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手机数据识别上海中心城的城市空间结构
本文关键词:基于手机数据识别上海中心城的城市空间结构
【摘要】:以上海中心城为例,提出了利用手机定位数据识别城市空间结构的方法。首先,使用移动通讯基站地理位置数据和手机信令数据,依据基站汇总所连接用户数量,采用核密度分析法生成手机用户密度图,分别计算了上海中心城内工作日10点和23点、休息日15点和23点的多日平均用户密度图。随后,对工作日10点、休息日15点的手机用户密度空间分布进行空间聚类和密度分级,用于识别城市公共中心的等级和职能类型。最后,对工作日、休息日昼夜手机用户密度比值、夜间手机用户密度进行比较,用于识别就业、游憩、居住功能区及其混合程度。
【作者单位】: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关键词】: 手机数据 城市空间结构 上海中心城 大数据
【基金】: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课题《城镇群高密度空间效能优化关键技术研究》(2012BAJ15B03)
【分类号】:TU984.113
【正文快照】: M着移动通讯发展,城乡居民中的移动电话拥有率巳达到相当高的比例,移动通 讯网络也已经达到了城乡空间全覆盖。以上海市为例,2012年末,上海市移动 _电话用户总数已达到3008.3万,以2012年末常住人口2380万人计算,移动通讯普及率已经达到126%?。在移动通讯网络中,通过移动电话终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健;宁越敏;;1990年代以来上海人口空间变动与城市空间结构重构[J];城市规划学刊;2007年02期
2 孙斌栋;石巍;宁越敏;;上海市多中心城市结构的实证检验与战略思考[J];城市规划学刊;2010年01期
3 孙斌栋;涂婷;石巍;郭研苓;;特大城市多中心空间结构的交通绩效检验——上海案例研究[J];城市规划学刊;2013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学敏;姚瑶;;上海零售业郊区化发展现状初探[J];北方经济;2009年08期
2 吴文钰;;大城市新郊区化的国际视野与本土优化[J];上海城市管理;2012年01期
3 段学军;张伟;田方;;长三角地区一体化背景下的人口优化布局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2年07期
4 诸大建;王世营;;上海城市空间重构与新城发展研究[J];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2011年01期
5 彭坤焘;赵民;;关于“城市空间绩效”及城市规划的作为[J];城市规划;2010年08期
6 孙斌栋;潘鑫;宁越敏;;上海市就业与居住空间均衡对交通出行的影响分析[J];城市规划学刊;2008年01期
7 于涛方;陈修颖;吴泓;;2000年以来北京城市功能格局与去工业化进程[J];城市规划学刊;2008年03期
8 潘海啸;陈国伟;;轨道交通对居住地选择的影响——以上海市的调查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2009年05期
9 李健;;世界城市研究的转型、反思与上海建设世界城市的探讨[J];城市规划学刊;2011年03期
10 王旭辉;孙斌栋;;特大城市多中心空间结构的经济绩效——基于城市经济模型的理论探讨[J];城市规划学刊;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新军;敬东;高世超;;调整优化上海发展空间布局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林建永;吴永兴;;以“城乡一体化”为指向,促进上海空间布局协调发展[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4)[C];2009年
3 卢思佳;;1990年以来中国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李欣;;杭州大都市区空间结构建设绩效研究[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0-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2013年
5 李欣;叶果;;上海中心城区常住人口和就业人口空间结构演变研究[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4城市规划新技术应用)[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新正;经济全球化与城市—区域空间结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邵大伟;城市开放空间格局的演变、机制及优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田永英;功能·尺度·等级;功能·尺度·等级[D];天津大学;2010年
4 李健;从全球生产网络到大都市区生产空间组织[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徐建;社会排斥视角的城市更新与弱势群体[D];复旦大学;2008年
6 马鹏;城市规划对大城市近郊社区空间影响的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7 李丽娜;城市化影响下自然—人工复合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估模型构建与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冯艳;大城市都市区簇群式空间成长机理及结构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9 程茂吉;基于精明增长视角的南京城市增长评价及优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10 王智勇;快速成长期城市密集区生态空间框架及其保护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静;产业集聚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2 胡静;芜湖市居住与就业空间关系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3 邓罗飞;上海市居住郊区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杨安;新城开发中动态组织结构的低效问题与改进建议[D];同济大学;2008年
5 潘鑫;城市交通发展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陈潇;上海内城填充式住宅设计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7 曹纪伟;都市圈内部的小城市空间结构规划研究[D];清华大学;2008年
8 钱学敏;城市购物与休闲消费空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李仙德;Sub-CBD功能拓展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10 宋培臣;上海中心城区多中心空间结构的成长[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后凯;中国大城市交通问题及其发展政策[J];城市发展研究;2001年02期
2 郑思齐;曹洋;;居住与就业空间关系的决定机理和影响因素——对北京市通勤时间和通勤流量的实证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06期
3 张水清,杜德斌;上海中心城区的职能转移与城市空间整合[J];城市规划;2001年12期
