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道路交通网络与城市土地利用时空耦合关系——以南京市为例

发布时间:2017-06-25 17:16

  本文关键词:道路交通网络与城市土地利用时空耦合关系——以南京市为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城市的扩张与道路交通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道路建设造成了城市景观的破碎化,使城市景观呈现不同的空间格局和空间异质性特征,并且这种空间异质性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在RS和GIS技术的支持下,利用1989、1999和2008年的Landsat TM/ETM+数据,以南京市为例对道路交通网络与城市土地利用之间关系进行了不同层次和尺度的空间分析。结果表明:1989~2008年近20a来,南京市城市空间形态扩展迅速,建设用地面积从1989年的100.3km2增加到2008年的684.7km2;在不同时期,南京市城市化过程表现出不同的道路交通网络结构和城市空间扩展模式;由道路交通建设造成的局部区域的景观破碎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周边区域的土地利用强度;土地利用强度和由道路交通建设造成的景观破碎度均表现出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随时间推移,这种特征愈加明显,并且二者在表征城市空间拓展方面具有较高的耦合度;受其他辐射中心的作用,交通干线周边地区土地利用强度并未表现出距离指数衰减效应。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关键词】道路交通网络 城市土地利用 空间分析 时空耦合异质性 南京市
【基金】:江苏省国土科技项目“跨江通道建设对滨江城区土地利用影响研究(2009012)”资助
【分类号】:TU984.2;F293.2
【正文快照】: 土地利用/覆被与景观本质上是同一事物的不同侧面,城市景观类型的转换和空间格局的改变都是伴随着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发生的[1]。在城市化过程中,城市景观的变化既表现为城市空间的扩展和形态的变化,同时也表现为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的改变和土地利用强度的提高。城市是典型的人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宗跃光;廊道效应与城市景观结构[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6年03期

2 沈体雁;冯等田;李迅;朱荣付;;北京地区交通对城市空间扩展的影响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08年06期

3 王立,邓梦;道路交通对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J];城市问题;2003年01期

4 陈明星;叶超;付承伟;;国外城市蔓延研究进展[J];城市问题;2008年04期

5 王成新,梅青,姚士谋,朱振国;交通模式对城市空间形态影响的实证分析——以南京都市圈城市为例[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4年03期

6 毛蒋兴,闫小培;广州城市交通系统与空间格局互动影响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4年06期

7 宋治清,王仰麟;城市景观及其格局的生态效应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04年02期

8 李双成,许月卿,周巧富,王磊;中国道路网与生态系统破碎化关系统计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04年05期

9 李团胜,肖笃宁;沈阳市城市景观结构分析[J];地理科学;2002年06期

10 刘继生,陈彦光;交通网络空间结构的分形维数及其测算方法探讨[J];地理学报;1999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季淮;;景观视角下的城市生态研究动向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09年19期

2 吕海燕;李政海;李建东;宋国宝;;廊道研究进展与主要研究方法[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5期

3 毕东苏;郭小品;;苏州中心城区扩展的时空差异及驱动力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7期

4 丁贤法;沐建华;许联芳;李巧媛;;基于MapInfo的丘北县城镇分形与辣椒产业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3期

5 孙亚东;邓斌;魏春璇;贾黎;;合肥城市化进程对气候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6期

6 武文波;吴云;姬翠翠;姚静;;阜新矿区土地利用变化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0期

7 储佩佩;董雪;高琨;付梅臣;;中国城市土地扩张研究与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4期

8 张旺锋;林志明;易洋;张瑞霞;;近10年嘉峪关市城市空间扩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3期

9 陈旭;何宽;常强;;GIS和RS支持下的城市土地利用空间演变研究——以武汉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2期

10 孙艳玲;郭鹏;;基于RS和GIS的天津城市景观格局演变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臻;汪云甲;阚俊峰;李晓霞;;基于RS和GIS的徐州市城市扩张及驱动力研究[A];江苏省测绘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任斌斌;丛日晨;郭佳;;北京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及其应对措施[A];2011北京园林绿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C];2011年

3 徐涵秋;杜丽萍;;遥感建筑用地信息的快速提取[A];全国国土资源与环境遥感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许志海;张昭云;薛智勇;;基于空间网络的公路网测度与评价研究[A];第二届“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论文精选[C];2010年

