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夯置换软土中碎石墩形成过程的试验研究
本文关键词:强夯置换软土中碎石墩形成过程的试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强夯置换工程要求保证夯沉量、置换墩长度等设计指标,通常通过试夯确定必要夯击次数。研究置换墩形成机制,确定夯锤能量释放时间、填料运动规律、锤底动压力等因素,对优化强夯置换工艺有重要作用。目前有关置换墩形成机制的研究较少,往往套用强夯工程的基本参数或机制来解决。针对这一问题设计了一种模型试验方法,研究强夯冲击下填料、软土与夯锤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试验研究表明:每次夯击中夯锤的运动加速度曲线可以分为4个阶段,分别代表了夯锤作用下土体-填料的不同运动过程;通过分析夯锤的动态力-位移曲线,阐述各阶段随夯击和填料次数变化而发生的变化及原因;随填料次数的增加,在相同夯击能下,每次夯击中夯锤的能量释放时间减小,峰值动态力增加,这反映了随着夯击次数增加,软土基础中碎石墩逐渐形成的过程。
【作者单位】: 宁波大学教育部冲击与安全工程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滨海和城市岩土工程研究中心;宁波大学机械工程与力学学院;
【关键词】: 强夯置换法 模型试验 置换墩 冲击动力学 加速度 高速摄影
【基金】:浙江省151人才工程资助项目(No.B01645104300) 宁波市“近海冲击与安全工程”创新团队项目(No.2009B21004) 宁波大学王宽诚幸福基金
【分类号】:TU411
【正文快照】: 1引言强夯置换法[1](dynamic replacement method)是由强夯法[2](dynamic compaction method)改进,并于20世纪80年代首先由法国Menard公司采用的软弱土处理工艺,是一种经济、快速的地基处理方式。具体实施过程是利用重锤下落的夯击能将粒状骨料(碎石等)挤压入可压缩软土中,通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嗣海,潘小青,黄松华,龚晓南;置换深度估算的一维波动方程法[J];地球科学;2002年01期
2 牛志荣;杨桂通;;强夯作用下土体动力特性研究[J];工程力学;2006年03期
3 吴忠怀,吴武胜,龚晓南;强夯置换深度估算的拟静力法[J];华东地质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4 王保田,唐劲柏;强夯碎石桩的发展及成桩机理分析[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6期
5 孔令伟,袁建新;强夯作用下成层地基的表面接触应力分布特征[J];力学学报;1999年02期
6 解华明,丁华;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在强夯置换深度估算上的应用[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3年06期
7 冯世进;胡斌;张旭;水伟厚;;强夯参数对夯击效果影响的室内模型试验[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8期
8 曾庆军,李茂英,李大勇;强夯置换深度的估算[J];岩土工程学报;2002年05期
9 滕凯;;关于强夯置换深度估算公式的评价及改进[J];岩土工程学报;2008年07期
10 刘汉龙;高有斌;曹建建;徐士龙;;强夯作用下接触应力与土体竖向位移计算[J];岩土工程学报;2009年10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冰;关于夯锤冲击力大小的研究[J];地下空间;2000年02期
2 孙雨明,高广运,邱畅,梁涛;帽子模型在强夯动应力计算中的应用[J];地下空间;2003年02期
3 高广运,李志毅,黄诚;强夯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和施工参数优化[J];地下空间;2004年04期
4 翟聚云;张国强;;强夯加固在非饱和粘性土地基中的效果探讨[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年05期
5 陈星欣;白冰;席连海;;冲击荷载作用下饱和粉土变形和强度试验[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6 王新生;黄风雷;刘彦;段卓平;;大长径比带壳装药爆炸毁伤混凝土试验[J];兵工学报;2009年S2期
7 王亦逍;张杨;温林荣;颜廷俊;;量纲理论在粒子冲击钻井系统粒子分离效率研究中的应用[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8 马振中;张杨;温林荣;;粒子冲击钻井中液体携带粒子环空返流试验研究[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2期
9 王克忠,方锐,候岩峰,蔡美峰;强夯加固湿陷性黄土路基的瞬态动力数值模拟[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10 孙大鹏;程素秋;王雪松;;基于相似理论的舰船结构模型爆炸试验[J];爆破;201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新生;黄风雷;刘彦;段卓平;;大长径比带壳装药爆炸毁伤混凝土试验[A];第九届全国冲击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9年
2 王猛;宁建国;费广磊;;双炮孔爆腔扩张并行模拟分析[A];第十二届现代数学和力学会议论文集[C];2010年
3 王宝珍;胡时胜;;肌肉类粘弹性超软材料SHPB实验均匀性研究[A];第六届全国爆炸力学实验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4 张海英;段卓平;刘彦;黄风雷;;侵彻内爆作用下有限厚度混凝土靶背面破坏效应实验研究[A];第六届全国爆炸力学实验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5 许金余;张鲁渝;梅平;;强夯动力Biot方程的理论研究[A];第九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2000年