4 韦亚平;赵民;;都市区空间结构与绩效——多中心网络结构的解释与应用分析[J];城市规划;2006年04期
5 孙斌栋;胥建华;;上海城市交通的战略选择:空间结构的视角[J];城市规划;2007年08期
6 段小梅;控制大城市:措施的弊端[J];城市问题;2001年01期
7 孙斌栋;潘鑫;;城市空间结构对交通出行影响研究的进展——单中心与多中心的论争[J];城市问题;2008年01期
8 彭再德,宁越敏;上海城市持续发展与地域空间结构优化研究[J];城市规划汇刊;1998年02期
9 石忆邵;从单中心城市到多中心域市──中国特大城市发展的空间组织模式[J];城市规划汇刊;1999年03期
10 石忆邵,章仁彪;从多中心城市到都市经济圈——长江三角洲地区协调发展的空间组织模式[J];城市规划汇刊;2001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谭峰;外资与上海城市空间结构变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冒亚龙;;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以重庆为例[J];华中建筑;2006年08期
2 徐琳;刘晨阳;;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交通互动关系及启示[J];山西建筑;2008年01期
3 冷静;;建埠以来青岛城市空间结构的变迁与发展[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4 庞晶;叶裕民;;全球化对城市空间结构的作用机制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12年04期
5 车志晖;张沛;;城市空间结构发展绩效的模糊综合评价——以包头中心城市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12年06期
6 周春山;叶昌东;;中国城市空间结构研究评述[J];地理科学进展;2013年07期
7 王霞,齐方;居住和交通协同发展与上海城市空间结构重整[J];城市规划;2000年03期
8 吴启焰,朱喜钢;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1年02期
9 王铮,邓悦,宋秀坤,吴兵;上海城市空间结构的复杂性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01年04期
10 王t$t$,刘进;构想未来淮安城市空间结构布局[J];现代城市研究;200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建军;邹莹;田冬林;郭凯;李鑫;李铁鹏;;基于快速发展阶段的沈阳城市空间结构选择[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杨大伟;黄薇;;复杂性理论下的城市空间结构复杂性研究[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田洁;刘晓虹;贾进;;大城市空间结构发展战略选择——以济南市为例[A];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张博;程英男;;长春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闫晶晶;;西安工业发展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分析[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6 曹国华;;基于公交优先的城市空间结构模式研究[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刘亚文;;工业转型与城市空间结构的互动——以太原市为例[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杨柳;温荣晓;;谈经济因素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1卷)[C];2009年
9 陆邵明;;近现代外滩地区城市空间结构及其相关因素的演变研究[A];建筑史论文集(第11辑)[C];1999年
10 黄光宇;;山地城市空间结构的生态学思考[A];重庆市首届工程师大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首席记者 崔凌云;兰州城市空间结构将大幅调整[N];兰州日报;2014年
2 市政府研究室 高平;优化城市空间结构的关系认识[N];常州日报;2010年
3 锡林浩特市城市规划局;坚持规划理念创新 服务创新 不断提高城市规划水平[N];锡林郭勒日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马艺轩;打造一流的宜居宜业环境[N];巴音郭楞日报(汉);2014年
5 ;合理规划告别“中国式接送”[N];中国建设报;2014年
6 本报记者 李春文;“智慧泸州”、“数字泸州”走新路[N];泸州日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伊娜;上海城市空间结构减载的经济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2 崔宁;重大城市事件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D];同济大学;2007年
3 高峰;城市演化与居民分布的复杂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4 韩凤;城市空间结构与交通组织的耦合发展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宋樝;矿业城市空间结构演变过程与机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6 李荣;从煤矿城市到山水城市[D];东南大学;2004年
7 牛雄;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南宁特大城市空间结构研究[D];清华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彦强;兰州城市空间结构演变分析及绩效评价[D];兰州大学;2012年
2 石会娟;“破”与“立”[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3 杨静秋;长春市城市空间结构调控与优化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马杰;长春市城市空间结构历史演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王群力;基于城市功能扩散的长春市城市空间结构规划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杨林红;遂宁市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交通的协调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7 高洁;现代城市化进程中淄博市城市空间结构发展初探[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8 刘宇;基于交通效率的西安城市空间结构与交通组织[D];长安大学;2010年
9 胡桥;上海市工业用地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10 李传斌;西安市城市空间结构演替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5686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568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