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非饱和土刚性挡墙抗倾覆临界嵌固深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20 20:21

  本文关键词:非饱和土刚性挡墙抗倾覆临界嵌固深度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土力学 非饱和土 基坑挡墙 临界嵌固深度 中间主应力 强度非线性


【摘要】:基坑周围土体实际处于非饱和状态,忽略基质吸力的饱和土挡墙抗倾覆设计不合理。基于非饱和土的平面应变抗剪强度统一解,考虑非饱和土强度的中间主应力效应和非线性,利用力矩相等推导基质吸力均匀和线性2种分布下基坑刚性挡墙的抗倾覆临界嵌固深度方程,给出工程应用步骤,并得到新提出的抗倾覆临界嵌固系数的参数影响特性。所得结果为系列化的有序解答,具有广泛的理论意义和很好的适用性。研究表明:基坑刚性挡墙抗倾覆设计的强度理论效应明显,考虑中间主应力效应可以更加发挥非饱和土体的强度潜能;基质吸力及其分布对抗倾覆临界嵌固系数具有显著影响,应合理假定基质吸力分布并采取工程措施确保其稳定存在;处理非饱和土强度非线性影响有2种方法,采用稳定较小吸力角的方法 1简单偏保守,采用分段双曲线吸力角的方法 2精确稍复杂,应正确认识高基质吸力对非饱和土强度及其结构设计的双重影响。
【作者单位】: 长安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关键词】土力学 非饱和土 基坑挡墙 临界嵌固深度 中间主应力 强度非线性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202191)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14M562358)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项目(2014JQ7290)
【分类号】:TU432
【正文快照】: 1引言饱和土可以看成是非饱和土的特例,但非饱和土与饱和土在力学特性上存在很大差别[1-2]。已有非饱和土的真三轴试验[3-7]表明:中间主应力对非饱和土的强度具有显著影响。挡墙的抗倾覆稳定性是现代复杂基坑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施工时常采用坑外井点降水或坑内降水等措施,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剑敏,李广信,王成华;非饱和土基质吸力对基坑支护计算的影响[J];工业建筑;2003年07期

2 张常光;赵均海;张冬芳;;非饱和土强度非线性及对被动土压力的影响[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4期

3 尚军;考虑非饱和土强度理论的水泥搅拌桩挡土墙结构稳定分析研究[J];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4 张常光;曾开华;赵均海;;非饱和土临界荷载和太沙基极限承载力解析解[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12期

5 邢义川,谢定义,汪小刚,李振;非饱和黄土的三维有效应力[J];岩土工程学报;2003年03期

6 邵生俊;罗爱忠;邓国华;潘德勇;;一种新型真三轴仪的研制与开发[J];岩土工程学报;2009年08期

7 张常光;胡云世;赵均海;;平面应变条件下非饱和土抗剪强度统一解及应用[J];岩土工程学报;2011年01期

8 俞茂宏;岩土类材料的统一强度理论及其应用[J];岩土工程学报;1994年02期

9 卢肇钧,吴肖茗,孙玉珍,尹巍;膨胀力在非饱和土强度理论中的作用[J];岩土工程学报;1997年05期

10 于清高;邵生俊;佘芳涛;张建辉;;真三轴条件下Q_2黄土的破坏模式与强度特性研究[J];岩土力学;2010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小荣;雷劲松;卢学松;罗文霞;;高层建筑沉降观测数据处理与分析新方法[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3期

2 王仕传;程桦;;考虑位移影响刚性挡土墙主动土压力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6期

3 杨智良,王强,邱磊;深层搅拌桩的设计方法分析[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3期

4 邵艳;;探讨《规范》确定地基承载力的方法[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6期

5 王仕传;程桦;;位移对刚性挡土墙被动土压力分布的影响[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6 王仕传;;土力学教学中的有效应力原理[J];安徽建筑;2010年04期

7 齐娜;王玉杰;张心平;成晨;杨晓梅;储小院;;重庆缙云山不同林地类型土壤的抗剪强度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6期

8 陈郁,李永盛;基坑开挖卸荷引起下卧隧道隆起的计算方法[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年01期

