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徽派民居的热舒适性与太阳能空气源热泵系统性能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徽派民居的热舒适性与太阳能空气源热泵系统性能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徽派建筑 热舒适 温湿度 空调能耗 集成系统
【摘要】:传统的徽派民居建筑存在着冬季湿冷、采暖负荷大等缺陷。如何在传承和发展徽派建筑的同时,加大可再生能源在徽派民居中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屯溪地区的热舒适性和空调系统能耗为主要研究对象,提出了适合屯溪地区夏季气候特点的热舒适模型,分析了气象数据中相对湿度和设计参数中温湿度对空调能耗的影响,通过实验研究了青瓦型太阳能双效集热器—空气源热泵热回收复合能量利用系统的系统性能。首先,本文通过实测数据研究了天井通风和自然通风对夏季室内热环境的影响,通过对示范建筑的现场测试、Energy Plus模拟和对常住居民的问卷调查研究了屯溪地区夏季自然通风时和冬季未采用主动采暖措施时室内的热舒适性,提出了适合屯溪地区夏季气候特点的人体舒适温度和室外平均气温的线性关系式。并指出冬季未采用主动采暖措施时不能够满足人们对室内的热舒适性要求。其次,本文针对屯溪地区相对湿度大、冬季湿冷、采暖负荷大的特点,利用建筑能耗模拟软件Energy Plus模拟了气象数据中相对湿度和设计参数中温湿度对空调能耗的影响,结果表明,气象数据中相对湿度大是导致该地区空调能耗大的原因之一,同时在保证室内热舒适的前提下,为降低屯溪地区的空调能耗,建议夏季空调室内设计参数中相对湿度不小于55%,温度不低于26℃。最后,本文首次对青瓦型太阳能双效集热器—空气源热泵热回收复合能量利用系统在屯溪地区的可行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并验证了不同季节不同工况下太阳能集热和热回收对系统的热贡献率。研究结果表明:夏季,该复合系统在各种不同工况下,太阳能与热回收对系统的热贡献率都达到了30%以上,系统平均COP在3.0左右;冬季,在日照充足时,太阳能热水集热和空气腔中热空气集热对系统的联合热贡献率达到31.4%,系统平均COP为2.73,在日照不足时,太阳能集热对系统的热贡献率达到17.7%,系统平均COP为2.68。实验结果证明了该复合系统在多种运行工况下效果良好,证明了系统的可行性。
【关键词】:徽派建筑 热舒适 温湿度 空调能耗 集成系统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建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83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2
- 第一章 绪论12-18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2-13
- 1.1.1 研究背景12-13
-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13
- 1.2 国内外民居建筑热舒适性与空调系统研究动态13-17
- 1.2.1 国外民居建筑热舒适性研究动态14-15
- 1.2.2 国内民居建筑热舒适性研究动态15-16
- 1.2.3 国外空调系统能耗研究动态16
- 1.2.4 国内空调系统能耗研究动态16-17
- 1.3 研究内容17-18
- 第二章 屯溪地区徽派民居热环境与热舒适性研究18-32
- 2.1 测试方案简介18-19
- 2.1.1 测试仪器及精度18
- 2.1.2 测试内容简介18-19
- 2.2 自然通风对徽派民居热环境影响19-22
- 2.2.1 夏季天井自然通风对室内热环境的影响19-20
- 2.2.2 夏季自然通风对室内热环境的影响20-21
- 2.2.3 冬季自然通风对室内热环境的影响21-22
- 2.3 热舒适性的评价模型22-25
- 2.3.1 热舒适性模型22
- 2.3.2 预测平均评价和预测不满意百分比22-24
- 2.3.3 适应性模型24-25
- 2.4 室内热舒适度分析25-30
- 2.4.1 夏季自然通风室内热舒适度分析25-26
- 2.4.2 夏季调查问卷分析26-29
- 2.4.3 冬季自然通风室内热舒适度分析29-30
- 2.4.4 冬季调查问卷分析30
- 2.5 本章小结30-32
- 第三章 温湿度对屯溪地区民居建筑的能耗影响研究32-46
- 3.1 EnergyPlus软件介绍32-33
- 3.1.1 EnergyPlus软件简介32
- 3.1.2 EnergyPlus的特点32-33
- 3.2 模型的建立及算法介绍33-40
- 3.2.1 计算模型的建立及参数设置33-36
- 3.2.2 负荷计算基本理论36-40
- 3.3 能耗模拟结果分析40-45
- 3.3.1 建筑总能耗分析40-41
- 3.3.2 气象条件中相对湿度对能耗的影响41-43
- 3.3.3 设计参数中相对湿度对能耗的影响43-44
- 3.3.4 设计参数中温度对能耗的影响44-45
- 3.4 本章小结45-46
- 第四章 太阳能—空气源热泵热回收复合能量利用系统46-58
- 4.1 太阳能—空气源热泵热回收复合系统介绍46-50
- 4.1.1 太阳能—空气源热泵热回收复合系统的构建46-48
- 4.1.2 太阳能—空气源热泵热回收复合系统的特点48
- 4.1.3 太阳能—空气源热泵热回收复合系统的数据采集与自动控制系统48-49
- 4.1.4 太阳能—空气源热泵热回收复合系统的性能分析49-50
- 4.2 太阳能—空气源热泵热回收复合系统性能分析的实验方案50-51
- 4.3 夏季复合系统运行测试与实验结果分析51-54
- 4.4 冬季复合系统运行测试与实验结果分析54-57
- 4.5 本章小结57-58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58-60
- 5.1 主要结论58-59
- 5.2 研究展望59-60
- 参考文献60-65
- 致谢65-66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6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洪弟;汪学骞;;服装及纺织品湿热舒适性的灰色关联分析[J];山东纺织工学院学报;1991年01期
2 贾庆贤,赵荣义;风速频谱对人体热舒适性的影响[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6期