5 杨剑;林奎;杨大勇;赵坤荣;姜国强;;基于RS与GIS的珠三角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研究[A];第二届“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论文精选[C];2010年

6 彭舒;赵有松;汤海;陈军;;基于知识的高分辨率影像长城目标提取方法研究[A];第四届海峡两岸GIS发展研讨会暨中国GIS协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李雪瑞;王秀兰;冯仲科;;基于TM影像的北京城市扩展研究[A];2009`中国地理信息产业论坛暨第二届教育论坛就业洽谈会论文集[C];2009年

8 吴金友;吴毅;;长沙城市绿地景观格局分析研究[A];2007年中国园艺学会观赏园艺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秦耀辰;朱洪栓;闫卫阳;刘兆存;;基于GIS的河南省公路交通网络分形研究[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新时期河南土地供需态势与城乡统筹发展”论坛文集[C];2008年

10 闫卫阳;;第四章 城市体系分析与布局的理论模型[A];中原城市群科学发展研究[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红;基础地理信息地形数据库信息量度量方法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2 李爱民;基于遥感影像的城市建成区扩张与用地规模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9年

3 李华蓉;基于图段的彩色地图线要素智能识别[D];武汉大学;2010年

4 杨良坤;土地集约利用的规划方法与途径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5 赵新正;经济全球化与城市—区域空间结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郭斌;基于GIS的黄土高原南部土地景观动态及优化[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刘鸿雁;哈尔滨市景观格局变化及典型小流域水土保持分析[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8 汤晓莉;郑州市经济转型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9 张鸿辉;多智能体城市规划空间决策模型及其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10 邵大伟;城市开放空间格局的演变、机制及优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波;基本农田动态监测预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王艳;左江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与生态安全评价[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刘天宝;中国地级以上城市城市化质量特征及空间差异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杨光;合肥城市化进程及城市森林格局动态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5 陈体江;城镇体系与公路网络的分形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张育宁;南昌市道路交通与城市空间结构关系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宋志文;连云港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研究初探[D];苏州大学;2010年

8 付建新;基于分形理论的青海省城镇体系结构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9 杨超;村庄用地综合适宜度评价及其应用[D];浙江大学;2011年

10 白丽月;近二十年福州城市建设用地扩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粤;陈曦;包安明;马勇刚;;近15a乌鲁木齐市城市用地扩展动态及其空间特征研究[J];冰川冻土;2006年03期

2 宗跃光;廊道效应与城市景观结构[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6年03期

3 毋河海;凸壳原理在点群目标综合中的应用[J];测绘工程;1997年01期

4 杨英宝,江南,苏伟忠,郑国强;RS与GIS支持下的南京市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5年01期

5 穆祥纯;北京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研究[J];城市道桥与防洪;1999年04期

6 周一星;关于明确我国城镇概念和城镇人口统计口径的建议[J];城市规划;1986年03期

7 徐永健,阎小培;西方国家城市交通系统与土地利用关系研究[J];城市规划;1999年11期

8 周一星,曹广忠;改革开放20年来的中国城市化进程[J];城市规划;1999年12期

9 邓毛颖,谢理;广州市居民出行特征分析及交通发展的对策[J];城市规划;2000年11期

10 张惠远,倪晋仁;城市景观生态调控的空间途径探讨[J];城市规划;2001年07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严西华;;城市快速路对土地开发的影响分析[J];山西建筑;2011年13期

2 宋启林;;城市土地学刍议(续)[J];华中建筑;1984年04期

3 陈玮;我国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工作的新进展[J];城市;1996年04期

4 董柯;国家干预下的市场经济——中国城市土地利用的可持续发展之路[J];城市规划;2000年02期

5 陈士银,钟来元;城市土地利用的景观生态学分析——以湛江市为例[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4年04期

6 ;区域规划与城市土地节约利用关键技术研究[J];中国建设信息;2007年04期

7 王晓原;苏跃江;单刚;于良辉;;基于TOD模式的城市土地利用研究[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8 饶正保;王旭春;卢雷;;基于GIS的沉陷区建筑物损害可视化评价方法[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9 何瑞珍;张敬东;赵巧红;田国行;;RS与GIS在洛阳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的应用[J];中国农学通报;2006年06期

