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温度及水化时间效应的水泥浆液流变特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考虑温度及水化时间效应的水泥浆液流变特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建筑材料 水泥浆液 温度效应 流变特性 水化时间
【摘要】:浆液的流变类型是研究注浆扩散模型的基础,采用旋转黏度计对不同水灰比、温度及水化时间条件下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浆液的流变特性进行测试。结果表明:(1)在20℃~50℃范围内,不同水灰比的水泥浆液,同级剪切速率下温度对剪切力的影响有所不同。水灰比为0.5,0.7的浆液在同级剪切速率下,剪切力随温度增加而增大,且比较显著;而对水灰比1.0,1.5,2.0的浆液,在同级剪切速率下,剪切力均随着温度增加而减小,温度对水灰比为1.0的浆液的剪切力的影响最小。(2)搅拌状态下浆液在同级剪切速率下的剪切力均随着水化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且温度越高,剪切力增加的幅度越大。(3)在20℃~50℃范围内,各特定水灰比浆液的流变模式并未随温度、水化时间发生显著的改变。(4)水灰比对水泥浆液的流型起主导控制作用。水灰比为0.5,0.7的浆液表现出具有屈服应力的幂律流体模式,其屈服应力、稠度系数随着温度、水化时间增加而增长,而流变指数随温度、水化时间的增加而减小;对水灰比为0.7的浆液,其剪切力 剪切速率的非线性关系并不显著,可将其简化采用宾汉流变模式近似描述,其拟合结果与测试数据点仍具有较高的相关性,水灰比为1.0的浆液为具有屈服应力的宾汉流体,但是屈服应力较小,可以近似为牛顿流体,采用牛顿流变方程描述其流变特性;水灰比1.5,2.0的水泥浆液则表现出牛顿流体特征;水灰比1.0,1.5,2.0的水泥浆液,其动力黏度随着温度的增加逐渐减小,但随着水化时间的增加而增大。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建筑材料 水泥浆液 温度效应 流变特性 水化时间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130742) 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KZZD EW 05 03) 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41202224)
【分类号】:TU528
【正文快照】: 1引言水泥浆液的流变特性对水泥浆液迁移扩散有着重要影响[1-2],是研究浆液迁移扩散模型的前提条件,同时也是指导现场注浆合理设计水泥浆水灰比、注浆压力、时间及注浆工艺的依据[3],其对浆液扩散迁移具有实质性的影响。流体的流变特性与其组成成分[4-6]、温度等[7-9]众多因素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培铭;丰曙霞;刘贤萍;;水泥水化程度研究方法及其进展[J];建筑材料学报;2005年06期
2 徐润,左永江;粘土水泥浆性能及其堵水机理的研究[J];煤炭学报;1996年06期
3 张金接;稳定性水泥浆体在岩体裂隙中的流动性能及其灌浆技术[J];水利学报;1993年07期
4 张民庆;张文强;孙国庆;;注浆效果检查评定技术与应用实例[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S2期
5 薛翊国;李术才;苏茂鑫;张宵;赵岩;许振浩;李志鹏;张功实;;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涌水断层注浆效果综合检验方法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07期
6 阮文军;注浆扩散与浆液若干基本性能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5年01期
7 刘健;刘人太;张霄;李术才;;水泥浆液裂隙注浆扩散规律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2年1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卓越;王梦恕;孙国庆;杜欣;;浅埋隧道下穿越浅基础建筑物注浆保护技术[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2 孙锋;陈铁林;张顶立;张中检;李鹏飞;;基于宾汉体浆液的海底隧道劈裂注浆机理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3 郑长成;;灌浆压力对裂隙岩体可灌性的影响分析[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4 罗忠涛;马保国;李相国;王信刚;王迎斌;;无机硅铝质胶凝材料活性评定方法分析[J];材料导报;2009年01期
5 马振珠;岳汉威;宋晓岚;;水泥水化过程的机理、测试及影响因素[J];长沙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6 何智海;钱春香;钱桂枫;孟凡利;程飞;高祥彪;庄园;;聚乙烯醇纤维和减缩剂对等强度混凝土徐变性能的影响[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S2期
7 郭密文;隋旺华;;高压环境条件下注浆模型试验系统设计[J];工程地质学报;2010年05期
8 朱元武;刘钟;刘春香;于淑雯;;采空区加固注浆施工技术应用研究[J];工程勘察;2009年10期
9 郭小红;王梦恕;;厦门翔安海底隧道F1风化深槽注浆加固技术[J];中国工程科学;2011年09期
10 何涛;王中文;钟建锋;陈晓芳;;丁苯聚合物乳液对水泥性能影响研究[J];公路;2011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丰曙霞;王培铭;刘贤萍;;煤矸石对水泥熟料水化促进作用及机理研究[A];中国硅酸盐学会水泥分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陈伟;王兵和;曾俊杰;;粉煤灰水泥浆体凝结硬化过程的连续监测[A];中国硅酸盐学会水泥分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路根奎;;裂隙煤岩体注浆材料优化设计研究[A];西部矿山建设工程理论与实践[C];2009年
4 陈振国;;粘土水泥浆地面预注浆发展与展望[A];矿山建设工程技术新进展——2009全国矿山建设学术会议文集(下册)[C];2009年
5 卓越;王Y"恕;[kWav;;浅埋隧道下穿浅基础建筑物注浆保护技术[A];第八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与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李利平;李术才;张庆松;崔金声;许振浩;李钊;;一种新型高分子注浆材料的试验研究[A];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7 黄华元;范成洲;王发林;王定贤;刘振兴;丁伯成;王香丽;;钻孔透水率与气体渗透率对应关系试验[A];第3届全国工程安全与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8 魏新江;洪杰;魏纲;;双圆盾构隧道同步注浆扩散及环向压力研究[A];第3届全国工程安全与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9 黄华元;胡永乐;丁伯成;牛冠毅;范成洲;王发林;刘振兴;;注浆对某岩层钻孔气渗性的影响试验[A];第3届全国工程安全与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10 湛铠瑜;;光滑与粗糙单裂隙动水注浆对比试验[A];第3届全国工程安全与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健;桩端后注浆浆液扩散机理及残余应力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2 王琳;基于计算智能的水泥水化过程建模方法与关键技术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周立霞;西北戈壁地区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1年
