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岩盐储库建腔期难溶夹层的软化规律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29 21:20

  本文关键词:岩盐储库建腔期难溶夹层的软化规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为揭示盐岩水溶造腔过程中难溶夹层力学特性与卤水浸泡时间的关系,更好地了解夹层的软化规律和范围,为预测和控制夹层的破坏垮塌提供理论支持,以云应盐矿中的泥质硬石膏夹层为研究对象,进行不同浸泡时间下的单轴压缩和巴西劈裂软化试验研究,发现其力学强度随卤水浸泡时间劣化明显,其中,单轴抗压强度、弹性模量、泊松比与卤水浸泡时间呈显著的DoseResp函数关系,抗拉强度与浸泡时间呈显著的Slogistic1函数关系,且试件的单轴压缩及巴西劈裂试验的破坏形式随浸泡时间的增加有从张拉破坏向剪切破坏的渐变趋势。通过分析试验结果发现,卤水对夹层力学强度的软化作用与夹层可溶物含量、夹层成分遇水膨胀的不均性、卤水的润滑作用和矿物晶键的软化作用均存在密切相关。推导了基于浸泡时间的夹层损伤演化方程,建立夹层轴向和径向的软化深度模型,并将其应用于水溶造腔过程中难溶夹层软化范围的划定。此外,基于夹层抗拉强度与卤水浸泡时间的关系,给出判定和预测夹层局部软化破坏的最大拉应力强度准则。
【作者单位】: 重庆大学煤矿灾害动力学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岩石力学 浸泡时间 夹层 损伤演化方程 软化深度模型 强度准则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304256)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3M540620) 博士点基金 优先发展领域资助项目(20130191130003)
【分类号】:TU452
【正文快照】: 1引言盐岩体具有孔隙率低、渗透性小、损伤自恢复能力强等优点,加上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分布广等优良特性,被国际上公认为是石油、天然气储备和高放射性废物处置的理想场所[1-2]。目前建造盐岩储库普遍采用单井油垫对流法水溶开采[3]。我国盐岩层的基本特点是夹层多,单层厚度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班凡生;耿晶;高树生;单文文;;岩盐储气库水溶建腔的基本原理及影响因素研究[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6年02期

2 黄宏伟;车平;;泥岩遇水软化微观机理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7期

3 王泳嘉,冯夏庭;化学环境侵蚀下的岩石破裂特性——第二部分:时间分形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0年05期

4 陈四利,冯夏庭,李邵军;岩石单轴抗压强度与破裂特征的化学腐蚀效应[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3年04期

5 周翠英,邓毅梅,谭祥韶,刘祚秋,尚伟,詹胜;饱水软岩力学性质软化的试验研究与应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01期

6 杨春和;梁卫国;魏东吼;杨海军;;中国盐岩能源地下储存可行性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24期

7 乔丽苹;刘建;冯夏庭;;砂岩水物理化学损伤机制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年10期

8 施锡林;李银平;杨春和;屈丹安;;卤水浸泡对泥质夹层抗拉强度影响的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11期

9 梁卫国;张传达;高红波;徐素国;杨晓琴;;盐水浸泡作用下石膏岩力学特性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0年06期

10 高红波;梁卫国;杨晓琴;张传达;岳广义;张鹏;;高温盐溶液浸泡作用下石膏岩力学特性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素国;梁卫国;赵阳升;;钙芒硝盐岩物理力学特性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年06期

2 愪保平;赵阳升;;层状盐岩溶腔储气库长期运行稳定性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年S2期

3 徐素国;梁卫国;莫江;赵阳升;;软弱泥岩夹层对层状盐岩体力学特性影响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05期

4 冒海军;杨春和;包宏涛;张超;;含结构面板岩变形特征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05期

5 贾超;张强勇;刘家涛;沈鑫;李术才;杨春和;;不同储气内压下盐岩地下储气库可靠性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02期

6 邓华锋;李建林;王孔伟;王乐华;朱敏;;“饱水-风干”循环作用下砂岩损伤劣化规律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06期

7 刘新荣;傅晏;郑颖人;梁宁慧;;水岩相互作用对岩石劣化的影响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2年01期

