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地区立体绿化与高层办公建筑一体化设计研究
本文关键词:苏州地区立体绿化与高层办公建筑一体化设计研究
【摘要】:立体绿化是改善现代建筑与环境关系、增强建筑生态性能的有效手段;高层办公建筑与自然环境的矛盾及其能耗问题尤为突出,二者的结合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文本立足苏州地区,针对高层办公建筑与立体绿化结合的现存问题,提出一体化设计方法作为解决方案,并进一步提出详细的设计策略,以指导设计实践。这对本地区甚至全国的建筑立体绿化发展都有一定的意义,并在建筑、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方面作出探讨。首先,基于国内外实践及政策,分析苏州地区高层办公建筑立体绿化的建设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通过实地考察与问卷调研等方式分析其设计与使用现状,总结出立体绿化与建筑造型脱节、立体绿化空间缺乏活力、立体绿化功能性缺失三大核心问题。其次,针对核心问题和相关基础研究提出一体化设计方法,内容包括:明确一体化设计的目标;提出协同建筑形态、优化建筑体验、提高生态性能三大设计原则;基于建筑师的工作方式归纳设计流程与设计师的责任;从气候环境、建筑、技术、植物四大角度全面考虑影响一体化设计的重要因素。最后,在立体绿化与高层办公建筑一体化设计方法的指导下,结合苏州地区的建设条件,基于国内外相关设计理论与实践,利用软件模拟等方法,提出建筑形态、建筑体验、生态建筑三大层面的一体化设计具体策略,直接指导设计实践。
【关键词】:立体绿化 高层办公建筑 一体化设计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972;TU985.12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1
- 第一章 绪论11-20
- 1.1 研究背景11-12
- 1.1.1 城市变为“钢筋混凝土森林”11
- 1.1.2 高层办公建筑带来的问题11-12
- 1.1.3 苏州园林城市的建设与氛围12
- 1.2 研究对象12-15
- 1.2.1 立体绿化12-14
- 1.2.2 高层办公建筑14
- 1.2.3 一体化设计14-15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15
- 1.3.1 研究的目的15
- 1.3.2 研究的意义15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15-18
- 1.4.1 国外研究现状15-16
- 1.4.2 国内研究现状16-18
- 1.5 研究方法及内容、框架18-20
- 1.5.1 研究方法18
- 1.5.2 研究内容18-19
- 1.5.3 研究框架19-20
- 第二章 立体绿化与高层办公建筑一体化设计相关基础研究20-31
- 2.1 立体绿化的作用20-22
- 2.1.1 立体绿化对城市的作用20-21
- 2.1.2 立体绿化对建筑的作用21-22
- 2.2 建筑立体绿化分类22-24
- 2.3 国内外相关实践与政策24-29
- 2.3.1 国外相关实践与政策24-26
- 2.3.2 国内相关实践与政策26-28
- 2.3.3 苏州地区相关实践与政策28-29
- 2.4 高层办公建筑立体绿化发展趋势29-31
- 2.4.1 地域化29
- 2.4.2 人性化29-30
- 2.4.3 生态化30-31
- 第三章 苏州高层办公建筑立体绿化现状调研及分析31-44
- 3.1 苏州地区气候概况及高层办公立体绿化建设影响因素分析31-36
- 3.1.1 苏州地区气候概况与设计分析31-34
- 3.1.2 苏州地区高层办公建筑立体绿化建设影响因素34-36
- 3.2 调研的目的、内容及方法36-37
- 3.2.1 调研的目的36
- 3.2.2 调研的内容36-37
- 3.2.3 调研的方法37
- 3.3 现状调研情况分析37-40
- 3.3.1 苏州高层办公建筑立体绿化建设现状37-38
- 3.3.2 办公人员需求与行为分析38-40
- 3.4 核心问题及对策制定40-44
- 3.4.1 核心问题及原因分析40-43
- 3.4.2 对策的制定43-44
- 第四章 立体绿化与高层办公建筑一体化设计方法研究44-59
- 4.1 一体化设计目标44-45
- 4.1.1 美化建筑,,提升企业形象44
- 4.1.2 以人为本,优化使用体验44-45
- 4.1.3 生态节能,实现绿色办公45
- 4.2 一体化设计原则45-50
- 4.2.1 协同建筑形态原则45-46
- 4.2.2 优化建筑体验原则46-48
- 4.2.3 提高生态性能原则48-50
- 4.3 一体化设计过程50-53
- 4.3.1 一体化设计流程50-51
- 4.3.2 一体化设计中各工种的分工合作51-53
- 4.4 一体化设计影响因素分析53-59
- 4.4.1 气候环境因素53-54
- 4.4.2 建筑因素54-56
- 4.4.3 技术因素56-58
- 4.4.4 植物因素58-59
- 第五章 立体绿化与高层办公建筑一体化设计策略研究59-96