9 王仕传;凌建明;;刚性挡土墙非线性主动土压力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02期

10 颜昌武;曾祥勇;邓安福;;矩形浅基础作用下层状地基的非线性数值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Estimation of the Passive Earth Pressure with Inclined Cohesive Backfills:the Effect of Intermediate Principal Stress is Considered[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届(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中)[C];2012年

2 ;Estimation of the Active Earth Pressure with Inclined Cohesive Backfills:the Effect of Intermediate Principal Stress is Considered[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届(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中)[C];2012年

3 余文龙;;关于“非饱和土抗剪强度及土压力统一解”的讨论[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届(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中)[C];2012年

4 俞茂宏;廖红建;龚晓南;唐春安;胡小荣;;20世纪在中国的强度理论发展和创新[A];“力学2000”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5 俞茂宏;;古建筑结构研究的历史性、艺术性和科学性[A];工程力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郑颖人;高红;冯夏庭;;材料强度理论的讨论[A];第一届全国岩土本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姚仰平;侯伟;罗汀;王乃东;孔玉侠;;统一硬化模型[A];第一届全国岩土本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宋丽;廖红建;韩剑;;软岩三维统一弹粘塑性本构模型[A];第一届全国岩土本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夏桂云;Yoshimine M;宋丽;;统一强度理论对土质材料的实验验证和对比[A];第一届全国岩土本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罗炜桓;;复合材料损伤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一)[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艾尚茂;管土耦合边界下海底悬跨管道涡激振动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温世亿;膨胀土渠坡若干关键技术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3 康富中;深埋超大规模地下铁路车站结构方案及关键支护参数优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4 王雯璐;侧填荷载对高填方涵洞地基承载力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1年

5 石少敏;大连龙畔金泉振冲桩复合地基压缩模量计算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潘天娓;浅海重力式平台结构静动力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7 王华;植被护坡根系固土及坡面侵蚀机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8 吴丽君;高速铁路非饱和土固结压缩特性及地基加固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9 王红胜;沿空巷道窄帮蠕变特性及其稳定性控制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10 郑冰;多元复合地基与筏形基础及上部结构共同作用分析[D];重庆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志龙;中置集中荷载作用下FRP筋混凝土双向板冲切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2 华承博;新型土工平面应变仪的开发与研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汤德亮;冷弯薄壁型钢—混凝土组合梁受力性能分析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4 李建华;降雨条件下膨胀土与土钉支护结构相互作用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5 葛华;澜沧老厂铅矿软岩巷道变形机理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6 王建国;石灰岩岩体质量分类与抗剪强度取值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7 杨国顺;井峪沟尾矿坝稳定性分析[D];沈阳建筑大学;2011年

8 王晓蕾;延吉盆地强膨胀软岩强度特性及其本构关系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9 刘春杰;非饱和土坡稳定性有限元分析与计算[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10 刘长玲;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渗透与湿陷变形规律及湿陷性评价方法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聚云;赵锡宏;杨熙章;董建国;;真三轴仪的研制及其试验方法[J];大坝观测与土工测试;1992年05期

2 姚攀峰,张明,戴荣,张振刚;非饱和土的广义朗肯土压力[J];工程地质学报;2004年03期

3 邢义川,谢定义,李振;非饱和黄土的破坏条件[J];工程力学;2004年02期

4 俞茂宏,曾文兵;工程结构分析新理论及其应用[J];工程力学;1994年01期

5 许东俊;耿乃光;;岩石强度随中间主应力变化规律[J];固体力学学报;1985年01期

6 马少坤;扈萍;秦会来;;刚柔性条形基础下非饱和土地基的承载特性[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7 朱俊高,卢海华,,殷宗泽;土体侧向变形性状的真三轴试验研究[J];河海大学学报;1995年06期

8 俞茂捫 ,何丽南 ,宋凌宇;双剪应力强度理论及其推广[J];中国科学(A辑 数学 物理学 天文学 技术科学);1985年12期

9 周安楠;姚仰平;;侧压力系数对临界荷载的影响分析[J];建筑结构;2005年12期

10 俞茂捫,何丽南,刘春阳;广义双剪应力屈服准则及其推广[J];科学通报;1992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邢义川;非饱和土的有效应力与变形——强度特性规律的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罗爱忠;新型真三轴仪调试及重塑黄土强度变形特性的试验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查甫生;刘松玉;杜延军;崔可锐;;非饱和黏性土的电阻率特性及其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07年08期