8 张长庆,苗天德,王家澄,苗丽娜,李亚峰;冻结黄土蠕变损伤的电镜分析[J];冰川冻土;1995年S1期

9 林晨,谢里阳;正火45钢疲劳过程中的强度退化规律[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1996年01期

10 王立东,阮雪榆;双金属挤压成形的韧性损伤研究[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199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班凡生;高树生;单文文;熊伟;;灰色物元分析法在岩盐储气库水溶造腔方案评选中的应用[A];第九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二)[C];2007年

2 夏旺民;郭增玉;;黄土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基本构架研究[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3 赵子龙;宋振华;黄晓琼;王运叶;;棱锥杆垂直侵彻岩土时非线性疲劳损伤研究[A];力学与工程应用(第十三卷)[C];2010年

4 陈雨;李晓;;盐岩储库区地面沉降预测与控制研究现状与展望[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十届(2010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1年

5 ;Ground subsidence development caused by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of deep gas caverns in rock salt mass[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十届(2010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1年

6 张志沛;彭惠;段立莉;;勉宁高速公路沿线泥岩遇水崩解特征的研究[A];2010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暨“工程地质与海西建设”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7 朱煜;王正;;洪泽凹陷赵集次凹芒硝矿沉积特征及潜力分析[A];加强地质工作 促进可持续发展——2006年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8 刘刚;井绪文;王拓;;软岩硐室破坏机理及修复技术[A];全国矿山建设学术会议论文选集(上册)[C];2004年

9 汤连生;杜赢中;王洋;;深基坑支护结构上土压力研究及新进展[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3年

10 雷一鸣;姚学锋;吴清;熊超;王雅青;王小群;;轻质柔性复合材料损伤诱导氦泄漏行为研究[A];复合材料:创新与可持续发展(下册)[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保华;循环加载下岩石裂隙变形与渗流的试验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邓华锋;库水变幅带水—岩作用机理和作用效应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3 李宏松;文物岩石材料劣化特征及评价方法[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4 杨文东;复杂高坝坝区边坡岩体的非线性损伤流变力学模型及其工程应用[D];山东大学;2011年

5 周斌;湘西红砂岩顺层边坡稳定可靠度分析和风险评估[D];中南大学;2010年

6 杨慧;水—岩作用下多裂隙岩体断裂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7 武志德;考虑渗流及时间效应的层状盐岩溶腔稳定分析[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8 宋玉环;西南地区软硬互层岩质边坡变形破坏模式及稳定性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9 傅晏;干湿循环水岩相互作用下岩石劣化机理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10 曹林卫;基于椭圆形微裂纹变形与扩展的准脆性岩石细观损伤—渗流耦合本构模型[D];重庆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清民;汽轮机转子钢30Cr1Mo1V低周疲劳特性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赖正聪;半刚性基层沥青混凝土路面疲劳损伤性能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3 孙登坤;考虑损伤的输电塔整体结构安全评定[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4 韩成林;基于损伤累积效应的PC桥梁疲劳性能演化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5 陈瑜;水—岩作用下裂隙岩体力学性质及应力场—渗流场耦合作用分析[D];中南大学;2010年

6 尚国龙;震后受损钢筋混凝土框架柱抗火性能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7 吴天军;武罐高速公路麻崖子隧道软弱围岩稳定性分析及施工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8 张志秀;沥青混合料永久变形预估模型和流动数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9 张永明;泥质红砂岩边坡稳定性分析与防治技术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10 杜卫卫;含硫化物矿山AMD蚀化诱发滑坡的宏观力学效应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仵彦卿;地下水与地质灾害[J];地下空间;1999年04期

2 范一林,李青云,陈智勇;水布垭页岩软化特性的微观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1998年03期

3 陈钢林,周仁德;水对受力岩石变形破坏宏观力学效应的实验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1991年03期

4 汤连生,王思敬;水—岩化学作用对岩体变形破坏力学效应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1999年05期

5 刘成伦,徐龙君,鲜学福;长山岩盐动溶的动力学特征[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4期

6 梁卫国,李志萍,赵阳升;盐矿水溶开采室内试验的研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7 尤明庆;苏承东;;大理岩试样循环加载强化作用的试验研究[J];固体力学学报;2008年01期

