性分析软件MSC. Fatigue对装载机工作装置关键零部件活塞、油缸和拉杆进行疲劳寿命可靠性分析,得出装载机活塞、油缸和拉杆的寿命云图和疲劳强度特性,验证了装载机关键零部件油缸的疲劳可靠性寿命。综上所述,根据计算机辅助工程技术分析得出装载机工作装置结构特点、运动学、动力学、有限元静力学、模态分析及疲劳可靠性寿命等分析结果。上述分析结果,对提高装载机的产品可靠性、提高产品研发速度和降低制造和研发成本、延长装载机使用寿命具有重要的意义,该分析具有较强的学术价值和工程实践意义,对今后企业对装载机的产品研发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关键词】:装载机 动力学分析 有限元分析 疲劳寿命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H243
【目录】:
- 摘要9-11
- Abstract11-13
- 第1章 绪论13-19
- 1.1 概论13
-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3-14
- 1.3 国内外装载机研究现状14-17
- 1.3.1 国内研究现状14-16
- 1.3.2 国外研究现状16-17
- 1.4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和思路17-19
- 第2章 装载机工作装置的工作原理及力学分析19-23
- 2.1 装载机工作过程分析19-20
- 2.2 受力分析20-22
- 2.3 本章小结22-23
- 第3章 装载机工作装置运动学与动力学分析23-35
- 3.1 多体动力学理论基础23-26
- 3.2 装载机工作装置的多体动力学分析26-34
- 3.2.1 装载机工作装置多体动力学分析前处理26-28
- 3.2.2 翻转六连杆机构的运动学与动力学分析后处理28-34
- 3.3 本章小结34-35
- 第4章 装载机工作装置关键零部件的有限元分析35-53
- 4.1 弹性力学的基本理论35-37
- 4.2 有限元法原理37-38
- 4.3 有限元分析38-43
- 4.3.1 ANSYS软件简介38-39
- 4.3.2 动臂活塞杆的有限元分析39-40
- 4.3.3 动臂油缸有限元分析40-41
- 4.3.4 拉杆有限元分析41-43
- 4.4 动臂的有限元分析及拓扑优化43-47
- 4.4.1 动臂的有限元分析43-45
- 4.4.2 动臂的拓扑优化45-47
- 4.5 模态分析47-52
- 4.5.1 模态分析理论47-49
- 4.5.2 ANSYS的有限元模态分析49-50
- 4.5.3 基于ANSYS的装载机油缸和活塞模态分析50-52
- 4.6 本章小结52-53
- 第5章 装载机工作装置关键零部件的疲劳分析53-65
- 5.1 疲劳问题概述53-55
- 5.1.1 疲劳破坏概念53
- 5.1.2 疲劳破坏理论53-55
- 5.2 装载机油缸和活塞55-56
- 5.3 装载机动臂活塞的疲劳寿命分析56-58
- 5.4 动臂油缸的疲劳寿命分析58-61
- 5.5 拉杆的疲劳寿命分析61-63
- 5.6 本章小结63-65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65-67
- 6.1 总结65-66
- 6.2 展望66-67
- 参考文献67-71
- 致谢71-72
- 附件7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超群;装载机工作装置虚拟样机的实现策略[J];矿山机械;2004年12期
2 张松青,刘庆,李勇峰;中原180-05型装载机工作装置运动仿真与动态显示的研究[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2期
3 赵江鸿;装载机工作装置常见故障分析及排除[J];建筑机械;2005年02期
4 柴光远;田满洲;周炯;;小型装载机工作装置驱动缸的载荷计算[J];起重运输机械;2007年05期
5 成凯;廉伟东;李小改;;装载机工作装置可视化及参数化设计系统[J];中国工程机械学报;2007年02期
6 李远华;;装载机工作装置动力学特性的研究[J];陕西煤炭;2008年06期
7 张韧;;装载机工作装置压力失调故障排除[J];建筑机械化;2008年07期
8 林家祥;王理;郑世雄;;提高装载机工作装置卸载高度的一种设计方法[J];工程机械;2008年08期
9 李玉军;;装载机工作装置液压系统故障诊断[J];科技风;2010年07期
10 李美求;曾云;;装载机工作装置有限元强度分析[J];机电信息;2012年1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贡凯军;陈宁;;装载机工作装置的数字化设计[A];农业机械化与新农村建设——中国农业机械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2 胡文刚;孙蓓蓓;高晔;张小委;;滑移装载机工作装置多体动力学仿真与优化[A];第五届中国CAE工程分析技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刘宪礼;霍冀豫;朱忠善;;ZL系列装载机工作装置液压系统故障分析与排除[A];2002年晋冀鲁豫鄂蒙川沪云贵甘十一省市区机械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河南分册)[C];2002年
4 牛家强;徐晓慧;;基于Flash的装载机工作装置虚拟液压系统的研制[A];2012管理创新、智能科技与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姚新胜;满意优化原理及其在机械工程领域中的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雪娥;小型装载机工作装置虚拟样机设计[D];中南大学;2006年
2 宋佰芝;装载机工作装置现代设计方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3 朱朝霞;装载机工作装置多体动力学分析[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年
4 刘秀丽;装载机工作装置关键零部件的动力分析及疲劳分析[D];山东大学;2016年
5 王之新;装载机工作装置轨迹的自适应控制仿真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6 汪贞伟;装载机工作装置的优化设计与试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7 郝荣富;基于电控铲斗自动平移的装载机工作装置优化设计[D];吉林大学;2009年
8 郑晖;装载机工作装置参数化3D建模及有限元分析[D];太原科技大学;2009年
9 孙曼丽;轮式装载机工作装置建模及优化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10 刘振华;小型装载机工作装置与转向系统的分析与设计[D];西安科技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装载机工作装置关键零部件的动力分析及疲劳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687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468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