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高校LID措施利用现状及满意度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17 08:07
本文关键词:成都高校LID措施利用现状及满意度评价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城市化建设的大力发展,城市中的生态频遭破坏,人类活动严重影响了包括水文在内的自然界原有的生态平衡。水环境遭到污染、地下水水位下降、水循环链断裂、水资源紧缺、城市暴雨内涝等生态问题日益凸显,人与自然环境的矛盾愈发紧张,但人类的生存和城市的发展都离不开水,想要良好的生存环境必须解决这些生态矛盾,合理控雨用水,通过对雨洪的控制与管理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2015年国家开始了“海绵城市”的试点建设工作,旨在通过大力推广低影响开发(LID)理念及相关措施,重新构建城市水文生态平衡。本文基于LID理念,全面阐述了LID的相关概念和本质,并与其他雨洪管理系统以及传统雨水处理系统进行了对比。综合分析了成都市目前的降雨情况,利用不同的下垫面所对应的雨水径流系数ψ值,推算出成都高校全年可利用的雨水潜力大约为1942.89万立方米,说明成都市的雨水资源相当丰富,城市联合高校对雨水的控制和利用是可行且必要的。参照美国阿肯色州立大学社区设计中心出版的《城市地区低影响开发(LID)设计手册》中介绍的LID措施类别与功能作用,结合高校校园景观氛围,选择了13种可用于高校地面的LID措施类型。按照功能属性分为滞留调蓄系统、过滤渗透系统和综合处理系统三类。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起成都高校LID措施的评价体系,运用yaahp10.3软件计算出指标权重,同时采用调查问卷和图像采集的形式对成都4所高校的LID措施现状满意度进行实地调研。将问卷平均得分结合指标权重计算得出4所高校的LID措施现状总体满意度分值,最终得出西南财经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四川大学的排序,并用相对差值和采集的图像验证了数据的可信度。最后以四川农业大学成都校区作为案例,结合其校园实际情况,运用LID理念,提出有利于提升LID措施使用和景观效果的改造建议,也为今后相关高校在进行校园规划设计时考虑对雨水的处理及利用,使用LID措施提供一个借鉴参考。高校作为城市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推广应用LID措施,不仅可以帮助城市进行雨洪控制、资源利用,还可以帮助高校实现措施景观化、景观功能化的良好效果。也为今后创建生态城市、智慧校园提供一个景观方向的发展途径,对今后“海绵城市”建设推广运用LID措施起到一个缓冲过渡的作用。
【关键词】:LID 低影响开发 雨水利用 校园景观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992;TV213.9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1
- 1. 绪论11-18
- 1.1 研究背景11-13
- 1.1.1 水资源形势严峻11-12
- 1.1.2 城市化所带来的雨洪问题12-13
- 1.1.3 高校协助城市共建“海绵城市”13
-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13-14
- 1.2.1 研究目的13
- 1.2.2 研究意义13-14
- 1.3 研究对象与内容14-15
- 1.3.1 研究对象14
- 1.3.2 研究内容14-15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15-18
- 1.4.1 研究方法15-17
- 1.4.2 研究框架17-18
- 2. 相关文献综述18-30
- 2.1 LID(低影响开发)理论18-20
- 2.1.1 LID的概念18
- 2.1.2 LID的生态本质18
- 2.1.3 LID的措施原理18-20
- 2.2 LID与传统雨水处理模式的对比20-21
- 2.3 LID与其他相关雨洪管理系统对比21-25
- 2.3.1 最佳雨洪管理措施BMPs21-22
- 2.3.2 可持续排水系统SUDS22-23
- 2.3.3 水敏性城市设计WSUD23-25
- 2.4 国内外研究动态25-29
- 2.4.1 国外研究动态25-28
- 2.4.2 国内研究动态28-29
- 2.5 本章小结29-30
- 3. 成都高校雨水收集利用潜力分析30-36
- 3.1 成都市降水情况与雨洪灾害30-31
- 3.1.1 成都市降水情况30
- 3.1.2 成都市近年雨洪灾害情况30-31
- 3.2 成都雨水收集利用的必要性分析31-32
- 3.2.1 减少城市雨水资源浪费31
