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城市和区域研究的新范式
本文关键词:大模型:城市和区域研究的新范式
【摘要】:提出了大模型这一城市和区域的新范式。大模型是在一个大地理区域上建立的相对精细尺度的城市-区域分析与模拟模型。随着大数据和开放数据的广泛使用,以及日益成熟的计算能力和日臻完善的区域和城市模拟分析方法,大模型使得兼顾大地理尺度与精细化单元成为了可能。详细说明了大模型的概念、特征及其潜在的应用方式,并重点采用案例的方式介绍了一系列大模型的应用进展,如推导中国所有城市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地块尺度的城市扩张模拟、城市增长边界评价等,这些研究大多基于全国尺度开展,并关注精细尺度(如地块、街区、乡镇街道办事处等)。期待在大数据时代,大模型作为一种新的研究方式,能为区域和城市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考。
【作者单位】: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北京城市实验室;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香港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与设计系;
【关键词】: 大模型 应用城市模型 精细尺度 区域 中国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51408039、41401178)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14YJC790132)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9154024)
【分类号】:TU982
【正文快照】: 1大模型的提出背景1.1城市模型与区域模型 模型是客观存在的事物与系统的模仿、代表或替代物,它描述客观事物与系统的内部结构、关系和法则。基于模型的定量研究一直是城市与区域研究中的重要研究路径,城市一区域模型的提出和应用也一直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张伟,顾朝林,200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周一星;关于明确我国城镇概念和城镇人口统计口径的建议[J];城市规划;1986年03期
2 朱玮,王德;大尺度城市模型与城市规划[J];城市规划;2003年05期
3 胡忆东;吴志华;熊伟;潘聪;;城市建成区界定方法研究——以武汉市为例[J];城市规划;2008年04期
4 徐毅松;石崧;范宇;;新形势下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方法论探究冲[J];城市规划学刊;2009年02期
5 万励;金鹰;;国外应用城市模型发展回顾与新型空间政策模型综述[J];城市规划学刊;2014年01期
6 刘伦;龙瀛;麦克·巴蒂;;城市模型的回顾与展望——访谈麦克·巴蒂之后的新思考[J];城市规划;2014年08期
7 Ichinose Toshiaki;;Restoring urbanization process in China in the 1990s by using non-radiance-calibrated DMSP/OLS nighttime light imagery and statistical data[J];Chinese Science Bulletin;2006年13期
8 Shih-Kung LAI;;Effectiveness of urban construction boundaries in Beijing:an assessment[J];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A:An International Applied Physics & Engineering Journal);2009年09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彬学;戴特奇;梁进社;张华;;基于遗传算法的非线性Lowry模型模拟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6期
2 刘宇,刘德钦,马维军;城市化研究的GIS方法[J];测绘科学;2004年05期
3 肖根如;程朋根;潘海燕;陈斐;;基于GIS的区域经济统计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测绘科学;2008年01期
4 闫卫阳,郭庆胜,李圣权;Delaunay三角网与Voronoi图在划分城市影响空间中的应用研究[J];测绘信息与工程;2004年03期
5 王劲峰,张文尝,黄田华;三峡建坝断航期运输格局的计算机模拟[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996年01期
6 顾朝林;吴莉娅;;中国城市化问题研究综述(Ⅱ)[J];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2008年03期
7 苏腾;;北京住房供应政策影响房价的模型研究[J];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2010年01期
8 刘海洲;唐秋生;刘帅;;论交通环境改善对区域文化的影响[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9 戴桂林;程晓丽;;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生态占用分析及发展对策[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10 闫玲;苏维词;;重庆三峡库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时空分析[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昊英;赖世刚;;城市增长边界扩展机制研究——土地存量模型的应用[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柳朴;;上海市城乡划分研究[A];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第八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闫卫阳;;第四章 城市体系分析与布局的理论模型[A];中原城市群科学发展研究[C];2008年
4 简博秀;林育谆;;改革开放后中国都会区域与全球化:一个理论的回顾[A];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两岸四地城市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2年
5 周一星;魏心镇;冯长春;孟晓晨;;济宁—曲阜都市区发展战略规划探讨[A];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01年会论文集[C];2001年
6 彭小雷;苏洁琼;焦怡雪;王磊;徐超平;;关于城市总体规划中“四区”定义的探讨[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肖莹光;;从部门协调的角度看建成区和规划建设用地的定义和划定[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谢志清;杜银;曾燕;施雅风;武金岗;;长江三角洲城市带扩展对区域温度变化的影响[A];第四届长三角科技论坛论文集(上册)[C];2007年
9 周凌;;城市总体规划实施年度评估方法初探——以上海为例[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2.城市总体规划)[C];2012年
10 陈琳;;地位重塑与方法重构:转型时期城市总体规划的思考与探索[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2.城市总体规划)[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爱民;基于遥感影像的城市建成区扩张与用地规模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9年
2 杨良坤;土地集约利用的规划方法与途径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3 吴一洲;转型背景下城市土地资源利用的空间重构效应[D];浙江大学;2011年
4 徐阳;陕西省区域经济发展与交通运输体系一体化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5 肖盛峰;区域核心城市及其竞争力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6 杨卫丽;西安都市圈都市农业发展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7 肖亚成;区域经济递进发展的要素成本与利益分享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黄馨;哈大城市走廊演变机理与功能优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但承龙;可持继土地利用规划理论与方法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2年
10 赵春淦;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杰;城市公园周边建设用地景观及环境控制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2 张博;滨海新区海洋循环经济产业选择及其产业链优化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0年
3 谢建军;赣州都市区空间发展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0年
4 刘宛洁;信息化与广州大都市区经济增长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5 花露;旅游项目可行性研究的理论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程晓;京津冀都市圈产业分工合作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7 王绮;区域发展规划中主导产业选择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8 孙毛;基于生态优先理念的赣州都市区空间结构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1年
9 王欢;新疆乌昌区域公路客运枢纽规划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10 张丽;省域内汽车客运站数量与规模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龙瀛;毛其智;沈振江;杜立群;;北京城市空间发展分析模型[J];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2010年02期
2 徐涵秋;基于城镇空间区域扩展分析的城市化进程评估[J];城市发展研究;2002年04期
3 潘海啸;;面向低碳的城市空间结构——城市交通与土地使用的新模式[J];城市发展研究;2010年01期
4 孙晓光,庄一民;介绍两个城市数学模型[J];城市规划;1984年01期
5 吴云清,杨山;都市发展区的范围界定在大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以南京市为例[J];城市规划;2002年06期
6 邹德慈;论城市规划的科学性[J];城市规划;2003年02期
7 石楠;城市规划科学性源于科学的规划实践[J];城市规划;2003年02期
8 朱玮,王德;大尺度城市模型与城市规划[J];城市规划;2003年05期
9 毛蒋兴,闫小培;国外城市交通系统与土地利用互动关系研究[J];城市规划;2004年07期
10 梁进社,楚波;北京的城市扩展和空间依存发展——基于劳瑞模型的分析[J];城市规划;2005年06期
,本文编号:5166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5166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