6 黄菊华;周金枝;;强夯作用下土体动力特性的数值分析[A];湖北省机械工程学会机械设计与传动专业委员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7 牛志荣;杨桂通;;夯后土体动应力和位移特性数值分析[A];第十三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4年
8 孙景来;贾东旭;刘德国;;煤层渗透性系数的研究[A];全国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及瓦斯治理技术理论与实践[C];2011年
9 孔令伟;袁建新;;强夯加固效果的单值反分析计算方法[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八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10 周德泉;张可能;刘宏利;邓文清;;强夯加固填土的试验研究与效果[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玉胜;大能量强夯置换法处理深圳地区软土地基的应用研究[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09年
2 吴起星;复合地层中盾构机滚刀破岩力学分析[D];暨南大学;2011年
3 张伟;叶片泵非设计工况叶轮内部流动分析和预测[D];上海大学;2011年
4 张永清;山区高速公路路基差异沉降特性与控制措施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5 龚成明;黄土工程边坡在施工荷载作用下的动力特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6 丁敏;10Ni5CrMoV钢旋转电弧NG-GMAW稳定性与物理冶金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7 柳晖;基于能量和量纲分析的高温蠕变分析方法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8 杨为民;强夯后高饱和度地基土工程特性的试验研究及其本构模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3年
9 张洪亮;路桥过渡段车路动力学分析及容许差异沉降研究[D];长安大学;2003年
10 牛志荣;土体动力压密问题及其工程应用[D];太原理工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远;捣固炼焦煤饼捣固仿真与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时林军;红粘土填方路基强夯加固效果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郝红肖;鼓包法表征弹塑性膜/基体系界面结合性能的理论模型[D];湘潭大学;2010年
4 杨国华;不规则波作用下沉箱防波堤兼作岸式波力发电装置性能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任远;成品油管道内涂层减阻性能研究与应用[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6 吕彬彬;T型尾翼跨声速复合材料颤振模型设计研究[D];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2010年
7 凌征琦;二板式注塑机前模板结构优化及系列化设计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蒋国军;经编人造血管的研制及性能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9 黄道顺;强夯法加固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应用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1年
10 刘晶晶;基于地表物理性质测试的软土地基强化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鹏,李荣强,孔德坊;强夯振动影响的数值分析[J];地下空间;2001年S1期
2 王启平,谢能刚,史小路;基于强夯大变形的地基流固动力耦合分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3 廖振鹏;局部透射边界的精度[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3年03期
4 田水;王钊;;强夯加固机理的非线性动态冲击显式有限元数值分析[J];工程地质学报;2006年05期
5 吴铭炳;王钟琦;;强夯机理的数值分析[J];工程勘察;1989年03期
6 徐金明,陈文财,张剑峰,,过培鑫;强夯法加固软土地基的现场对比试验研究[J];工程勘察;1996年02期
7 罗嗣海,潘小青,黄松华,龚晓南;强夯置换深度的统计研究[J];工程勘察;2001年05期
8 牛志荣;杨桂通;;强夯作用下土体动力特性研究[J];工程力学;2006年03期
9 杨志刚;强夯块石墩复合地基法在软基处理中的应用[J];中外公路;2002年02期
10 吴忠怀,吴武胜,龚晓南;强夯置换深度估算的拟静力法[J];华东地质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阎恩德;王伟国;马玉芳;谢意龙;高光晓;;地球梨形与地球自转之间关系的探讨 一种模型试验的启示[J];新疆有色金属;1981年01期
2 何刚亮;段光贤;;西安地裂缝的构造成因及其模型试验[J];上海地质;1984年02期
3 张树林;朱介寿;贺振华;;井间地震弯曲射线层析成像[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2年02期