- 3.2.2 减轻城市防洪压力31-32
- 3.2.3 减低城市雨水处理成本32
- 3.3 成都高校雨水收集利用的可行性分析32-35
- 3.3.1 成都高校雨水资源总量计算32
- 3.3.2 成都高校雨水资源利用潜力32-34
- 3.3.3 提升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34-35
- 3.4 本章小结35-36
- 4. LID措施与校园雨水处理的关系36-49
- 4.1 LID措施系统分类36
- 4.2 可在高校中运用的LID措施及分类36-46
- 4.2.1 滞留调蓄系统36-38
- 4.2.2 过滤渗透系统38-42
- 4.2.3 综合处理系统42-46
- 4.3 效益分析46-48
- 4.3.1 社会效益46
- 4.3.2 经济效益46-47
- 4.3.3 生态效应47-48
- 4.4 本章小结48-49
- 5. 成都市高校LID措施现状调查分析49-62
- 5.1 调研概况49
- 5.2 样点选择49-51
- 5.2.1 实地调研样点选择49-50
- 5.2.2 问卷调查样点选择50-51
- 5.3 问卷样点的校园LID措施现状51-60
- 5.3.1 滞留调蓄系统现状51-53
- 5.3.2 过滤渗透系统现状53-57
- 5.3.3 综合处理系统现状57-60
- 5.4 本章小结60-62
- 6. 成都高校LID措施满意度评价62-69
- 6.1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62-63
- 6.1.1 评价指标选择原则62
- 6.1.2 评价指标的确定62
- 6.1.3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62-63
- 6.2 指标权重的确定63-65
- 6.2.1 专家问卷得出指标分值63
- 6.2.2 运用yaahp10.3软件进行一致性检验63-64
- 6.2.3 得出指标权重64-65
- 6.3 评价结果65-67
- 6.3.1 问卷调查结果汇总65-66
- 6.3.2 高校LID措施满意度评价排序66-67
- 6.4 检验评价结果信度67-68
- 6.5 本章小结68-69
- 7. 案例改造——以四川农业大学为例69-80
- 7.1 项目概况69-70
- 7.2 基本原则70-71
- 7.2.1 保护性原则70
- 7.2.2 经济性原则70
- 7.2.3 整体统一原则70
- 7.2.4 因地制宜原则70-71
- 7.3 校园LID措施现状分析71-74
- 7.3.1 缺乏的LID措施71-73
- 7.3.2 已有的LID措施73-74
- 7.4 校园LID措施改造建议74-79
- 7.4.1 调整绿地下凹深度加强雨水集纳74-75
- 7.4.2 利用屋顶绿化增加校园绿地面积75-76
- 7.4.3 增加透水面积、考虑铺装景观性76-77
- 7.4.4 改善传输过滤设施的外观设计77-78
- 7.4.5 结合周边环境打造雨水花园78-79
- 7.5 本章小结79-80
- 8. 结论与建议80-83
- 8.1 结论80-81
- 8.2 不足与展望81-83
- 参考文献83-87
- 致谢87-88
- 附录88-9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沃夫冈·F·盖格;陈立欣;张保利;刘姝;田乐;;海绵城市和低影响开发技术——愿景与传统[J];景观设计学;2015年02期
2 徐振强;;我国海绵城市试点示范申报策略研究与能力建设建议[J];建设科技;2015年03期
3 王国荣;李正兆;张文中;;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实践构想[J];山西建筑;2014年36期
4 杜莹;王辉;金修宽;;河南农业大学校园雨水利用景观方案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14年04期
5 钟素娟;刘德明;许静菊;陈巧辉;;国外雨水综合利用先进理念和技术[J];福建建设科技;2014年02期
6 马恒升;徐涛;赵林波;刘青青;;低影响开发(LID)雨洪管理费用效益分析[J];价值工程;2013年12期
7 车伍;吕放放;李俊奇;李海燕;王建龙;;发达国家典型雨洪管理体系及启示[J];中国给水排水;2009年20期
8 车伍;王建龙;何卫华;李世奇;;城市雨洪控制利用理念与实践[J];建设科技;2008年21期
9 林芸;;各人自管门前雨 “肥水”不流外人田——记德国城市的雨水利用[J];生态经济;2008年01期
10 程江;徐启新;杨凯;刘兰岚;范群杰;;国外城市雨水资源利用管理体系的比较及启示[J];中国给水排水;2007年12期
,本文编号:5526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552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