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降雨作用下强风化泥岩降雨入渗特性试验研究
本文关键词:强降雨作用下强风化泥岩降雨入渗特性试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土体降雨入渗特性是实施坡面泥石流和土体滑坡发育过程研究的重要因素。研制了人工降雨土柱入渗试验装置,实施了10、20、30、40、50、60 mm/h共6种降雨强度下强风化泥岩的入渗试验,最长降雨历时105 min。试验结果表明:可将土体入渗过程可分为无压入渗、有压入渗和饱和入渗3阶段,其中土体的入渗率在无压入渗阶段和饱和入渗阶段均随降雨历时增长近似为常数,在有压入渗阶段则快速降低;通过定义降雨作用下土体入渗锋,包括初始入渗锋和终止入渗锋,分析了入渗锋所处位置随降雨强度的变化关系,初始入渗锋和终止入渗锋之间的幅值随降雨强度的增大而变宽;提出了可表征重庆地区侏罗系强风化泥岩入渗过程的土体降雨入渗公式。研究成果对于构建重庆地区降雨诱发型滑坡及坡面泥石流的预测预报模型有积极意义。
【作者单位】: 重庆交通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重庆市气象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岩土力学 入渗特性 强风化泥岩 试验 人工降雨
【基金】:国家科技攻关项目(No.GYHY20100603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41071017) 2013年重庆高校创新团队建设计划资助项目(No.KJTD20 1305) 重庆市“两江学者”计划专项经费资助
【分类号】:TU43
【正文快照】: 1引言降雨是诱发滑坡灾害的主要因素[1-3],尤其是入渗进入滑坡体内的水体与滑坡土体相互作用,劣化滑坡的稳定性态。换言之,入渗到土体内的降雨 是导致滑坡变形、破坏的关键因素。迄今,国内外学者高度重视降雨诱发滑坡的机制研究,如Khan等[4]对发生在孟加拉国吉大港的降雨型滑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温铭生;王连俊;李铁锋;徐为;李昂;;基于实时监测的河口糖厂滑坡监测系统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11年01期
2 郑建浩;张志斌;袁俊平;;降雨过程残积土高边坡土壤吸力动态监测[J];中外公路;2006年02期
3 杨矫;王宇;雷富宏;罗辉;;降雨入渗下残坡积土边坡的稳定性模拟研究[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2年03期
4 陈浩;黄静;林锋;;GeoStudio软件在土坡饱和—非饱和渗流分析中的应用[J];四川建筑;2008年06期
5 马力,曾祥平,向波;重庆市山体滑坡发生的降水条件分析[J];山地学报;2002年02期
6 张卓;练继建;杨晓慧;;不同降雨强度下岩体边坡的渗流场分析[J];水力发电学报;2006年05期
7 汤维;张华;;考虑吸湿和脱湿影响的一维降雨入渗数值模拟[J];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5期
8 张珍,李世海,马力;重庆地区滑坡与降雨关系的概率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17期
9 李汝成;王复明;;降雨入渗对泥岩 土混填路堤稳定性的影响[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年11期
10 詹良通,吴宏伟,包承纲,龚壁卫;降雨入渗条件下非饱和膨胀土边坡原位监测[J];岩土力学;2003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柱平;;公路膨胀土路基滑坡处理[J];安徽地质;2007年01期
2 沈梦芬;谭晓慧;李丹;熊昊翔;胡娜;;降雨入渗下膨胀土边坡的稳定性分析[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3 高维英;李明;杜继稳;王雁林;;黄土高原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模型研究新思路[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3期
4 王薇;林松;;张家沟危岩裂缝变化规律及温度干扰排除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2年03期
5 龚壁卫;宋建平;周武华;;非饱和土的吸力测试与现场观测技术[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06期
6 王家海;任佳;张顺斌;易鹏莹;;利用地下水水位对滑坡预警的分析及探讨[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8年06期
7 罗向奎;陈鹏;;重庆市泥石流特征及防治对策[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0年S2期
8 何玉琼;徐则民;王志奇;张勇;;滑坡降雨阈值模型的应用[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2年04期
9 叶金桃;王俊超;冯光柳;万蓉;;降雨型滑坡联合监测及预警预报系统研究[J];测绘通报;2012年02期
10 张家俊;龚壁卫;王军;周小文;刘军;;降雨入渗下膨胀岩渠坡失稳的原位试验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0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继华;陈瑾;孔凡芬;;重庆龙王坪滑坡形成机制及稳定性综合评价[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11年卷(下册)[C];2011年
2 孔令伟;陈建斌;郭爱国;赵艳林;赵艳林;吕海波;;大气作用下膨胀土边坡的现场响应试验研究[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特邀报告[C];2007年
3 郑少河;姚海林;葛修润;;裂隙性膨胀土饱和-非饱和渗流分析[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4 杨宗佶;乔建平;田宏岭;黄栋;王萌;;强震后降雨诱发条件下区域性地质灾害预警报方法[A];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Ⅱ)[C];2010年
5 叶殿秀;张强;马占山;;三峡库区诱发滑坡发生的降水统计特征[A];三峡库区强降水诱发地质灾害研究[C];2005年
6 廖代强;马力;;重庆市山体滑坡发生条件初步分析[A];三峡库区强降水诱发地质灾害研究[C];2005年
7 周国兵;马力;廖代强;;重庆市山体滑坡气象条件等级预报业务系统[A];三峡库区强降水诱发地质灾害研究[C];2005年
8 王佳权;龙万学;彭小平;;触发因素对滑坡特征的影响研究[A];贵州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孔令伟;赵颖文;郭爱国;拓勇飞;;原状红粘土脱湿过程的工程性状与机理分析[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3年
10 刘观仕;孔令伟;陈善雄;胡明鉴;蔡雨;;襄荆高速公路膨胀土堑坡开挖及防护的变形监测与分析[A];第七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凡奇;基于GIS的泥石流预测预报[D];吉林大学;2011年
2 王日勖;抚顺西露天矿北帮滑坡监测预报系统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方薇;残积层红黏土路堑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4 陈峗;高电导率岩土介质介电常数及含水量TDR测试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王建新;降雨非饱和入渗过程的水势描述及理论模型研究与应用[D];清华大学;2010年
6 谭捍华;类土质边坡稳定性及其控制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7 刘龙武;公路膨胀土路堑边坡的破坏特征及勘察技术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1年
8 袁俊平;非饱和膨胀土的裂隙概化模型与边坡稳定研究[D];河海大学;2003年
9 孙红月;含碎石粘性土滑坡的成因机理与防治对策[D];浙江大学;2005年
10 姚裕春;边坡开挖工程活动对环境影响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鹏辉;降雨入渗对土石混填路堤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分析[D];郑州大学;2010年
2 李建华;降雨条件下膨胀土与土钉支护结构相互作用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3 黄福明;降雨入渗诱发滑坡稳定性分析[D];浙江大学;2010年
4 陈伟;TDR探头设计及含水量和干密度的联合监测技术[D];浙江大学;2011年
5 张德成;丁家坟滑坡形成机制及稳定性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6 李程;陕西省太白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7 韩文友;基于抗剪强度的重庆丘陵山区土地整理土石坎工程优化设计[D];西南大学;2011年
8 汪仕旭;降雨入渗对土坡稳定性的影响[D];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
9 刘艳敏;巴东组软岩残坡积非饱和红粘土土水特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1年
10 何华;滑坡主体介质激电特征的物理模拟与仿真实验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丽娟;王铁行;胡p,
本文编号:4838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4838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