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地震作用下含软弱夹层顺层岩质边坡表面放大效应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28 17:08

  本文关键词:地震作用下含软弱夹层顺层岩质边坡表面放大效应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为了研究地震作用下含软弱夹层顺层岩质边坡表面的放大效应,借用FLAC3D软件,建立了含软弱夹层顺层岩质边坡动力分析数值模型;在合理考虑地震动输入、边界条件、网格划分与模型参数的基础上,分析了地震动峰值、频率、持时以及初动方向等因素影响下的边坡表面放大效应。研究结果表明:①地震动峰值、频率和初动方向对边坡表面放大效应的影响较显著,而地震动持时对边坡表面放大效应的影响微小;②随着地震动峰值的增加,放大效应由软弱夹层之上的坡面及坡顶面向坡肩点逐渐增大,坡肩点的放大效应最大;③当输入地震动频率小于边坡的自振频率时,边坡表面加速度放大倍数较小,且频率越小,放大倍数越小,当输入地震动频率大于边坡的自振频率时,边坡表面加速度放大倍数较大,且频率越大,放大倍数亦越大。
【作者单位】: 中国地震局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黑龙江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
【关键词】软弱夹层 岩质边坡 地震 加速度放大效应 数值模拟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40702055)资助
【分类号】:TU457
【正文快照】: 引言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陆地面积的67%,使得南水北调西线、西电东送等大型水利输电枢纽工程以及山区高速公路与铁路工程建设中的岩质边坡稳定性问题极为突出。而且,西南地区顺层岩质边坡极其发育,加之其处于地震活跃带之上,地震作用下顺层岩质边坡的震动响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祁生文;;单面边坡的两种动力反应形式及其临界高度[J];地球物理学报;2006年02期

2 刘立平;杨实君;李英民;;软夹层参数对边坡动力特性的影响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5期

3 祁生文;伍法权;孙进忠;;边坡动力响应规律研究[J];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2003年S1期

4 秋仁东;石玉成;付长华;;高边坡在水平动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规律研究[J];世界地震工程;2007年02期

5 姚爱军,苏永华;复杂岩质边坡锚固工程地震敏感性分析[J];土木工程学报;2003年11期

6 何蕴龙,陆述远;岩石边坡地震作用近似计算方法[J];岩土工程学报;1998年02期

7 肖克强;李海波;刘亚群;夏祥;张磊奇;;地震荷载作用下顺层岩体边坡变形特征分析[J];岩土力学;2007年08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东远,阴可,李艳华;岩石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J];地下空间;2004年02期

2 许年春;石维力;石东虹;;地震作用下边坡动力系数有限元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8年06期

3 陈晓利;冉洪流;祁生文;;1976年龙陵地震诱发滑坡的影响因子敏感性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网络版(预印本);2008年02期

4 陈晓利;冉洪流;祁生文;;1976年龙陵地震诱发滑坡的影响因子敏感性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5 陈晓利;周本刚;冉洪流;王明明;;汶川地震中擂鼓镇地区的滑坡崩塌规律及预测[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0年06期

6 刘红帅,薄景山,刘德东;岩土边坡地震稳定性分析研究评述[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5年01期

7 刘汉香;许强;范宣梅;;地震动参数对斜坡加速度动力响应规律的影响[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2年02期

8 胡新丽;唐辉明;朱丽霞;;汶川震中岩浆岩高边坡破坏模式与崩塌机理[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9 祁生文;;单面边坡的两种动力反应形式及其临界高度[J];地球物理学报;2006年02期

10 梁庆国;韩文峰;李雪峰;李德武;;极震区岩体地震动力破坏研究体系框架初探[J];地球科学进展;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剑;;SH波作用下岩质边坡响应规律的解析探讨[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届(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中)[C];2012年

2 周剑;张路青;王学良;;水平层状岩体边坡动力响应中的结构面效应研究[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届(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中)[C];2012年