2 曹雪山;殷宗泽;凌华;;非饱和土受压变形的简化计算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8年01期

3 李雄威;冯欣;陈建斌;;大气作用下非饱和土湿热性状的计算模型与分析[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4 李顺群;肖成志;吕毅兰;魏超5;;粒间吸引力对非饱和土变形及强度的影响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08年06期

5 汪东林;栾茂田;杨庆;;非饱和土本构模型在预测地表沉降中的应用[J];岩土力学;2008年12期

6 卢应发;吴延春;杨丽平;崔玉军;;非饱和土热力学参数确定的探讨[J];岩土力学;2008年07期

7 周雷;张洪武;;非饱和土化学-塑性耦合本构行为的数值模拟[J];岩土力学;2009年07期

8 曹雪山;殷宗泽;;非饱和土二维固结简化计算的研究[J];岩土力学;2009年09期

9 刘卫国;;非饱和土工程性质研究进展[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0年06期

10 陈勇;刘德富;王世梅;田东方;;三维非饱和土滑坡稳定性影响因素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0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泽佳;李锡夔;;非饱和土化学-水力-力学耦合行为数值模拟[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2 卞祚庥;白云;叶为民;陈宝;朱合华;;非饱和土的土水特征曲线[A];2004年度上海市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韦昌富;李幻;王吉利;;考虑弹塑性变形和毛细循环滞回的非饱和土本构模型[A];第一届全国岩土本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孙德安;;非饱和土的水力和力学性状耦合的弹塑性模拟[A];第一届全国岩土本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陈正汉;;非饱和土的理论与实践[A];“力学2000”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6 张丙印;王昆泰;;非饱和土污染物抽气清除法及有限元模型[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3年

7 王成华;李广信;王真;;确定非饱和土渗透系数的间接方法简评[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3年

8 李向东;罗晓辉;吴瑞麟;;非饱和土损伤模型与应用[A];第16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7年

9 赵成刚;蔡国庆;;非饱和土广义有效应力原理[A];第一届全国岩土本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涂平晖;赵慧丽;张弥;;饱和度的变化对非饱和土抗剪强度参数影响的试验研究[A];第十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晓冬 阳雄 郑明朗;陈正汉:厚木板钻二十年[N];科技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艳;非饱和土的广义有效应力原理及其本构模型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2 凌华;非饱和土强度变形实用计算方法[D];河海大学;2006年

3 徐炎兵;非饱和土两相流模型及其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8年

4 蔡国庆;基于多孔介质理论的土体多场耦合模型及其在非饱和土本构建模中的应用[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5 徐明江;非饱和土地基与基础的动力响应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李幻;考虑任意干湿循环变化历史的非饱和土本构理论[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10年

7 韩晓雷;非饱和沙漠地基土的理论和工程应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8 汪东林;非饱和土体变试验研究及其在地面沉降中的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9 吴丽君;高速铁路非饱和土固结压缩特性及地基加固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10 苏万鑫;非饱和土一维固结理论的解析与数值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小明;基于细观破损原理的结构性非饱和土本构模型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2 季李通;非饱和土强度与非线性模型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3 李帅;三峡库区非饱和土变形和强度特性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4 刘海宁;黄河下游堤防非饱和土边坡稳定性分析[D];华北水利水电学院;2004年

5 刘斌;考虑非饱和土效应的基坑与边坡性状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6 胡记磊;非饱和土渗透数值计算及模拟公式研究[D];沈阳大学;2012年

7 邓猛;考虑气相硬化影响的非饱和土本构模型试验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8 王娜;基于广义有效应力的非饱和土本构模型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9 赵晓霞;新型非饱和土稳态渗流试验装置的研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10 张桂满;土水特征曲线滞回循环对非饱和土强度影响模拟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5698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5698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1db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