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热管措施下锥柱式桩基础传热过程及降温效果预测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20 13:09

  本文关键词:热管措施下锥柱式桩基础传热过程及降温效果预测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冻土地基 热管 传热过程 冷却降温 数值模拟


【摘要】:针对青藏直流联网工程塔基热稳定性问题,建立空气-热管-土体耦合传热数学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开展锥柱式基础传热过程及热管冷却降温效果的模拟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冷季热管工作期间,其周围地温梯度明显较大且呈"纺锤形"分布.同时,由于锥柱式基础及其底座为热的良导体,热管产生的冷量通过锥柱式基础及其底座快速向基础底部传递,使得基础下部形成大范围低温冻土,这对主要考虑融沉病害的锥柱式基础而言十分有利.暖季热管停止工作期间,浅层地温主要受环境温度影响,锥柱式基础附近融化深度大于天然地表下,二者差值约35 cm.通过热管剖面及无热管作用中间剖面地温对比,发现单一塔腿在4根热管措施作用下,锥柱式基础周围多年冻土地温分布较为均匀,可避免冻土地基的显著不均匀沉降变形.热管周围土体快速降温过程主要集中在前5 a,之后受气候变暖影响桩基础及天然地表以下上限深度不断增加,多年冻土地温缓慢升高.50 a气温升高2.6℃背景下,锥柱式基础下部多年冻土仍保持冻结状态,能够满足青藏直流联网工程对于冻土地基热稳定性要求.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甘肃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大学;
【关键词】冻土地基 热管 传热过程 冷却降温 数值模拟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012CB026106) 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项目(SGJSJS(2010)935-936) 中国科学院“西部博士”项目(51Y351211)资助
【分类号】:TM75;TU473.1
【正文快照】: 0引言为加快西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缓解近年来藏中电网缺电局面,满足西藏地区社会经济对电力发展的长期需求,青藏格尔木-西藏拉萨±400 kV直流联网工程(青藏直流联网工程)于2011年竣工投运.该工程全长1 038 km,与青藏公路、青藏铁路、格拉输油管道等线性工程一起穿越狭窄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林楠;高原冻土区不同下垫面的附面层研究[J];冰川冻土;1988年01期

2 程国栋,何平;多年冻土地区线性工程建设[J];冰川冻土;2001年03期

3 马巍,程国栋,吴青柏;多年冻土地区主动冷却地基方法研究[J];冰川冻土;2002年05期

4 金会军,喻文兵,陈友昌,高晓飞,李馥清,姚志祥;多年冻土区输油管道工程中的(差异性)融沉和冻胀问题[J];冰川冻土;2005年03期

5 周勇;董献付;张波;张鲁新;宋瑞芳;;柴达尔-木里铁路冻土路基热棒冷却效果的试验研究[J];冰川冻土;2009年04期

6 武俊杰;马巍;孙志忠;温智;;用估算热收支的方法评价热棒制冷效果[J];冰川冻土;2010年01期

7 李明永;吴青柏;刘永智;;青藏铁路路基下部土体水热过程变化的监测研究[J];冰川冻土;2011年03期

8 李勇;韩龙武;许国琪;;青藏铁路多年冻土路基稳定性及防治措施研究[J];冰川冻土;2011年04期

9 罗栋梁;金会军;林琳;何瑞霞;杨思忠;常晓丽;;青海高原中、东部多年冻土及寒区环境退化[J];冰川冻土;2012年03期

10 鲁先龙;程永锋;;我国输电线路基础工程现状与展望[J];电力建设;2005年1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永智,吴青柏,张建明,盛煜;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地区公路路基变形[J];冰川冻土;2002年01期

2 胡泽勇,钱泽雨,程国栋,王介民;太阳辐射对青藏铁路路基表面热状况的影响[J];冰川冻土;2002年02期

3 王大雁,马巍,常小晓,朱元林;模拟人工冻结凿井状态下冻土强度特性研究[J];冰川冻土;2002年02期

4 牛富俊,张建明,张钊;青藏铁路北麓河试验段冻土工程地质特征及评价[J];冰川冻土;2002年03期

5 赵淑萍,何平,朱元林,常小晓;冻结砂土在动荷载下的蠕变特征[J];冰川冻土;2002年03期

6 马巍,程国栋,吴青柏;多年冻土地区主动冷却地基方法研究[J];冰川冻土;2002年05期

7 喻文兵,赖远明,牛富俊,张学富,张淑娟;多年冻土区铁路通风路基室内模型试验的温度场特征[J];冰川冻土;2002年05期

8 牛富俊,张鲁新,俞祁浩,谢群;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斜坡类型及典型斜坡稳定性研究[J];冰川冻土;2002年05期