4 王遇国;岩溶隧道突水灾害与防治研究[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0年
5 管学茂;超细高性能灌浆水泥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6 杜长学;铝土矿矿泥物理力学性质及固化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7 冯志强;破碎煤岩体化学注浆加固材料研制及渗透扩散特性研究[D];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07年
8 陈瑜;公路隧道高性能多孔水泥混凝土路面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9 郭晓刚;高面板坝趾板基础高压灌浆技术及其智能预测与控制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8年
10 和法国;交河故城崖体裂隙灌浆加固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经纬;粘土固化浆液力学性能研究及在岩溶坝区防渗帷幕中的应用效果模拟[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吕奇峰;隧道内定向诱导劈裂注浆机理及其配套检测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3 赵三青;粘土固化注浆胶结复合体力学性能研究[D];武汉工业学院;2010年
4 何尽川;澜沧铅锌矿凝灰岩软岩巷道破坏机理分析及支护参数优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5 王晓亮;C_3S电热辅助微波法制备及其水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6 耿海宁;混凝土显微结构与耐久性的关系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7 吕纬;浅埋暗挖含水砂层隧道围岩稳定性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
8 何凡;聚合物改性水泥基修补材料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9 勾成福;水泥—石灰粉—矿粉复合胶凝体系收缩性能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10 李瑞;注浆技术在砂砾石地层定(导)向钻进施工中的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贵生,董桂华;岩体裂隙对帷幕灌浆的影响[J];东北水利水电;2004年05期
2 杨峰;王鹏越;;地质雷达检测路基注浆效果技术方法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6年12期
3 童立元,邱钰,杜广印,黄卫,刘松玉;高速公路下伏多层采空区注浆充填法治理试验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2年05期
4 施惠生,方泽锋;粉煤灰对水泥浆体早期水化和孔结构的影响[J];硅酸盐学报;2004年01期
5 张谦 ,宋亮 ,李家和;水泥水化热测定方法的探讨[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1年06期
6 郭陕云;;关于我国海底隧道建设若干工程技术问题的思考[J];隧道建设;2007年03期
7 盛智平;刘庆丰;郑文军;;武广客运专线岩溶注浆效果分析[J];路基工程;2007年03期
8 王玉钦;冀焕军;杨永利;;煤矿井下动水注浆堵水实践[J];煤炭科学技术;2007年02期
9 曹胜根,刘长友;高档工作面断层破碎带顶板注浆加固技术[J];煤炭学报;2004年05期
10 薛翊国;李术才;赵岩;苏茂鑫;李为腾;丁志海;;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F_(4-4)含水断层注浆前后TSP探测分析[J];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2009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符平;杨晓东;;时变性水泥浆液在粗糙随机裂隙中的扩散规律研究[J];铁道建筑技术;2011年09期
2 于占新;水泥浆液的基本性状及固化原理[J];东北水利水电;2000年08期
3 李志成;;对圆管中水泥浆液两相流的一些讨论[J];西部探矿工程;2006年07期
4 吴景华;王福平;张承久;于殿奎;;SS-1型可控水泥浆液的研制[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5 李旺雷;控制性水泥灌浆工艺[J];中国乡镇企业技术市场;2003年08期
6 戴良缘;杨博进;胡持;王志佳;张建经;;新型轻质注浆材料——PE-水泥浆液的应用研究[J];铁道建筑;2013年11期
7 金其军;汪邦坤;徐志;王敬堂;;玻璃纤维提高水泥浆液强度及对锚杆承载性能的影响[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8 代国忠;王英;金其军;;纤维提高水泥浆液强度及对锚杆承载性能影响的研究[J];混凝土;2008年08期
9 ;氰凝—水泥浆液的补强性能[J];水运工程;1977年06期
10 ;用氰凝水泥浆液补强[J];冶金建筑;197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聂琼;姜玉松;;纯水泥浆液稳定性试验研究[A];地基基础工程与锚固注浆技术:2009年地基基础工程与锚固注浆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符平;杨晓东;;灌浆水泥浆液结石强度计算方法研究[A];中国水利学会地基与基础工程专业委员会第十一次全国学术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符平;杨晓东;;岩体裂隙水泥浆液扩散计算方法研究[A];中国水利学会地基与基础工程专业委员会第十一次全国学术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Ulf Hakansso;姜斌;;水泥浆液的流变性性能——量测技术和影响因素[A];岩石与混凝土灌浆译文集[C];1995年
5 代国忠;许国敏;;灌浆锚杆水泥浆液材料改性及劈裂注浆工艺的试验研究[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一届、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工程研究所;受灾渔池修复技术[N];中国渔业报;2008年
2 张扬 上海东方明珠置业有限公司;三轴工法搅拌桩在基坑工程的应用[N];建筑时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肖银武;缓凝水泥浆液性能的试验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3年
2 饶香兰;稳定水泥浆的研究与应用[D];中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5841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5841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