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成都市郊野公园边缘空间分布特征及优化策略

发布时间:2017-07-29 16:38

  本文关键词:成都市郊野公园边缘空间分布特征及优化策略


  更多相关文章: 郊野公园 边缘空间 成都市 空间结构 优化配置


【摘要】: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激活了城乡结合地带的发展,郊野公园作为城乡接触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成为关注新热点。郊野公园处于激变的环境中,发挥着城市公园不能比拟的重要功用,其边缘空间作为园区最敏感的区域,更是能量集聚、矛盾突出的前沿阵地。本文以郊野公园边缘空间为研究对象,选取成都市十大郊野公园作为实例,在明确“郊野公园”与“边缘空间”两个关键概念后,定义郊野公园边缘空间的概念与范围,从空间类型、限定方式、构成要素、功能特性、视觉形态、心理感知、使用评价等主、客观七个方面对成都市郊野公园内边缘空间进行研究分析,得出郊野公园内边缘空间引导行为的聚集与分散,起到传送作用。通过园区周边环境的解析与外边缘空间的时空对比对成都市郊野公园外边缘空间进行分析研究,发掘其变化趋势与影响因素,得出郊野公园外边缘空间引导资源与能量的聚集与分散,起到配置作用。最后总结得出郊野公园内边缘空间的优化策略和郊野公园外边缘空间对城市边缘空间规划设计的启发,并对郊野公园边缘空间的影响因素进行思考与讨论。本文得到的具体结论如下:(1)“点”状、“线”状和“面”状边缘空间是成都市郊野公园内边缘空间的三大类型;平面要素限定与垂直要素限定是成都市郊野公园内边缘空间的两大限定方式;成都市郊野公园内边缘空间的主要构成要素是园林元素和重要节点。(2)公共开敞性与生态共融性在成都市郊野公园边缘空间特性中表现最为明显,这说明郊野公园及其边缘空间具有生态环境构成丰富、绿色公共空间开敞的特点,这也是与城市公园的主要差异之处。(3)醒目、连续、开敞、单调、丰富是人们对成都市郊野公园边缘空间形态的感知评价;悠闲、安静、有趣、喧闹是人们对成都市郊野公园边缘空间环境氛围的感知评价;热闹、冷清、漂亮是人们对成都市郊野公园边缘空间活力的感知评价。园区性质定位、地理区位、活动开展、景观环境、界定形式、面积大小、打造规模与发展方向、主题特色、门槛设置与人流量、到访目的与期望值等是人对成都市郊野公园边缘空间的感知评价结果的影响因素。(4)成都市现存郊野公园整体呈环状分布在成都主城区周围,作为城市边缘空间的重要组成,对主城区形成了绿色包裹。园区外边缘空间环境主要组成有:农田、荒地、水系、商业住宅区、工业园区,总体以自然环境为主。园区外边缘空间与周围空间环境的连接方式有:自然延伸、相互渗透、人为隔离、范围限制、直接接触。区域发展规划是成都市郊野公园外边缘空间变化发展的主要原因,园区性质定位是次要影响原因。郊野公园所处城乡结合部,变化激烈,其外边缘总体变化趋势是原生自然环境减少、人工环境增多,自然环境逐渐被人工环境侵蚀。(5)郊野公园内边缘空间引导行为的聚集与分散,起到传送作用;郊野公园外边缘空间引导资源与能量的聚集与分散,起到配置作用。(6)提出郊野公园内边缘空间优化策略,主要内容包括:挖掘潜在边缘空间,提升空间品质;保护原生自然环境,打造野生景观;创建有效边缘空间,实现空间利用;增强边缘辨识度,营造空间归属感;提高边缘可达性,合理构建游径;关注边缘细节处理,丰富空间体验。得到郊野公园外边缘空间研究对城市边缘空间规划设计的启发,共三大点:尊重自然原生环境,控制人工环境;考虑规划长远性,减少政策断层变更;打破不公平,实现资源共享。
【关键词】:郊野公园 边缘空间 成都市 空间结构 优化配置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986.5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1 绪论11-30
  • 1.1 研究背景11-12
  • 1.2 文献综述12-23
  • 1.2.1 相关概念12-15
  • 1.2.2 边缘空间的研究进展15-20
  • 1.2.3 郊野公园的研究进展20-23
  • 1.3 研究意义23-25
  • 1.4 研究范围与内容25-26
  • 1.4.1 研究范围25
  • 1.4.2 研究内容25-26
  • 1.5 研究方法26-28
  • 1.5.1 文献研究26
  • 1.5.2 实地调研26-27
  • 1.5.3 问卷访谈27
  • 1.5.4 语义差别27
  • 1.5.5 归纳演绎27
  • 1.5.6 交叉学科27-28
  • 1.6 技术路线28-30
  • 2 成都市郊野公园概况30-32
  • 2.1 成都市郊野公园建设状况30-31
  • 2.2 成都市十大郊野公园31-32
  • 3 成都市郊野公园内边缘空间32-86
  • 3.1 成都市郊野公园内边缘空间类型的分析32-41