10 王长虹;朱合华;李晓军;彭芳乐;;基于数字地下空间与工程的人防信息系统的设计探讨[J];民防苑;2006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唬;刘桂环;;基于GIS的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系统互动研究[A];第一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朱枝琳;;基于模糊聚类的城市功能区划分研究[A];2006年浙江省测绘学会工程测量专业委员会论文评审和讨论工程测量发展趋势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赵冬泉;陈吉宁;杜鹏飞;佟庆远;;GIS在城市排水管道系统规划中的应用探讨[A];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彭永臻;马勇;王晓莲;戴晋国;高守有;王亚宜;;城市给水排水管网信息管理及分析系统的建设与研究[A];土木工程与高新技术——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5 阎奇武;沈蒲生;;二级动态子结构法在框筒结构动力特性空间分析中的应用[A];第七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1998年

6 谭许伟;李晓宇;殷健;李晓;;沈阳城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相关性分析及空间优化策略[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刘辉;;浅析城市交通与城市土地利用的关系——以长沙为例[A];规划引领下的新型城市化研究——2009年湖南省优秀城乡规划论文集[C];2009年

8 赵萍;;三维辅助城市设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A];科技支撑 科学发展——2009年促进中部崛起专家论坛暨第五届湖北科技论坛文集[C];2009年

9 周叙;符名引;;适用于空间分析的排水管线数据库设计[A];经天纬地——全国测绘科技信息网中南分网第十九次学术交流会优秀论文选编[C];2005年

10 梁勇;林祥国;;3S技术在区域规划中的应用[A];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同济大学地下空间研究中心主任 朱合华;数字地下空间技术步入“前台”[N];建筑时报;2007年

2 通讯员 成龙 祖国;红花套农村集镇面貌加速变脸[N];三峡日报;2009年

3 程烨 (作者为国土资源部咨询研究中心特邀委员);土地利用规划的功能定位[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7年

4 通讯员  铁铮 记者  李凝;我设计师获国际景观设计大奖[N];科技日报;2006年

5 记者 徐敏;中国生态防洪工程“漂浮的花园”获奖[N];建筑时报;2006年

6 本报驻山东记者 李承华 通讯员 李永坤 李文英;靓丽新妆春意浓[N];中华建筑报;2008年

7 记者  李佳;一个“金点子”亮出中国设计师的野心[N];中华建筑报;2006年

8 通讯员 李先军;2007年世界滨水设计最高荣誉奖出炉[N];中华建筑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董玲玲;加大北市区改造提升力度 提高人居环境质量[N];铜川日报;2008年

10 林奕群;提高城市规划决策水平[N];汕头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文胜;城镇群体空间结构演化的信息机制[D];武汉大学;2005年

2 许熙巍;生态安全目标导向下天津市中心城区用地优化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3 琚娟;基于特征的数字城市地下空间建模技术研究与应用[D];同济大学;2007年

4 汪劲丰;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施工控制的关键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5 马立山;水信息技术在城市雨洪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6 王琳峰;明长城蓟镇军事防御性聚落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7 崔雪竹;可持续视角下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代谢效应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8 薛凯;数字城市的实施策略与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9 马龙;历史城市传统景象空间认知及保护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10 运迎霞;城市规划中的土地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媛媛;基于个人决策行为的居住地选择模型及应用研究[D];清华大学;2005年

2 陈文君;宜居北京居住环境健康性空间分析及其对策建议[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3 刘嘉;普通高校整体式教学楼(群)空间尺度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年

4 尹金宁;城市交通与城市土地利用相互关系若干问题的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5 穆江霞;西安土地集约利用的城市空间发展模式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6 方丹霞;基于GIS的城市供水管网隐患分析及安全管理[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7 毛成功;历史文化名城商业用地空间形态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8 王建辉;中小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规划协调发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9 张冠兰;城市土地利用与城市交通协调发展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10 李卓;GIS在山地风景区规划中的应用[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道路交通网络与城市土地利用时空耦合关系——以南京市为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829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4829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9b6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