- 5.1 与建筑形态设计一体化59-69
- 5.1.1 高层办公建筑形态设计分析59-60
- 5.1.2 立体绿化与外部形态协同设计60-65
- 5.1.3 立体绿化与内部形态协同设计65-69
- 5.2 与建筑体验设计一体化69-83
- 5.2.1 高层办公建筑体验设计分析69-72
- 5.2.2 提升办公空间质量72-75
- 5.2.3 激发公共空间活力75-82
- 5.2.4 引导积极使用行为82-83
- 5.3 与建筑生态设计一体化83-96
- 5.3.1 高层办公建筑生态设计分析83
- 5.3.2 增强生态气候适应性83-87
- 5.3.3 保证生态系统稳固性87-90
- 5.3.4 结合建筑节能技术手段90-96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96-98
- 6.1 结论96-97
- 6.2 展望97-98
- 参考文献98-102
- 图表目录102-106
- 致谢106-107
- 附录107-112
- 作者简历11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华;高辉;李纪伟;;城市中风力发电与建筑一体化设计[J];新建筑;2011年03期
2 李俊;;北京万科中粮假日风景 太阳能热水系统建筑一体化设计[J];城市住宅;2012年04期
3 孙长惠;;立体绿化与建筑一体化设计结合方式初探[J];华中建筑;2012年09期
4 谢空;白梅;邓康;;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设计体会[J];工业建筑;2008年02期
5 谢空;曾刚;武晶;;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设计的研究与实践[J];煤炭工程;2008年03期
6 孙福春,赵中宇,王延宏;对高校文体类建筑一体化设计的思考[J];建筑设计管理;2004年01期
7 王润生;郑鑫;刘明;;浅析太阳能与住宅建筑一体化设计[J];工业建筑;2011年05期
8 龚忠友;蔡声镇;罗可桃;;高校学生公寓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设计与节能分析[J];福建建设科技;2009年03期
9 顾涛;;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设计浅析[J];科技与企业;2013年07期
10 陈继友;宣玲娟;沈念俊;;某别墅小区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设计[J];建筑节能;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袁莹;王国栋;王子文;;集热器构件化——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设计的必由之路[A];全国住宅工程太阳能热水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么贵鹏;;消逝的边界——景观与建筑一体化设计初探[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刘辉;;太阳能热水器与住宅建筑一体化设计[A];全国住宅工程太阳能热水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本报记者 陈娟;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设计四大问题待解[N];中国房地产报;2013年
2 吕福明 袁军宝;山东推行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设计施工[N];中国建设报;2009年
3 本版编辑邋云全 通讯员 新海 川东 韩云全;阳光融入港城新住宅[N];烟台日报;2007年
4 记者 郑向鹏;深圳力推太阳能建筑一体化[N];深圳特区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鲁洁明;苏州地区立体绿化与高层办公建筑一体化设计研究[D];苏州科技大学;2016年
2 谭艳平;太阳能热水器与建筑一体化设计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3 李德锋;城市中心商业区户外广告与建筑一体化设计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4 张启元;太阳能热水系统与住宅建筑一体化设计对策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5 李伟;城市街角建筑一体化设计方法探析[D];青岛理工大学;2011年
6 李纪伟;管杆搁栅式太阳能空气集热系统与建筑一体化设计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5663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5663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