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台湾的“社区营造”对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非遗保护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7-07-16 14:24
本文关键词:日本、台湾的“社区营造”对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非遗保护的启示
【摘要】:1960年代开始,面对城市化过程中地方社会没落的境遇,日本与台湾地区开始了至今仍在持续的社区营造。社区营造基于地域社会的现有资源,由不同社会力量参与,合作方式多样,旨在通过改善居住环境,持续不断地促使地方社会生发内在的自生力量,走出日渐凋敝破败的困境,进而提高当地人的生活品质。这一经验对于中国大陆新型城镇化过程中非遗保护的启示在于: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充分激发地方民众的创造性;充分发掘地方的历史文化资源,充分尊重地方现有的自然环境,在尊重自然肌理与历史文脉的基础上,建设能够维系居民认同、具有历史感的社区。非遗传承的文化生态需要在延续传统的基础上,植根于地方社会自身的内生活力,如此才能够在现代社会不断地自我调整、自我修复、良性发展,非遗才具有可持续生存的内在活力。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关键词】: 社区营造 新型城镇化 非遗保护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与产业化研究”(项目编号:11JJD780004)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TU984;G112
【正文快照】: 2013年12月12日-13日,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了推进城镇化工作的六大主要任务,其中强调要提高城镇建设水平,指出城镇建设“要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要融入现代元素,更要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
【相似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郑泽爽;刘洋;;广东欠发达山区城乡跨越式发展道路初探[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宋延鹏;李枝坚;李欣;蔡春;;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下的广东理想城市探索[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鸽;安徽省县域新型城镇化水平时空差异研究[D];安徽建筑大学;2014年
2 邹府;半城半乡地区空间整合与实证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3 贺骏;小城镇发展、行政区划调整与新型城镇化[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4 邓文平;快速城市化背景下的村镇景观保护及规划创新[D];山西农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5491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549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