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基于人群健康的四川通江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20 09:25

  本文关键词:基于人群健康的四川通江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人群健康 城市绿地 城市绿地系统 规划方法研究 通江


【摘要】:在人类踏入工业社会的同时,健康也在不断遭遇威胁。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大多健康领域工作者发现引发健康问题的源头,大多与社会物质环境相关。人们逐渐认识到,健康的问题不仅仅只专属于医疗卫生领域,与人类生活的城市物质环境也息息相关。在重新反思城市近几十年来的建设成果,尤其是认真反省谋划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的规划行业后,人们意识到,以改善人群健康状况为主要目的,塑造一个适合健康生活的城市居住环境,创造一个促进健康行为的城市公共空间,是当前城市空间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可喜的是,绿地系统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主要内容,有望有效地促进人群健康、缓解一系列健康问题。二十一世纪的医学理论已经证明,完整的健康概念包括生理、心理、社会适应性三个层面,维持良好的健康状况主要在于人类持续不断的健康行为,而城市公共空间可以有效地促使健康行为的发生。因此,论文以城市绿地系统为切入点,引入绿地促进健康行为相关理论,借鉴国内外优秀案例,并以人群的健康需求和行为表征为基础,总结出城市绿地的健康功能特征,凝练出促进人群健康行为的城市绿地系统的三大系统九大要素,并构建了人群健康导向下城市绿地系统的空间要素体系,结合通江绿地系统规划的建设基础和实际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基本规划战略和营造策略。本文共六个部分,论文第一部分(第一章)是绪论,阐述了研究来源与背景,界定了本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意义与研究目的,对人群健康、绿地系统等相关概念的解析,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框架和方法。论文第二部分(第二章)是基础研究,包括绿地促进人群健康的理论、文献综述以及国内外优秀的案例分析。论文第三部分(第三章)是从人群健康的需求出发,分析讨论出满足健康需求的行为表征及类型,进而确定了城市绿地促进健康行为的功能特征,总结出人群健康导向下绿地系统具备的健康功能,包括健康宜居环境的维持功能、健康生活方式的引导功能和健康社会活动的承载功能,为下文构建城市绿地系统要素体系奠定了基础。论文第四部分(第四章)是以城市绿地系统点线网的基本空间结构为基础,根据上一章提出的三大健康功能特征,凝练出促进人群健康行为的城市绿地系统应当包含三大系统九类要素,进一步构建出人群健康导向下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空间要素体系,为下文实际案例操作提供了理论。论文第五部分(第五章)结合通江绿地建设情况和现状问题,基于人群健康导向下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空间要素体系,提出通江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基本规划战略,并从宏观、中观到微观三个层面分别对应区域、中心城区和社区提出相应的规划策略,即维持健康环境的县域绿地系统规划、引导健康生活的城区绿地系统规划和承载健康活动的社区绿地系统规划。
【关键词】:人群健康 城市绿地 城市绿地系统 规划方法研究 通江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985.12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英文摘要5-14
  • 1 绪论14-26
  • 1.1 选题来源14
  • 1.2 选题背景14-19
  • 1.2.1 快速城市生活节奏引发亟待解决的人群健康问题15-16
  • 1.2.2 自然环境及城市绿地对人类健康的促进作用16-18
  • 1.2.3 构建人群健康主题的城市绿地系统极其重要18-19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19-20
  • 1.3.1 研究目的19
  • 1.3.2 研究意义19-20
  • 1.4 相关概念解析20-22
