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水混凝土性能影响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透水混凝土性能影响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透水混凝土 设计孔隙率 抗压强度 有效孔隙率 透水系数
【摘要】:采用正交试验方法,通过改变粗骨料粒径(9.5~16 mm、16~19 mm、19~25 mm)、水灰比(0.25、0.30、0.35)和设计孔隙率(15%、20%、25%)等因素来研究透水混凝土性能的变化.通过极差分析,得出最佳骨料粒径16~19 mm、最佳设计孔隙率15%和最佳水灰比0.30,且设计孔隙率是影响性能指标的主要因素.性能指标有:抗压强度、有效孔隙率和透水系数.
【作者单位】: 扬州大学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仪征江阳砼制品有限公司;
【关键词】: 透水混凝土 设计孔隙率 抗压强度 有效孔隙率 透水系数
【基金】:“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J20B01) 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201005) 2014年度扬州市“绿扬金凤计划”扬州大学人才专项 江苏省普通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实践计划(SJZZ-0183) 扬州大学大学生学术科技创新基金(201411117077X)
【分类号】:TU528
【正文快照】: 0引言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于自身生活环境要求的提高,透水混凝土(pervious concrete)作为一种新的环保型、生态型的道路材料,已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采用透水混凝土对地面进行铺装,从生态和环境效益来看,具有许多优点[1]:1)维持地下水位平衡;2)保护自然生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杨和平;无细集料混凝土路面应用的进展[J];国外公路;1997年02期
2 杨静,蒋国梁;透水性混凝土路面材料强度的研究[J];混凝土;2000年10期
3 严捍东;;再生骨料混凝土配制透水路面砖[J];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建军;;聚凝物混凝土性能试验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1期
2 丁跃元,马智杰,周子昌,刘卫东,曹波,黄玉璋;城区雨洪利用中可渗透路面砖配合比的最优化研究[J];北京水利;2003年01期
3 王瑞燕;现代砼技术与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4 王瑞燕;吴国雄;郭鹏;;路面透水水泥混凝土性能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5 冯敏;郭鹏;王瑞燕;;钢渣透水混凝土影响因素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6 王琼夏;沈明兴;佘国华;;无砂大孔透水混凝土实验研究[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6年06期
7 樊晓红;;无砂透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J];低温建筑技术;2010年11期
8 李青林;代晓东;陈兵;;透水混凝土实验研究[J];低温建筑技术;2012年06期
9 欧小燕;严捍东;;彩色再生骨料透水路面砖的研究[J];福建建材;2008年01期
10 卢育英;杨久俊;;利用再生骨料配制透水性混凝土[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智;钱觉时;张朝晖;石从黎;;生态混凝土的应用研究及存在问题[A];2007高技术新材料产业发展研讨会暨《材料导报》编委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冯乃谦;;面向21世纪的混凝土材料和技术[A];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与应用——第五届全国高性能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C];2004年
3 郑爱武;王永红;;再生骨料透水性混凝土的特性及应用[A];2013年9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奚新国;高孔隙率低碱度胶凝材料的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03年
2 郑木莲;多孔混凝土排水基层研究[D];长安大学;2004年
3 陈瑜;公路隧道高性能多孔水泥混凝土路面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4 张利梅;导水涂层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莱;透水透气性材料在园林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2 王东;多孔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温度效应分析[D];长安大学;2011年
3 秦旭朝;降噪排水多孔水泥混凝土材料性能及路面结构设计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4 吴春雷;橡胶集料透水混凝土基本性能的试验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5 李伟;透水性混凝土力学性能及其在护坡板上的应用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1年
6 孙岩;再生混凝土微粉/水泥基透水性复合材料的试验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7 霍亮;透水性混凝土路面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东南大学;2004年
8 饶玲丽;粉煤灰理化性质分析及粉煤灰透水砖的制备研究[D];贵州大学;2006年
9 林杜;基于模糊物元的水泥混凝土路面性能评价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6年
10 廖秀华;透水性混凝土的研究[D];广西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吉青克;大孔隙材料渗透系数的室内测定[J];公路交通科技;2002年02期
2 王琼,严捍东;再生骨料透水性混凝土初步研究[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3 杨静,蒋国梁;透水性混凝土路面材料强度的研究[J];混凝土;2000年10期
4 陈志山;大孔混凝土的透水性及其测定方法[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01年01期
5 王武祥;透水性混凝土路面砖的生产与应用[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1998年04期
6 杨静,冯乃谦;21世纪的混凝土材料——环保型混凝土[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1999年02期
7 王武祥,谢尧生,夏桂清;透水性混凝土的性能与应用[J];中国建材科技;1994年04期
8 王武祥;;透水性混凝土强度的研究[J];中国建材科技;1997年03期
9 陆凯安;我国建筑垃圾的现状与综合利用[J];施工技术;1999年05期
10 王武祥;透水透气型彩色混凝土路面砖[J];新型建筑材料;1995年07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力健;;透水混凝土路面在工程中的应用[J];广东土木与建筑;2013年01期
2 何兆芳;张浩;王红;;新型透水混凝土研究与应用[J];住宅产业;2014年01期
3 孟宏睿,徐建国,陈丽红,尚建丽;无砂透水混凝土的试验研究[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04年02期
4 蒋正武,孙振平,王培铭;若干因素对多孔透水混凝土性能的影响[J];建筑材料学报;2005年05期
5 孟宏睿,陈丽红,薛丽皎;透水混凝土的配制[J];建筑技术;2005年01期
6 王发平;邓立明;;透水混凝土技术应用[J];青海交通科技;2006年02期
7 王琼夏;沈明兴;佘国华;;无砂大孔透水混凝土实验研究[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6年06期
8 苏明;;透水混凝土技术应用探讨[J];山西建筑;2007年04期
9 张朝辉;杨江金;王沁芳;;透水混凝土及其生态效益分析[J];砖瓦;2007年12期
10 张朝辉;杨江金;王沁芳;杨娟;;透水混凝土制备工艺研究[J];新型建筑材料;2008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周占秋;周阳;徐俊峰;;透水混凝土施工工艺[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7卷)[C];2007年
2 石云兴;宋中南;霍亮;戢文占;华成谋;史海龙;;透水混凝土试验研究及其在奥运工程中的应用[A];“全国特种混凝土技术及工程应用”学术交流会暨2008年混凝土质量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梁海区;李青川;黄崇奕;潘仁爱;唐明;;彩色透水混凝土在首届广西园博园工程中的应用[A];特种混凝土与沥青混凝土新技术及工程应用[C];2012年
4 张燕刚;石云兴;屈铁军;李艳稳;刘伟;;火山渣透水混凝土与普通透水混凝土强度影响因素探讨[A];2013年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3年
5 朱效荣;;高强度透水混凝土的研究与应用[A];2009'中国商品混凝土可持续发展论坛暨第六届全国商品混凝土技术与管理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9年
6 _5朝,
本文编号:5141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5141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