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类分析法选择给水管网压力监测点
本文关键词:聚类分析法选择给水管网压力监测点
【摘要】:压力监测点是反应给水管网运行状态的一个窗口,如何正确的选择压力监测点成为众多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但是采用复杂的数学公式、建立庞大的矩阵模型而得到压力监测点的选择方式,阻止了众多优化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通过建立给水管网水力模型,进行三种工况的水力计算,并采用聚类分析的方式划分压力分区,分析每种工况下分区情况,结合实际要求,在区域中选择了12个压力监测点,并将其运用于实际工作中,对现实管网中监测点的设置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单位】: 上海市水利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临港供排水发展有限公司;
【关键词】: 聚类分析法 给水管网 压力监测点
【分类号】:TU991.33
【正文快照】: 1引言给水管网是一个结构复杂且不断发展变化的综合系统。为了更好的了解管网、监视管网、管理管网、调度管网,人们往往选择合适的监测点,并用监测点的数据来模拟整个管网的运行状态,已达到掌控管网的目的[1,2]。国内有众多学者研究了给水管网压力监测的优化选址的问题,张宏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建文,肖笛,赵新华,张宏伟;给水管网故障实时诊断方法[J];水利学报;2001年12期
2 屈永华,梁向春,高伟杰;创建给水管网拓扑关系[J];工程设计CAD与智能建筑;2001年04期
3 梁建文,肖笛,张宏伟,赵新华;给水管网故障实时诊断方法(Ⅱ)[J];自然科学进展;2002年09期
4 冯巍;小区给水管网流量计算探讨[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5 王国明;给水管网计算中的数据转换方法[J];工业用水与废水;2002年06期
6 陈谦;计算机辅助设计动态给水管网模型[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2002年02期
7 纪昊鹏,陈海荣,白志伟,卢焱;给水管网优化模型求解方法综述[J];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8 李欣,王郁萍,赵洪宾;给水管网中细菌再生长的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9 耿为民,刘遂庆;给水管网多媒体学习软件的制作[J];给水排水;2002年05期
10 伍悦滨,袁一星,高金良;给水管网系统性能的评价方法[J];中国给水排水;200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晔;寇新建;;给水管网可靠性分析中的若干问题[A];2007年全国给水排水技术信息网成立三十五周年纪念专集暨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刘桂臣;蒋白懿;刘新;冯青;;给水管网优化设计研究与探讨[A];2007年全国给水排水技术信息网成立三十五周年纪念专集暨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王黄金;张潇;;农村给水管网设计概述[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1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薛晓波;陈浩涛;;对汕头市中心城区给水管网规划的几点体会[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付踊跃;于涛;;论抢修节在给水管网抢修中的应用[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1卷)[C];2009年
6 俞国平;;给水管网最优化设计的一个方法[A];土木工程中计算机应用文集——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计算机应用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81年
7 李慧博;柴立和;;给水管网的分形生长分析[A];第二届全国复杂动态网络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5年
8 秦芳芳;王松岭;;大型给水管网系统水力计算方法的研究[A];2008年全国给水排水技术交流会暨全国水网理事会换届大会论文集[C];2008年
9 秦芳芳;王松岭;;大型给水管网系统水力计算方法的研究[A];中国水利学会第四届青年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8年
10 邢丽云;;给水管网水力建模数据分析与研究[A];第七届中国城镇水务发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S06:供水管网改造与运行管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记者 陈进周;“宝硕”推出新一代PVC给水管[N];中国建设报;2006年
2 彭跃东;2.5亿元让百姓吃上放心水[N];沈阳日报;2007年
3 李闻芝;宝硕管材这样赢得发展[N];中国化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刁克功;分区管理模式给水管网的水力分析与模拟技术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1年
2 谢善斌;基于瞬变流动分析的给水管网事件模型基础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9年
3 王洋;给水管网铁稳定性特性及控制技术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4 许刚;给水管网水力模型校正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5 钟丹;给水管网余氯衰减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6 陈宇辉;给水管网动态模型维护与校验方法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7 黄亚东;给水管网水质传感器优化选址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8 于志强;给水管网水力模型软件与校验抽样设计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9 储诚山;改进混合遗传算法用于给水管网优化设计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俊;给水管网主体水细菌学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2 刘广;基于图模一体化的给水管网设计与实现[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3 王峰;给水管网改扩建决策支持的数据库的初步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9年
4 魏戈;基于粒子群遗传混合优化算法的给水管网优化设计的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0年
5 李京京;城市给水管网改扩建优化设计模型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6 张润斌;城市给水管网系统的优化设计理论及应用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5年
7 张永华;基于蚁群算法的给水管网改扩建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8 姜彦立;郑州市给水管网系统仿真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6年
9 常立冬;给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需求分析与设计[D];同济大学;2006年
10 夏雨;给水管网数字化卫星定位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5405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5405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