3 杜强;;基于热舒适性的室内环境控制分析[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4 曹彬;朱颖心;欧阳沁;周翔;黄莉;;北京地区冬季室内人体热舒适性及热适应性调查[J];暖通空调;2010年05期
5 周成梅;朱庭浩;;某空调办公室夏季热舒适性分析[J];科技信息;2010年25期
6 张吉礼;马良栋;赵天怡;;建筑环境热舒适性研究进展与趋势分析[J];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11年01期
7 黄俊;顾洁;王晓博;;多孔太阳墙式太阳能房间与普通房间热舒适性分析[J];节能;2012年02期
8 郑立星;卢苇;陈洪杰;冯冰凌;;基于空调使用行为的南宁地区夏季室内热舒适性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2年06期
9 王汉青;康良麒;李端茹;杨荣郭;;某办公室夏季热舒适性数值模拟与实测分析[J];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13年01期
10 宁勇飞;谢吉平;李惠敏;;内廊式建筑南北房间热舒适性评价[J];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13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诸明杰;;用动态情况分析商场冬季热舒适性空调参数[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199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C];1998年
2 李艳菊;刘俊杰;;某中学教室室内空气污染及热舒适性研究[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6学术年会资料集[C];2006年
3 茅靳丰;毛维;付建明;范良凯;;地下工程内空调布置方式对热舒适性的影响[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4年学术年会资料摘要集(1)[C];2004年
4 王季楼;卞康;;高大空间分层空调建立条件及热舒适性的若干因素分析[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王威;狄洪发;;新型辐射吊顶供暖的实验研究与热舒适性讨论[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6 赵立华;张泓森;;辐射板采暖房间热舒适性影响因素分析[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4年学术年会资料摘要集(2)[C];2004年
7 陶培德;;人体对环境热适性反应的差异[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199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1990年
8 杨静竹;雷波;;火车站热舒适性调查与分析研究[A];第十四届西南地区暖通空调热能动力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郭利华;朱能;蒋薇;;人体热舒适性的实验研究[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2年学术文集[C];2002年
10 许树文;王炜;陈菊芳;;加强基础研究,提高国产西服的热舒适性[A];2006年全国服装科技创新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成伟;空气的温度、湿度、焓值与热舒适性[N];中国建设报;2013年
2 李成伟;空气的温度、湿度、焓值与热舒适性[N];中国建设报;2013年
3 薛世山;三能态低碳集成卫浴房[N];中国建设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薛秀春;沐浴新时代 节能新奉献[N];中国建设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润泽;高危生物污染环境下主动净化送风式正压生物防护服的使用安全性与热舒适性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6年
2 端木琳;桌面工位空调系统室内热环境与热舒适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3 向立平;空调客车内气流分布特性及动态热舒适性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4 郭春梅;天津地区办公建筑自然通风热舒适性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5 张文灿;汽车乘坐空间热环境与乘员热舒适性分析关键技术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鑫;基于胶原纤维微观三维构象的皮革服装湿热舒适性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5年
2 张亚峰;高温干燥地区开放式站台空调状态下热环境评价与改善[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3 李武刚;冬季高校教室热舒适性控制方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4 张盟;渗透式FADS控制的环境流场和温度场数值模拟及热舒适性预测[D];浙江理工大学;2016年
5 赵林林;基于人体热舒适性的汽车空调除霜性能研究[D];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16年
6 何良;车室内流场和温度场的数值模拟与研究[D];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16年
7 陈城;夏热冬暖地区综合商场功能区冬季热舒适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8 公丕健;客机地面作业中客舱温湿度适宜性范围研究[D];中国民航大学;2016年
9 吴凡昊;空气载能辐射末端应用试验研究[D];湖南大学;2015年
10 杨淑娟;车辆乘员舱热舒适性分析[D];重庆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5265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5265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