3 李阳;李同春;;均质土坡抗震稳定安全度拟静力分析方法探讨[A];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与进展(2011年)[C];2011年

4 孙钧;许建聪;;岩坡震害机制及其整治[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1)[C];2009年

5 ;General regularity of dynamic responses of slopes under dynamic input[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二○○四学术论文汇编·第四卷(新生代·地磁与空间电磁·工程地质与应用地球物理)[C];2004年

6 洪海春;徐卫亚;;地震作用下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综述[A];第九届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苏永华;;考虑震动附加力的岩质边坡稳定萨尔玛分析方法及其应用[A];第二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8 高文学;刘宏宇;刘洪洋;徐树焕;;爆破开挖对路堑高边坡稳定性影响分析[A];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9 S.W.Qi;C.Yan;C.Liu;;Two typical types of earthquake triggered landslides and their mechanisms[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2年度(第12届)学术论文汇编——工程地质与水资源研究室[C];2013年

10 言志信;郭斌;贺香;江平;;多级边坡平台宽度对边坡地震动力响应及破坏机制的影响[A];第3届全国工程安全与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柴红保;基于岩体断裂损伤模型的边坡稳定性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2 陈涛;山区机场高填方地基变形及稳定性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3 王建;地震作用下路基工程破坏机理及抗震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4 徐光兴;地震作用下边坡工程动力响应与永久位移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5 罗永红;地震作用下复杂斜坡响应规律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6 王丽萍;山地建筑结构设计地震动输入与侧向刚度控制方法[D];重庆大学;2010年

7 苏晓成;路基结构的动力稳定性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8 阮永芬;复杂高边坡的动力和静力稳定性分析及空间变异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9 赵体;岩土边坡地震稳定性临界加速度分析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10 姜彤;边坡在地震力作用下的加卸载响应规律与非线性稳定分析[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碧辉;地震作用下超孔隙水压力对土石坝稳定安全影响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2 蒋先贵;绵竹市文家沟滑坡过程三维离散元模拟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3 林森;层状岩体边坡失稳机制与治理方法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蔡汉成;边坡地震动力响应及其破坏机制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5 张学东;黄土边坡动力响应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6 张森;顺层岩质边坡地震动力响应和稳定性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7 陈江伟;混凝土边坡模型爆破振动响应实验研究及数值分析[D];武汉科技大学;2011年

8 范洪海;基于动力变形与破坏特征的5.12汶川地震灾区公路路堑边坡分类及典型灾害机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9 王猛;高烈度区加固路堑边坡的微型桩合理结构型式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10 宋志坚;强震条件下岩质路堑边坡与预应力锚索结构的动力相互作用机制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定,陈玲玲;三峡船闸高边坡在地震作用下的稳定性分析[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1年06期

2 陈玲玲,陈敏中,钱胜国;岩质陡高边坡地震动力稳定分析[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4年01期

3 何蕴龙,陆述远,段亚辉;岩石边坡地震作用计算方法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1998年04期

4 晓凡;不同地震烈度下边坡稳定性计算实例[J];东北地震研究;1999年01期

5 薄景山,徐国栋,景立平;土边坡地震反应及其动力稳定性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1年02期

6 王思敬;岩石边坡动态稳定性的初步探讨[J];地质科学;1977年04期

7 王思敬;薛守义;;岩体边坡楔形体动力学分析[J];地质科学;1992年02期

8 姬淑艳;刘立平;李英民;韩军;;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对结构弹塑性变形影响的探讨[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10期

9 陶连金,苏生瑞,张倬元;节理岩体边坡的动力稳定性分析[J];工程地质学报;2001年01期

10 薛守义,王思敬,刘建中;块状岩体边坡地震滑动位移分析[J];工程地质学报;1997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立平;水平地震作用下桩—土—上部结构弹塑性动力相互作用分析[D];重庆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定军;张继春;蒲传金;郭学彬;;爆破作用下岩体顺倾软弱夹层的变形规律研究[J];爆破;2010年04期