9 盛煜,张鲁新,杨成松,房建宏;保温处理措施在多年冻土区道路工程中的应用[J];冰川冻土;2002年05期

10 俞祁浩,刘永智,童长江;青藏公路路基变形分析[J];冰川冻土;2002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伟;陈予恕;;输电导线杆塔结构振动的研究现状[A];第十三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十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1年

2 李睿;聂其兵;金瑜;杨震;;输电工程岩石扩底锚桩铁塔基础技术经济分析[A];电网工程造价管理优秀论文[C];2011年

3 梁波;陈兴冲;;青藏铁路的重要意义、技术难点及力学问题[A];工程力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李国玉;李宁;牛富俊;喻文兵;石磊;毕贵权;;高温冻土区开放新型复合护坡路堤热稳定性研究[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年会暨“生态环境脆弱区工程地质”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刘升传;王连俊;丁桂伶;;青藏铁路冻土斜坡路基稳定性研究[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年会暨“生态环境脆弱区工程地质”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丰明海;;青藏铁路建设与工程地质选线[A];工程地质力学创新与发展暨工程地质研究室成立5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王永义;;青藏铁路昆仑山口高含冰量冻土路堑换填保温施工技术[A];贵州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集[C];2005年

8 李宁;魏庆朝;;青藏铁路多年冻土路基工程的动态设计与技术[A];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交通——2005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论文集(下册)[C];2005年

9 汪海年;窦明健;;基于真实边界条件的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路基温度场非线性分析[A];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交通——2005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论文集(下册)[C];2005年

10 梁波;陈兴冲;;青藏铁路的重要意义、技术难点及力学问题——第十三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特邀报告[A];第十三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邵玉娴;粘性土工程性质的温度效应试验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2 许兰民;青藏铁路五道梁冻土区工程结构热扰动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3 冷毅飞;中俄石油管道多年冻土物理力学性质试验研究及温度场数值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4 翟莲;季冻区湖岸构筑物冻害机理及防治方法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杨让宏;运营期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斜坡路堤稳定性分析与评价研究[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0年

6 陈多福;海底天然气渗漏系统水合物形成分解动力学及微生物作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4年

7 靳德武;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斜坡稳定性研究[D];长安大学;2004年

8 裴建中;多年冻土地区路基纵向裂缝形成机理及处治对策研究[D];长安大学;2004年

9 常斌;基于数值仿真试验的岩土工程智能化方法及应用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5年

10 潘卫东;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铁路路基热稳定性研究[D];兰州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家旺;输变电工程水土流失规律研究及防治对策[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程昊;青藏铁路格(尔木)唐(古拉山)段建设生态保护及植被恢复技术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3 杨文智;微型桩水平承载性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4 祝慧慧;石油降解细菌的降解能力以及降解相关酶活性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5 赵秀云;多年冻土地区桩基温度场及其调控效果数值模拟[D];长安大学;2011年

6 司伟;多年冻土地区沥青路面结构适应性与耐久性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7 刘诗平;川藏线康定段季节性冻土路基温度场分布规律及路基变形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8 樊云龙;多年冻土地区热棒路基温度场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9 沙志伟;多年冻土地区碎石路基温度场变化规律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10 刘慧;青藏铁路冻土路基变形规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国栋;中国青藏高原多年冻土与加拿大北部多年冻土的一些差别[J];冰川冻土;1979年02期

2 朱元林,张家懿;冻土的弹性变形及压缩变形[J];冰川冻土;1982年03期

3 童长江;青藏高原风火山地区季节融化层的冻胀性[J];冰川冻土;1983年01期

4 杨海蓉;多年冻土地区防治路基融化了沉及提高其稳定性的措施[J];冰川冻土;1985年01期

5 何平,朱元林,张家懿,沈忠言,俞祁浩;饱和冻结粉土的动弹模与动强度[J];冰川冻土;1993年01期

6 王绍令,米海珍;青藏公路铺筑沥青路面后路基下多年冻土的变化[J];冰川冻土;1993年04期

7 章金钊;热桩在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地区涵洞工程中的应用[J];冰川冻土;1995年S1期

8 王绍令,赵秀锋,郭东信,黄以职;青藏高原冻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冰川冻土;1996年S1期

9 王根绪,沈永平,程国栋;黄河源区生态环境变化与成因分析[J];冰川冻土;2000年03期

10 汪崇鲜,楼根达,马玉峰;繁华市区含水地层水平冻结及暗挖法施工[J];冰川冻土;2000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严寒;张鸿雁;王元;;日光模拟器对试验室内传热影响的数值分析[J];制冷与空调(四川);2008年06期

