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心剪力墙性能的试验研究
本文关键词:夹心剪力墙性能的试验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木结构 夹心剪力墙 双剪连接 钉节点 侧向承载力 极限位移 耗能 延性
【摘要】:本文对8片夹心剪力墙和2片标准剪力墙进行单调加载和往复加载试验,研究其抗剪强度、弹性抗侧刚度、耗能能力、极限位移、延性系数等性能。夹心剪力墙是通过对标准剪力墙的结构形式进行改进得到的,将原来钉节点的单剪连接改为双剪连接。试验结果对比分析得到,夹心剪力墙的抗剪性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夹心剪力墙的抗剪强度和耗能能力分别是标准剪力墙的抗剪强度和耗能能力的2倍和4倍以上。试验还发现板厚度的改变,对提高抗剪强度和其它各项参数的影响不明显,双排钉夹心剪力墙的承载能力仅比单排钉夹心剪力墙的承载能力提高约30%,由于双排钉夹心剪力墙的破坏模式为OSB板破坏,从而导致双排钉夹心剪力墙中钉节点的承载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为了深入研究夹心剪力墙的性能和预测不同类型板材的抗剪强度,本文还对60个双剪连接钉节点进行试验研究,试验结果显示随着板材厚度增加,钉节点的承载力提高幅度在10%以内,影响并不明显,这与夹心剪力墙的试验结果相似。板材类型的变化对钉节点的受力性能影响明显,北美OSB板制作的钉节点的受力性能最好。根据夹心剪力墙和钉节点试验研究的结果,利用已有的理论计算模型,验证了塑性法能够较好的预测夹心剪力墙的承载力,通过试验值和计算值的对比,对公式进行修正,使预测的准确性更高,利用修正后的公式预测了不同板材制作的夹心剪力墙的承载力。本文还根据美国和加拿大的侧向变形计算公式,结合夹心剪力墙的实际变形情况,得到了夹心剪力墙荷载-位移关系的拟合曲线,并与试验得到的荷载-位移曲线进行对比。结果显示,拟合曲线在荷载较小时,拟合效果较好,随着荷载增加,拟合曲线的变形小于试件的实际变形,这是由于没有拟合下降段。
【关键词】:木结构 夹心剪力墙 双剪连接 钉节点 侧向承载力 极限位移 耗能 延性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398.2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0
- 第一章 绪论10-17
- 1.1 概述10
- 1.2 夹心剪力墙的研究意义10-11
- 1.3 木结构剪力墙研究概述11-16
- 1.3.1 国内外剪力墙研究现状11-14
- 1.3.2 国内外钉节点研究现状14-15
- 1.3.3 国内外钉节点和木结构剪力墙理论研究现状15-16
- 1.4 研究内容和目的16-17
- 第二章 夹心剪力墙试验及分析17-34
- 2.1 试验材料17
- 2.2 试验方案及试件的设计和制作17-21
- 2.3 试验设备和加载方案21-23
- 2.3.1 试验设备21-22
- 2.3.2 加载方案22-23
- 2.4 破坏模式和荷载-曲线分析23-27
- 2.4.1 墙体破坏模式23-25
- 2.4.2 曲线形态分析25-27
- 2.5 试验数据分析27-33
- 2.5.1 夹心剪力墙和标准剪力墙对比30-31
- 2.5.2 使用不同厚度OSB板的夹心剪力墙对比31-32
- 2.5.3 单排钉夹心剪力墙和双排钉夹心剪力墙对比32-33
- 2.6 本章小结33-34
- 第三章 钉节点试验研究及分析34-47
- 3.1 引言34
- 3.2 试验材料34-35
- 3.3 试验方案及试件设计和制作35-36
- 3.4 试验设备和加载方案36-37
- 3.5 破坏模式37-39
- 3.6 试验结果分析39-46
- 3.6.1 最大荷载42-43
- 3.6.2 初始刚度43-44
- 3.6.3 极限位移44-45
- 3.6.4 延性45-46
- 3.7 本章小结46-47
- 第四章 钉节点承载力与剪力墙承载力的联系47-58
- 4.1 夹心剪力墙抗剪强度的计算方法47-52
- 4.1.1 线弹性法计算夹心剪力墙承载力47-49
- 4.1.2 塑性法计算夹心剪力墙承载力49-50
- 4.1.3 塑性法修正和夹心剪力墙承载力的预测50-52
- 4.2 夹心剪力墙荷载-位移曲线的公式52-56
- 4.2.1 钉节点荷载-位移关系拟合曲线52-54
- 4.2.2 夹心剪力墙侧向变形计算54-56
- 4.3 本章小结56-58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58-60
- 5.1 结论58-59
- 5.2 展望59-60
- 参考文献60-63
- 致谢63-64
- 附录64-68
- 作者简介6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覃智;;框-剪结构中剪力墙的优化研究[J];中华建设;2008年12期
2 林光喜;安晓艳;;剪力墙的布置原则[J];林业科技情报;2008年03期
3 陈鹏;黄晓春;尹锐;;框架-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数量的优化分析[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4 朱孝弟;樊晓鹏;;框架-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的设计[J];河南建材;2010年05期
