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耦合的苏南乡村聚落空间格局优化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生态耦合的苏南乡村聚落空间格局优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苏南地区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先行区,具有水网地区的生态特殊性。随着进程的不断推进,乡村聚落空间形态正在被快速解构和再建构,历经由分散到集中的空间布局模式。然而乡村空间在发展过程中,该区域产生了一些不容忽视的生态问题。因此,如何从生态耦合的角度对乡村聚落空间格局进行优化,引导乡村空间生态健康发展是本论文的研究重点。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首先分析了我国苏南乡村对于生态环境的建设需求,明确了本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确定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方法,并综合阐述了国内外对乡村聚落空间格局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研究乡村聚落空间格局优化的原理与支撑理论。第二部分为苏南乡村聚落空间格局优化的理论构架,确定以苏南地区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对苏南乡村现有自然环境、空间布局、景观肌理等因素充分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剖析城乡一体化进程中苏南乡村聚落空间的现状问题和原因以及解决现有生态问题的紧迫性。第三部分解析了苏南乡村聚落空间与自然环境的生态耦合关系,从乡村聚落空间与自然环境的生态耦合、聚落内部空间与自然要素的生态耦合和功能空间的生态耦合发展三个方面明确了生态耦合发展机理,为下一核心章节聚落空间格局的生态耦合优化方法提供完整系统的思路。第四部分从理论上结合景观生态学、城市规划学、政治学、社会学等不同领域的学科知识,运用生态耦合优化方法,从结构上确保聚落空间与水网环境的互适性、要素上提升内部空间与自然要素的协调度、功能上发挥乡村功能空间的作用力三个方面实现聚落空间的优化;同时结合苏州乡村典型案例的实践对生态耦合优化方法进行反馈,进一步深化优化方法,并作出归纳和总结,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展望。
【关键词】:生态耦合 苏南乡村 聚落空间 格局优化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982.29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5
- 第一章 绪论15-23
- 1.1 研究背景15-16
- 1.1.1 时代背景15
- 1.1.2 选题缘起15-16
- 1.2 研究对象与范围16-17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7-19
- 1.3.1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乡村聚落空间发展的相关研究17-18
- 1.3.2 乡村空间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的相关研究18-19
-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19-20
- 1.4.1 研究目的19-20
- 1.4.2 研究意义20
- 1.5 研究内容20-21
- 1.6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21-23
- 1.6.1 研究方法21-22
- 1.6.2 技术路线22-23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基础理论研究23-28
- 2.1 苏南乡村的界定23-24
- 2.1.1 乡村的概念23
- 2.1.2 苏南乡村的特点23-24
- 2.2 聚落空间格局的概念及内涵24-25
- 2.2.1 聚落空间格局的概念24
- 2.2.2 苏南乡村聚落空间的发展内涵24-25
- 2.2.3 苏南乡村聚落空间发展主导因素的相互关系25
- 2.3 相关理论基础25-27
- 2.3.1 景观生态学理论25-26
- 2.3.2 图底关系理论26-27
- 2.3.3 生态耦合理论27
- 2.4 本章小结27-28
- 第三章 苏南乡村聚落空间的发展现状28-36
- 3.1 苏南乡村聚落空间的现状布局模式28-30
- 3.1.1 滨水带状型聚落空间28-29
- 3.1.2 顺水散点型聚落空间29
- 3.1.3 网状团块型聚落空间29-30
- 3.2 苏南乡村聚落空间的发展推动力30-32
- 3.2.1 自然力30-31
- 3.2.2 非自然力31-32
- 3.3 推动力作用下苏南乡村聚落空间的重组模式32-33
- 3.4 苏南乡村聚落空间的现状问题33-35
- 3.4.1 格局紊乱,,与环境的关联性削弱33
- 3.4.2 聚落空间与水网环境的系统耦合度降低33-34
- 3.4.3 环境遭破坏,空间功能弱化34-35
- 3.5 本章小结35-36
- 第四章 苏南乡村聚落空间的生态耦合关系解析36-41
- 4.1 生态耦合关系解读36
- 4.2 自然环境与聚落空间生态耦合关系分析36-38
- 4.2.1 乡村空间的复杂性认识36-37
- 4.2.2 自然环境与聚落空间的生态耦合关系37-38
- 4.3 乡村聚落空间的生态耦合发展机理38-40
- 4.3.1 乡村聚落空间与自然环境的生态耦合38-39
- 4.3.2 聚落内部空间与自然要素的生态耦合39
- 4.3.3 乡村功能空间的生态耦合发展39-40
- 4.4 本章小结40-41
- 第五章 基于生态耦合的苏南乡村聚落空间格局优化41-59
- 5.1 生态耦合导向下的聚落空间格局优化41-43
- 5.1.1 聚落空间的优化原则41
- 5.1.2 聚落空间的优化目标41-42
- 5.1.3 生态耦合导向下聚落空间的发展优势42-43
- 5.2 结构耦合——确保聚落空间与水网环境的互适性43-47
- 5.2.1 理想聚落空间格局模式的主要特征44
- 5.2.2 疏通水系,确立完整的水网格局44-45
- 5.2.3 结合道路系统,构建完善的绿色网络空间45
- 5.2.4 调整聚落空间结构,促进与水网环境的生态耦合45-47
- 5.3 要素耦合——提升内部空间与自然要素的协调度47-53
- 5.3.1 调整聚落空间形式,保障水网体系生态性48-49
- 5.3.2 优化聚落空间布局,保证农田斑块连续性49-52
- 5.3.3 控制聚落空间蔓延,确保山体林地完整性52-53
- 5.4 功能耦合——发挥乡村功能空间的作用力53-57
- 5.4.1 激活使用空间,提升乡村生活功能53-54
- 5.4.2 优化农业空间,振兴乡村产业功能54-56
- 5.4.3 利用自然资源,发挥乡村生态功能56-57
- 5.5 本章小结57-59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59-61