  • 1.4.1 人群健康20-21
  • 1.4.2 城市绿地21
  • 1.4.3 城市绿地系统21-22
  • 1.5 研究技术路线22-26
  • 1.5.1 研究内容22-23
  • 1.5.2 研究方法23-25
  • 1.5.3 研究框架25-26
  • 2 基础研究26-50
  • 2.1 城市绿地促进人群健康的理论模型26-31
  • 2.1.1 自然环境的健康恢复理论26-29
  • 2.1.2 空间的健康行为改变理论29-31
  • 2.2 城市绿地影响人群健康的研究回顾31-33
  • 2.2.1 国外研究回顾31-32
  • 2.2.2 国内研究回顾32-33
  • 2.3 国内外城市绿地规划相关案例借鉴33-50
  • 2.3.1 国外城市绿地规划案例借鉴33-40
  • 2.3.2 国内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案例借鉴40-46
  • 2.3.3 本文对案例实践的借鉴46-50
  • 3 满足人群健康需求的城市绿地系统健康功能50-68
  • 3.1 人群的健康需求分析50-55
  • 3.1.1 个体健康的需求调查50-52
  • 3.1.2 人群健康的影响因素52-53
  • 3.1.3 改善人群健康的措施53-55
  • 3.2 城市绿地的健康行为解析55-61
  • 3.2.1 满足健康需求的行为表征55-57
  • 3.2.2 城市绿地的健康行为类型57-61
  • 3.3 促进健康行为的城市绿地功能特征61-64
  • 3.3.1 促进健康的行为特性分析61-62
  • 3.3.2 行为特性的绿地功能应对62-64
  • 3.4 促进人群健康的城市绿地系统健康功能64-68
  • 3.4.1 适宜城市环境的维持功能系统65-66
  • 3.4.2 健康生活方式的引导功能系统66
  • 3.4.3 多样活动形式的承载功能系统66-68
  • 4 人群健康导向下城市绿地系统空间要素体系68-84
  • 4.1 维持功能系统的空间要素构成69-73
  • 4.1.1 生态绿地69-70
  • 4.1.2 生态绿道70-72
  • 4.1.3 维持健康环境的绿网72-73
  • 4.2 引导功能系统的空间要素构成73-78
  • 4.2.1 公园绿地74-75
  • 4.2.2 滨水绿道75-77
  • 4.2.3 引导健康生活的绿网77-78
  • 4.3 承载功能系统的空间要素构成78-84
  • 4.3.1 广场用地78-80
  • 4.3.2 道路绿道80-82
  • 4.3.3 承载健康活动的绿网82-84
  • 5 基于人群健康的通江县绿地系统规划84-114
  • 5.1 通江县现状概况84-87
  • 5.1.1 基本现状84-86
  • 5.1.2 现状问题86-87
  • 5.2 基于人群健康的通江绿地系统规划战略87-89
  • 5.2.1 总体目标87
  • 5.2.2 核心理念87
  • 5.2.3 分层指引87-89
  • 5.3 宏观策略——维持健康环境的县域绿地系统规划89-95
  • 5.3.1 重点目标89-90
  • 5.3.2 实现途径90-91
  • 5.3.3 构建安全生态格局91-92
  • 5.3.4 构筑多样生态绿廊92-93
  • 5.3.5 营造健康生态网络93-95
  • 5.4 中观策略——引导健康生活的城区绿地系统规划95-103
  • 5.4.1 重点目标95
  • 5.4.2 实现途径95-96
  • 5.4.3 布置均衡公园体系96-98
  • 5.4.4 构建健康慢行系统98-100
  • 5.4.5 丰富绿化植物配置100-103
  • 5.5 微观策略——承载健康活动的社区绿地系统规划103-114
  • 5.5.1 重点目标103-104
  • 5.5.2 实现途径104-105
  • 5.5.3 搭建广场交往平台105-107
  • 5.5.4 重塑宜人街道场所107-109
  • 5.5.5 丰富健康活动设施109-114
  • 6 结语与展望114-118
  • 6.1 研究结论114-117
  • 6.1.1 主要结论114-115
  • 6.1.2 论文探新115-116
  • 6.1.3 不足之处116-117
  • 6.2 展望117-118
  • 致谢118-120
  • 参考文献120-124
  • 附录124-127
  • A. 附表124-127
  • B.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12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肖骢,康慕谊;试析我国城市绿地系统的功能及其发展对策——以北京市为例[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1年04期