8 金伟良;延永东;王海龙;;氯离子在受荷混凝土内的传输研究进展[J];硅酸盐学报;2010年11期

9 刘文军;王军强;;氯离子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侵蚀分析[J];混凝土;2007年04期

10 高小建;杨英姿;邓宏卫;;混凝土受氯盐侵蚀过程的实时监测技术[J];建筑技术;2010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雪颖;阮怀宁;贾彩虹;;岩石损伤力学理论研究进展[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2期

2 蒋维;邓建;李隐;;基于对数正态分布的岩石损伤本构模型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0年06期

3 陈祖安;岩石蠕变扩容与损伤变量本构关系[J];地球物理学进展;1993年04期

4 刘立;朱文喜;路军富;梁伟;李月;;层状岩体损伤演化与应变关系的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02期

5 唐芳;;稳定性的损伤力学求解[J];今日科苑;2008年18期

6 张力民;吴爱祥;刘红岩;;一维冲击损伤应力波传播过程的流形元模拟[J];兵工学报;2009年S2期

7 薛新华;张我华;;双标量损伤模型及其在Biot固结有限元中的应用[J];岩土力学;2010年01期

8 刘元雪;周家伍;李忠友;;土体损伤复合体理论的几个基本问题[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0年S2期

9 李术才,朱维申;复杂应力状态下断续节理岩体断裂损伤机理研究及其应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9年02期

10 蒋维;邓建;;基于对数正态分布的岩石损伤统计分析方法研究[J];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平扬;郑少河;白世伟;;考虑渗透压力的裂隙岩体断裂损伤本构模型研究[A];新世纪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开拓和发展——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2 刘红岩;王贵和;赵乐华;周辉峰;马孝春;;冲击损伤应力波传播过程的数值流形方法模拟[A];第九届全国冲击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9年

3 凌建明;;节理裂隙岩体损伤力学研究中的若干问题[A];首届全国青年岩石力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1年

4 周维垣;杨延毅;;节理岩体的损伤断裂力学模型及应用于坝基稳定分析[A];岩土力学数值方法的工程应用——第二届全国岩石力学数值计算与模型实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0年

5 李术才;朱维申;李树忱;王书法;邱祥波;;三维断裂损伤模型在某地下厂房围岩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A];新世纪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开拓和发展——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6 李忠友;刘元雪;周建廷;王培勇;周家伍;;基于能量耗散原理的各向同性损伤本构模型[A];第一届全国岩土本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陈正汉;;特殊土的细观结构及其演化的CT-三轴试验研究[A];第一届全国岩土本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李新平;朱维申;;裂隙岩体的损伤断裂模型与强度特性分析[A];岩石力学测试技术及高边坡稳定性——第二次湖北省暨武汉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0年

9 邵长江;李建中;;高架桥地震灾变机理分析的Lagrange方法[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文居;基于典型岸坡深部裂缝的岩石力学试验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2 于洪丹;Boom Clay渗流—应力耦合长期力学特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10年

3 刘滨;基于最小耗能原理的岩爆孕育发生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9年

4 朱杰兵;高应力下岩石卸荷及其流变特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9年

5 宋飞;石膏角砾岩非线性流变模型研究及有限元分析[D];长安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翔;膏溶角砾岩损伤演化模型及其破裂断口的试验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2 唐晓军;循环载荷作用下岩石损伤演化规律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3 张丽;红土型边坡稳定性的损伤分析法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4 马庆松;几何初始损伤模型及其在岩土工程数值计算中的应用[D];山东大学;2009年

5 李红心;岩体卸荷损伤数值模拟及其工程应用[D];三峡大学;2007年

6 徐小敏;裂隙岩体损伤本构模型研究及应用[D];重庆大学;2007年

7 万贻平;深部岩体损伤变形特性研究[D];西华大学;2008年

8 徐剑;层状裂隙岩体弹塑性损伤特性的分析与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9 蒋仓兰;黄土结构损伤及演化规律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10 吕森鹏;高地应力下地下工程岩爆机理及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9年


  本文关键词:岩盐储库建腔期难溶夹层的软化规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993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4993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9ca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