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土拱效应的疏排桩支护基坑内力和变形分析
本文关键词:考虑土拱效应的疏排桩支护基坑内力和变形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疏排桩 基坑 离心机模型试验 土拱效应 内力分析
【摘要】:采用同济大学中型岩土离心机进行了2组疏排桩支护基坑的离心机模型试验,结合三维有限元数值分析探讨了采用规范方法计算疏排桩支护基坑桩身内力与变形的适宜性,并提出了考虑土拱效应的疏排桩支护基坑桩侧土压力的理论计算方法,最后建立了考虑土拱效应的疏排桩支护基坑桩身内力和变形的计算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桩间距与桩径之比为2、3和8的疏排桩支护基坑,桩间土体无法形成土拱效应;对于桩间距与桩径之比为4~7的疏排桩支护基坑,桩间土拱效应明显;规范法计算得到桩身内力与变形结果要比离心机试验结果偏大,与规范方法相比,采用文中提出的计算方法计算疏排桩支护基坑桩身内力与变形更为合理。
【作者单位】: 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
【关键词】: 疏排桩 基坑 离心机模型试验 土拱效应 内力分析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40972179)
【分类号】:TU473.1;TU753
【正文快照】: 2.Department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Tongji University,Shanghai 100092,China)1引言目前,疏排桩支护基坑内力计算多采用规范法[1]中推荐的弹性支点法计算,计算模型简图如图1所示,规范中的计算模型对单根支护桩上的主动土压力计算宽度ba取为排桩间距B(图1中的pak、ps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贾海莉,王成华,李江洪;基于土拱效应的抗滑桩与护壁桩的桩间距分析[J];工程地质学报;2004年01期
2 朱碧堂,温国炫 ,刘一亮;基坑开挖和支护中土层拱效应的理论分析[J];建筑技术;2002年02期
3 刘斌;杨敏;杨志银;吴忠诚;;疏排桩-土钉墙组合基坑支护结构设计与实践[J];土木工程学报;2010年10期
4 周德培,肖世国,夏雄;边坡工程中抗滑桩合理桩间距的探讨[J];岩土工程学报;2004年01期
5 曹卫平;陈仁朋;陈云敏;;桩承式加筋路堤土拱效应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7年03期
6 曹卫平;凌道盛;陈云敏;;刚性桩加固高速公路软基土拱效应现场试验研究及其与解析解的比较[J];岩土工程学报;2007年10期
7 蒋良潍;黄润秋;蒋忠信;;黏性土桩间土拱效应计算与桩间距分析[J];岩土力学;2006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院成;郭呈祥;叶永峰;;基于水平土拱效应的排桩支护结构合理桩间距的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4期
2 王玉平;;全埋式抗滑桩最大桩间距的探讨[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5期
3 吴昌将;张子新;;边坡工程中抗滑桩群桩土拱效应的数值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年S1期
4 吴浩;;管棚-箱涵工法中管棚合理间距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8年05期
5 耿建勋;耿永常;张克绪;;水平土拱效应在护壁桩设计中的应用[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04期
6 梁文文;王成;;抗滑桩的桩间土拱效应问题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0年S2期
7 刘斌;杨敏;;疏排桩-土钉墙组合支护结构的计算参数与支护特性[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S1期
8 王成;王东;陈夏雨;刘晓洁;;桩间土拱效应离心模型试验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2年01期
9 黄伟;潘泓;王燕燕;;全遮帘式板桩码头结构遮帘桩合理桩间距确定[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2年01期
10 金爱兵;高永涛;孙金海;;抗滑桩抗滑机理及锚杆抗滑桩工程应用[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Slope Reinforcement for Housing in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届(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中)[C];2012年
2 户巧梅;龚雯;张会明;;空间刚架微型桩体系加固边坡的内力初步探讨[A];2011四川省水文、工程、环境地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3 邹登亮;孙强;李厚恩;史哲;;基坑工程中土拱效应分析[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城市地质环境与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李长冬;胡新丽;刘雄军;;滑坡治理工程中抗滑桩合理锚固段长度的探讨[A];湖北省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论文集[C];2005年
5 胡新丽;王亮清;唐辉明;;库岸滑坡(变形体)抗滑桩设计几个关键问题探讨[A];湖北省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论文集[C];2005年
6 琚晓冬;冯文娟;朱金明;;桩后土拱作用范围研究[A];湖北省机械工程学会青年分会2006年年会暨第2届机械学院院长(系主任)会议论文集(上)[C];2006年
7 姜炯;周健;贾敏才;;桩承式加筋土复合路堤关键问题的研究进展[A];第20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1年
8 张飞;孙海峰;杜秋男;王杰;;粘性土体滑坡的整治分析[A];第一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9 崔n,
本文编号:5180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518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