2 韩光;李连崇;王大国;;流固耦合作用下节理岩质边坡失稳过程的RFPA模拟分析[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3 杨令强;马静;陈祖坪;;岩质边坡渐进破坏的三维随机分析[J];岩土力学;2009年02期

4 杨红喜;;某公路桥桥基区岩质边坡稳定性评价[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9年02期

5 苏义清;周伟胜;王宣青;;含软弱夹层岩坡的稳定性分析——以马钢“十一五”新区项目马三峰边坡为例[J];南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6 邓彬;周晓军;朱衍峰;;岩体中软弱夹层的模拟方法[J];四川建筑;2008年02期

7 李连崇;唐春安;梁正召;李根;;软弱夹层对深部地下洞室围岩损伤模式的影响[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05期

8 李强;;浅谈结构面对岩质边坡稳定性的影响[J];山西建筑;2010年11期

9 魏斌;花晓鸣;;极限平衡法和FLAC~(3D)在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运用[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0年04期

10 谭超;潘国耀;刘宗祥;张恒;安世泽;;川东红层丘陵区软弱夹层工程特性[J];四川地质学报;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维强;林德洪;杨承富;;思南县城某近水平层状岩质边坡变形特征及成因机制分析[A];贵州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李宁;张鹏;曲星;;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几个关键问题[A];西部矿山建设工程理论与实践[C];2009年

3 刘汉东;王思敬;;岩质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A];第二届全国工程地质力学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2年

4 李泽;王均星;;基于非线性规划的岩质边坡有限元塑性极限分析上限法研究[A];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创新和实践: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5 蒋爵光;李秉生;付永胜;;岩质边坡破坏概率研究[A];边坡稳定的岩石力学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下集)[C];1987年

6 赵银国;;岩质边坡坡肩地带地基极限承载力初解[A];重庆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一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2年

7 刘琨;卢育霞;李倩;王平;;软弱夹层对土层地震反应的影响[A];第十一届全国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8 祁生文;;考虑结构面退化的岩质边坡地震永久位移研究[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7学术论文汇编(第七卷)[C];2008年

9 王在泉;余锋;陆文兴;;软弱夹层的流变模型及长期强度研究[A];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三次大会论文集[C];1994年

10 张电吉;汤平;;岩质边坡开挖卸荷破坏机理研究[A];新世纪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开拓和发展——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记者 刘如春;管波探测法,岩溶地质体不漏掉[N];地质勘查导报;2006年

2 钮海东 特约通讯员 刘如春;我省专家发明管波探测法[N];广东科技报;2006年

3 记者 刘如春 通讯员 刘文祥;广东地勘局首创管波探测法[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4 本报见习记者 李玉清;做好领军人 挺进新高地[N];科学导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红帅;岩质边坡地震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06年

2 宋小林;层状岩体爆破的层裂效应及其对顺层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3 田小甫;太原晋阳大佛边坡岩体风化分级及地震稳定性评价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4 李克钢;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及变形预测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5 朱泽奇;坚硬裂隙岩体开挖扰动区形成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8年

6 罗强;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理论与锚固设计优化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7 董建华;地震作用下土钉支护边坡动力分析与抗震设计方法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08年

8 董宏志;辽宁红沿河核电厂一期工程核岛泵房基坑稳定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9 唐烈先;RFPA离心机法在岩土工程破坏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10 鲁光银;隧道地质灾害反射波法探测数值模拟及围岩F-AHP分级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博;含软弱夹层的岩质边坡稳定性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3年

2 石乃鑫;含软弱夹层岩质边坡的地震时程响应分析[D];兰州理工大学;2010年

3 李春生;强震作用下反倾岩质边坡地震响应与变形破坏机理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1年

4 李忠l,

本文编号:4946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4946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08c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