  • 3.1.1 “点”状边缘空间32-35
  • 3.1.2 “线”状边缘空间35-38
  • 3.1.3 “面”状边缘空间38-41
  • 3.2 成都市郊野公园内边缘空间限定方式的分析41-46
  • 3.2.1 由平面要素进行限定41-44
  • 3.2.2 由垂直要素进行限定44-46
  • 3.3 成都市郊野公园内边缘空间要素组成的分析46-59
  • 3.3.1 园林组成要素46-55
  • 3.3.2 重要节点55-59
  • 3.4 成都市郊野公园内边缘空间的功能与特性59-66
  • 3.4.1 成都市郊野公园内边缘空间功能59-62
  • 3.4.2 成都市郊野公园内边缘空间特性62-66
  • 3.5 成都市郊野公园内边缘空间中的行为活动66-84
  • 3.5.1 行为活动类型66-68
  • 3.5.2 内边缘空间的感知评价68-71
  • 3.5.3 内边缘空间使用评价71-78
  • 3.5.4 边缘空间尺度与视觉形态的关系78-81
  • 3.5.5 内边缘空间与行为空间的关系81-84
  • 3.6 郊野公园内边缘空间引导行为聚散84-86
  • 4 成都市郊野公园外边缘空间86-103
  • 4.1 成都市郊野公园外边缘空间的环境构成86-92
  • 4.2 成都市郊野公园外边缘空间的时空对比92-103
  • 4.2.1 北湖公园93-94
  • 4.2.2 十陵青龙湖公园94-95
  • 4.2.3 成都大熊繁育研究基地95-96
  • 4.2.4 金沙遗址博物馆公园96-97
  • 4.2.5 幸福梅林97-98
  • 4.2.6 江安河生态公园98-99
  • 4.2.7 滨河公园99-100
  • 4.2.8 两河森林公园100-101
  • 4.2.9 青羊绿舟公园101-102
  • 4.2.10 民都公园102-103
  • 4.3 郊野公园外边缘空间引导资源聚散103
  • 5. 郊野公园边缘空间的营造103-110
  • 5.1 郊野公园内边缘空间的优化103-109
  • 5.1.1 优化原则104-105
  • 5.1.2 优化策略105-108
  • 5.1.3 优化思考108-109
  • 5.2 郊野公园外边缘空间研究对城市边缘空间规划设计的启发109-110
  • 6. 结论与思考110-115
  • 6.1 结论110-113
  • 6.1.1 成都市郊野公园内边缘空间的分布特征110-111
  • 6.1.2 成都市郊野公园外边缘空间的组成变化111
  • 6.1.3 郊野公园边缘空间引导的聚集与分散111
  • 6.1.4 成都市郊野公园边缘空间的感知结果111-112
  • 6.1.5 郊野公园边缘空间的优化策略及启发112-113
  • 6.2 思考113-115
  • 参考文献115-119
  • 致谢119-120
  • 附录1120-122
  • 附录2122-12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瑶;齐童;;北京市郊野公园游憩设施及游憩者行为偏好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2 王云海;沈一;;城市边缘空间的景观模式探索——以宜宾市南岸西区带状用地概念性设计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5期

3 向岚麟;朱克勤;;外部空间中边缘空间的形态构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6期

4 刘煜;;边缘空间与行为关系[J];山西建筑;2009年28期

5 孙琴;;郊野公园游客行为倾向分析——以吴淞口炮台湾公园调研为例[J];园林;2009年08期

6 薛华培;;城市边缘区的空间环境规划与设计[J];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7 张婷;车生泉;;郊野公园的研究与建设[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09年03期

8 刘晓惠;李常华;;郊野公园发展的模式与策略选择[J];中国园林;2009年03期

9 尚凤标;周武忠;;基于游憩者需求的郊野公园发展分析和体系构建[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10 李静;杨杰;张鑫;;园林中边缘空间的研究[J];山西建筑;2008年08期



本文编号:5901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5901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3f7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