2 刘肖骢;我国城市绿地系统的效益及其发展对策──以北京市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01年06期

3 况平;北碚区城市绿地系统的结构特点[J];中国园林;2001年03期

4 刘建国,张少华,邓成军;荒漠野生植物在城市绿地系统中应用[J];新疆林业;2002年04期

5 马锦义;论城市绿地系统的组成与分类[J];中国园林;2002年01期

6 王都伟;;关于城市绿地系统稳定性之雏见[J];北京园林;2002年01期

7 白淑军;关于我国城市绿地系统效益的几点思考[J];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1期

8 张丽云,雷振华,苗露;关于在城市绿地系统中设置老年人活动区的思考[J];内蒙古林业科技;2003年S1期

9 李丹;论城市绿地系统的组成与分类[J];西昌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10 王玲,林书爱;福州市城市绿地系统的现状及发展思考[J];福建农业科技;200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静;孙赫呈;;以绿地系统规划为先导的长春市城市特色塑造[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马锦毅;;城市绿地系统的组成与分类探讨[A];中国科协第3届青年学术年会园艺学卫星会议暨中国园艺学会第2届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8年

3 吴云霄;王海洋;;城市绿地系统生态经济价值评价[A];风景园林 人居环境 小康社会——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选集(上册)[C];2008年

4 胡长龙;余惠珍;刘建浩;靳海涛;张国忠;戴洪;;江苏城市绿地系统布局模式的研究[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5 胡长龙;余惠珍;刘建浩;靳海涛;张国忠;戴洪;;江苏城市绿地系统布局模式的研究[A];中国科协2002年学术年会第22分会场论文集[C];2002年

6 李锋;王如松;;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评价、规划与预测研究——以扬州市为例[A];复合生态与循环经济——全国首届产业生态与循环经济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7 孙春红;;从生态学角度思考山地城市绿地系统[A];2005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土木建筑学科)论文集[C];2005年

8 林朝晖;董妹华;;嘉兴市城市绿地系统评析[A];城市规划面对面——2005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下)[C];2005年

9 王秉洛;;城市绿地系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特点和任务[A];风景园林学科的历史与发展论文集[C];2006年

10 王敏;石乔莎;;苗文化在城市绿地系统中的传承与再现——以贵州松桃苗族自治县为例[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3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苏建平;西宁全力营造富有活力的城市绿地系统[N];青海日报;2009年

2 付彦荣;发挥植物优势 营造宜居环境[N];中国建设报;2007年

3 李正图;关注人与自然和谐 建设和谐城市[N];文汇报;2006年

4 记者 钱建虎 通讯员 唐卫华 实习生 高芳芳;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评审通过[N];泰州日报;2005年

5 ;临淄加大绿化建设力度 完善城市绿地系统[N];淄博日报;2008年

6 胡存云;蚌埠实施城市绿地系统新规划[N];中国绿色时报;2010年

7 本报特约记者 柏斌;玉溪绿化管护改革让城市大变样[N];中国花卉报;2006年

8 通讯员 吴鸿飞;金华规划城市“绿线”[N];中国花卉报;2003年

9 夏政;厦门营造绿色海湾城市[N];中国绿色时报;2004年

10 记者 袁筱;绿线划在哪儿 让百姓晓得[N];成都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许克福;城市绿地系统生态建设理论、方法与实践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08年

2 郑西平;北京城市绿地系统功能评价与发展策略[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3 王日明;怀化市城市绿地系统植物多样性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3年

4 朱旺生;城市绿地系统树种规划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1年

5 彭重华;长株潭(CZT)城市绿地系统景观生态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5年

6 侯碧清;株洲市城市植物造景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晓华;太原市城市绿地系统社会经济影响评价研究[D];中北大学;2009年

2 马建梅;现代城市绿地系统结构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5年

3 蔡迎霞;城市绿地系统空间合理性评价[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2年

4 黄佩;冷水江市城市绿地系统优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5 孙志学;基于分形理论的城市绿地系统尺度等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6 吴海波;中小山水城市绿地系统塑造城市特色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4年

7 王超;长沙市屋顶花园的设计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4年

8 肖丹;城市绿地系统结构与城市形态的耦合关系[D];河南农业大学;2014年

9 郑鑫;昆明市城市绿地系统对雨水径流相关污染削减及调蓄效应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3年

10 马晓婉;基于空间信息技术的鲁西南地区小城市绿地系统布局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5673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5673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823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