4 周济芳;;岩体力学参数的确定方法研究[J];水电科技进展;2003年02期
5 王汉鹏;李术才;张强勇;李勇;;地质力学模型试验过程中关键技术研究[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6年03期
6 刘章军;屈俊童;雷进生;;爆炸引起饱和砂孔压变化规律的室内试验研究[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7 刘瑞德;黄力军;陆桂福;;相位激发极化法应用研究[J];物探化探计算技术;2006年03期
8 王伟;王俭;;粘性土地基在动荷载作用下变形分析[J];世界地震工程;2007年01期
9 沈玺;宋小青;;工程钻进钻杆的实验模拟与仿真研究[J];地质装备;2007年02期
10 程尊兰;党超;刘晶晶;宫怡文;;藏东南部泥石流堵河试验研究[J];地学前缘;200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前言[A];第一届全国岩石力学数值计算及模型试验讨论会论文集[C];1986年
2 陈洪凯;鲜学福;唐红梅;王全才;张玉萍;;坡面泥石流形成过程模型试验[A];第二届全国环境岩土与土工合成材料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8年
3 张玉军;;锚固岩体蠕变特性的模型试验[A];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三次大会论文集[C];1994年
4 李翼祺;陈新法;;软土中动力机器基础的模型试验及消振研究[A];岩土力学数值方法的工程应用——第二届全国岩石力学数值计算与模型实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0年
5 孙志恒;杜永廉;刘汉东;;具有软弱结构面的边坡破坏机理试验研究[A];第二届全国青年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3年
6 孙宇新;傅艳恕;沈兆武;王金相;张晓立;;特种爆破解决大型钻机卡钻中一些冲击动力学问题分析[A];第八届全国冲击动力学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张大名;张专;;地震的频谱特性与建筑物共振[A];中国地震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6年
8 底青云;王妙月;;弹性波叠加剖面有限元反时偏移[A];1992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2年
9 ;模型震相辨认方法的研究[A];第一次全国地震科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1979年
10 范广勤;张千里;;高地应力下地下工程围岩稳定的趋向和判据[A];第17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鹏飞;油气藏潮汐重力勘探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2 宋小林;层状岩体爆破的层裂效应及其对顺层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3 白云峰;顺层岩质边坡稳定性及工程设计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4 曾远;土体破坏细观机理及颗粒流数值模拟[D];同济大学;2006年
5 林鸿州;降雨诱发土质边坡失稳的试验与数值分析研究[D];清华大学;2007年
6 李永刚;沟埋式和上埋式涵洞土压力统一计算理论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9年
7 张彬;深基坑水土压力共同作用试验研究与机理分析[D];武汉大学;2004年
8 靳德武;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斜坡稳定性研究[D];长安大学;2004年
9 曾裕平;重大突发性滑坡灾害预测预报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10 张亮亮;抗爆洞室不同部位预应力锚索受力特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琰波;矿渣型泥石流起动机理试验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2 缪成章;海底滑坡及其对海底管线的影响[D];浙江大学;2007年
3 葛帆;基坑支护土压力和变形的试验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4 邹蓉;地裂缝对地下管道的影响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5 王涛;基于复合材料力学的层状岩体锚固支护系统研究与数值模拟[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6 罗强;装药结构对岩体内爆炸应力场的影响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06年
7 李珂;泥石流防治结构计算软件开发与应用[D];重庆交通大学;2008年
8 何淳健;装配式管型通道土压力和结构内力分析[D];浙江大学;2009年
9 曹卫文;顺层岩体边坡开挖过程模型试验[D];重庆交通大学;2009年
10 周玲;深基坑内支撑支护结构上的土压力分布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强夯置换软土中碎石墩形成过程的试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901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4901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