- 6.1 主要研究结论59-60
- 6.2 研究的创新点60
-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60-61
- 参考文献61-65
- 致谢65-66
- 作者简介6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琼;乔征;王葆华;;关中平原乡村聚落景观变迁典型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3期
2 马晓冬;李全林;沈一;;江苏省乡村聚落的形态分异及地域类型[J];地理学报;2012年04期
3 王广超;李全林;王亚平;开黎黎;徐瑶瑶;奚秋燕;史华莹;吴敏;;苏州与徐州地区乡村聚落空间格局比较分析[J];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4 马利邦;郭晓东;张启媛;;陇中黄土丘陵区乡村聚落的空间格局——以甘肃省通渭县为例[J];山地学报;2012年04期
5 刘永伟;张阳生;李奕;;近10年来国内乡村聚落研究进展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3年05期
6 浦欣成;王竹;黄倩;;乡村聚落的边界形态探析[J];建筑与文化;2013年08期
7 谢显奇;甘淑;余莉;任鹏飞;陈应跃;;岩溶山地乡村聚落空间格局特征分析:以广南县为例[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3年S1期
8 李红波;张小林;吴江国;朱彬;;苏南地区乡村聚落空间格局及其驱动机制[J];地理科学;2014年04期
9 廖燕青;;探讨城郊乡村聚落景观的设计——以云头村为例[J];福建建筑;2014年03期
10 文运;赵书彬;张娟;;乡村旅游发展下海口乡村聚落景观的变化——以美社村为例[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力;;乡村聚落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以江苏省为例[A];城市规划面对面——2005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C];2005年
2 郭晓东;牛叔文;刘正广;;黄土丘陵区乡村聚落发展及其空间结构研究——以葫芦河流域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3 范霄鹏;;新乡村聚落的营建基础研究[A];第十五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4 任慧子;曹小曙;李丹;;乡村聚落历史空间演化及其内部关联网络——以广东省连州市为例[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汪晓春;梅耀林;段威;许珊珊;;城市时代乡村聚落空间特征、优化及规划对策——以金坛市为例[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2-小城镇与城乡统筹)[C];2013年
6 孙健;;乡村聚落绿化的景观美学原则[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7 宋若蔚;;延续川西传统乡村聚落空间的新农村建设实践——以都江堰某新农村住宅规划设计为例[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1.小城镇与村庄规划)[C];2012年
8 刘安生;陈伟前;胡金燕;;常州市特色村庄规划引导浅论[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2-小城镇与城乡统筹)[C];2013年
9 李扬;范霄鹏;;基于区域资源整合的新乡村聚落研究——旅游产业视野下的京郊新农村建设[A];第十五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周复多;;乡村聚落的生态文化基础——文化名村规划布局的启示[A];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讨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郭晓东;黄土丘陵区乡村聚落发展及其空间结构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2 褚兴彪;山东乡村聚落景观评价模型构建与优化应用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3年
3 毛志睿;乡村聚落旅游开发的准入评价研究[D];云南大学;2015年
4 雷振东;整合与重构[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5 朱炜;基于地理学视角的浙北乡村聚落空间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6 岳大鹏;陕北黄土高原多沙粗沙区乡村聚落发展与土壤侵蚀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7 张雪梅;诸神的居所—西部中国的信仰社区[D];四川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继珍;类型学在豫西乡村聚落更新与发展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2 姚尚远;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下的当代乡村聚落布点研究[D];北京建筑工程学院;2012年
3 周亮亮;金华市区乡村聚落空间集聚规律影响因素分析[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4 刘祥熙;四川盆周山区乡村聚落发展度及其重构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2年
5 张凯博;类型学在黑龙江乡村聚落更新中的应用研究[D];吉林建筑大学;2015年
6 樊巧思;乡村聚落可持续性景观的设计研究[D];湖北美术学院;2015年
7 吴琼;新型城镇化下乡村聚落的植物景观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8 祖木热提·牙克甫;塔里木盆地南缘乡村聚落环境适应性研究[D];新疆大学;2015年
9 崔力丹;苍溪县乡村聚落空间结构演化特征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10 杜萍萍;两城一体化背景下交通干线周边乡村聚落空间演变研究[D];河南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生态耦合的苏南乡村聚落空间格局优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082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508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