5 ;利用剪力墙加强的多层建筑的分析[J];建筑技术;1974年Z1期
6 蔡隆俊;框—剪结构抗震剪力墙数量的确定[J];广东土木与建筑;2000年06期
7 江彤;框架—剪力墙体系中剪力墙数量的优化[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8 徐善初,陆观宏;剪力墙施工中的结构构造问题[J];建筑技术;2001年02期
9 陈永利,万会国,田稳苓,王新毅;保温模块带孔剪力墙非线性有限元分析[J];土工基础;2004年05期
10 任宇,沙原;框剪结构中剪力墙的设计[J];山西建筑;2005年1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爱群;程文襄;曹征良;丁大钧;;新型低剪力墙的非线性有限元与耗能分析[A];第五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二卷)[C];1996年
2 王激扬;河野进;;水平力作用下多层带框架剪力墙的试验与剪力传递分离度模型研究[A];第六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峡两岸地震工程青年学者研讨会论文集(Ⅱ)[C];2012年
3 陶松平;姜维山;梁兴文;;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剪力墙受弯承载力研究[A];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应用——第六届全国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4 蒋欢军;吕西林;;沿竖向耗能剪力墙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A];第六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二卷)[C];1997年
5 康胜;叶列平;;双功能开缝剪力墙弹性状态受力分析[A];第七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1998年
6 田永清;田琦;;砌体剪力墙与框架结构在抗震中的相互耦合[A];山东建筑学会成立50周年优秀论文集[C];2003年
7 赵作周;柯江华;钱稼茹;;分布钢筋对剪力墙受力性能的影响[A];第17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8年
8 李思明;金国芳;吕西林;;钢筋混凝土带缝剪力墙模型试验与研究[A];第三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1994年
9 张剑涛;边保林;邵弘;金新阳;;剪力墙组合配筋校核及计算[A];第十三届全国工程建设计算机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10 张剑涛;边保林;邵弘;金新阳;;剪力墙组合配筋校核及计算[A];计算机技术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第十三届全国工程建设计算机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所顾问总工蔡益燕;钢结构住宅设计中的若干问题[N];中国建设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雁;木框架剪力墙受力性能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3年
2 李少云;带竖缝剪力墙及其结构控制性能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198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寒阳;压弯作用下组合梁斜拉桥桥面板剪力滞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2 彭启冬;钢管高强混凝土剪力墙设计方法与性能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3 汤强;剪力墙混凝土施工质量管理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6年
4 樊周正;内置型钢剪力架方钢管混凝土板柱节点性能研究[D];重庆大学;2016年
5 范晓南;底部加强SRC中高剪力墙抗震性能改进措施试验研究[D];重庆大学;2016年
6 卢凯;夹心剪力墙性能的试验研究[D];苏州科技大学;2016年
7 周丽娜;高木剪力墙抗侧性能有限元分析[D];同济大学;2008年
8 胡强;高层建筑复杂截面剪力墙配筋设计[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9 魏巍;稳健设计在低剪力墙抗剪强度分析中的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10 冯志荣;大开孔木框架剪力墙受力性能研究[D];扬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5710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5710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