2 陈杰;宋汉周;霍吉祥;;渗流影响下地埋管铺设方式的改进及其数值分析[J];勘察科学技术;2011年05期

3 方彬,白文彬;太阳能热水器与热管热水器的联合应用[J];节能技术;1990年03期

4 施明恒,蔡晖,王兴春;热管喷射式空调系统中喷射器的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5年06期

5 黄峥;;两种建筑节能现场检测方法的数值研究[J];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2006年07期

6 杨卫波;施明恒;;地源热泵中U型埋管传热过程的数值模拟[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7 孙昆峰;王晓璐;;粘土多孔砖瞬态传热数值分析[J];节能技术;2008年01期

8 郝文兰;陈宝明;云和明;迟广舟;徐扬;;U型垂直埋管非稳态换热的数值模拟与研究[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9 贾明岩;;地板辐射采暖电加热管传热过程影响分析[J];低温建筑技术;2011年03期

10 滕超;杨旗;彭红;;陶粒混凝土空心砌块孔洞结构的优化[J];材料导报;2011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颜亮;王沣浩;余斌;;不同开停比下地源热泵夏季工况运行性能研究[A];中国制冷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王乃帅;温治;楼国锋;刘训良;郑坤灿;张欣;;水泥回转窑内煤粉燃烧过程的数值模拟[A];十三省区市机械工程学会第五届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9年

3 王晶;王仲琦;白春华;;爆炸作用下建筑物上载荷分布特征的研究[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贾彬;王汝恒;陶俊林;姚华川;范超;;混凝土SHPB试验数值模拟研究[A];中国计算力学大会'2010(CCCM2010)暨第八届南方计算力学学术会议(SCCM8)论文集[C];2010年

5 贺学海;孙保卫;徐宏声;;弱透水层中抗浮验算水压力值的确定[A];第十三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C];1999年

6 吴春燕;刘刚;;洁净手术室流场的数值模拟[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7 董建国;徐建明;;影响剪切带形成的因素的探讨[A];2004年度上海市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周余辉;张振宇;;钢筋混凝土板抗爆炸震塌的连续损伤模型[A];第三届全国爆炸力学实验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9 刘洪;杨桂华;赵国景;;复合桩基工作性状的数值模拟[A];第14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二册)[C];2005年

10 张俊红;练振中;;CDEM方法边坡地应力模型试验数值模拟[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雯;西安博通节能设备公司推出节能生态空调机组[N];中国纺织报;2009年

2 顾今;探讨全球岩土工程未来发展方向[N];建筑时报;2008年

3 程超;央视新址施工技术再达国际先进水平[N];中国建材报;2008年

4 黄寅;上海建工攻克多项世界级施工难题[N];中华建筑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王爽;力诺捐赠奥体中心太阳能设备获好评[N];济南日报;2009年

6 通讯员 汪如良 喻迎春;江西首次开展城市局地气候研究[N];中国气象报;2010年

7 杨洪涛 侯振宇;舍得“金山”换“碧水”[N];德州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凌继红;手术室空气净化效果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2 李九苏;基于活性粉末增强的混凝土再生利用技术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3 齐迪;挤扩灌注桩承载机理及其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4 肖晓春;地震作用下土—桩—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数值模拟[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5 尹则高;输水工程复杂边界条件下二、三维水流数值模拟[D];浙江大学;2005年

6 牟晓光;高强预应力钢筋粘结性能试验研究及数值模拟[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7 王刚;砂土液化后大变形的物理机制与本构模型研究[D];清华大学;2005年

8 刘希亮;深厚表土底部含水层疏排水沉降规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0年

9 王智伟;变地域燃油暖风机热力性能及结构优化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10 彭自强;数值流形方法与动态裂纹扩展模拟[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冰;高强混凝土试验及破坏过程模拟[D];河海大学;2006年

2 王斌;金属氢化物热泵空调制冷循环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3 林郁;拱支叉筒网壳稳定性分析与风压数值模拟[D];浙江大学;2004年

4 蔡智云;深基坑地下连续墙减小邻近建筑沉降的作用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5年

5 孟世荣;集热蓄热墙式太阳能建筑冬季热性能的模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6 杨庆光;复合土钉的有限元数值模拟及其机理分析[D];中南大学;2005年

7 任红涛;止水帷幕对基坑渗流场影响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8 徐长红;采用溴化锂溶液的先进蓄能空调/供热系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9 刘军;土工格栅加筋挡土墙数值模拟及特性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10 张志恒;自密实堆石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D];南华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5681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5681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c5a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