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院经济视角下大房子村院落空间整合研究
本文关键词:庭院经济视角下大房子村院落空间整合研究
【摘要】:院落空间是构成农村人居环境的最基本单元,是农民生产生活的核心场所。我国农村院落与传统私家庭院和城市庭院不同,因其自身具有产居空间结合的特征,一直以来都较为注重追求经济效益。由其是随着我国乡村旅游业开发建设力度的加大,位于景区周边的村庄也受到景区建设的辐射影响而发展村庄自身的旅游业。发展旅游业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崛起,同时也给村庄的开发建设注入了新鲜的活力,村庄各个层次的空间分布和村民生产生活方式也开始向多元化的趋势发展,旅游发展与村庄建设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同时,伴随着开发机遇而来的挑战是,由于缺乏专门的规划管理,部分村庄空间和生产生活方式受到破坏和冲击,这些都使乡村院落出现了新的变化和新的问题。与此同时,宜居乡村建设的大力发展也为乡村院落的改变提供了契机。由于乡村旅游业的建设和发展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也会对院落空间的变迁发展产生影响,因此对于院落空间整合策略的提出不能仅从单一的视角出发。本文以村庄旅游业的发展为背景,以院落空间为研究对象,阐释乡村旅游业发展中大房子村院落空间独特的功能、文化、需求层次等构成要素及使用行为,总结出在乡村旅游影响下大房子村院落空间存在布局破碎化、环境单一化,功能定位不准确、文化发掘程度低,管理建设滞后、旅游服务质量低,旅游者参与程度弱等现状问题。以庭院经济的视角透视院落空间的变迁影响,从逐渐萌芽的起源阶段到诉求多样的分异阶段,在各个阶段中生产因素、政策因素和经济体制因素等三个因素对庭院经济起决定性作用从而影响院落空间的发展变化,使得村庄庭院经济与院落空间逐渐向立体化、多元化、资本化转变。结合理性小农和比较优势理论提出产业经济的整合策略,并结合场所理论和人居环境理论提出院落空间布局及空间内外景观等方面的整合策略。以此为依据对村庄院落空间整合模式提出构想,发掘不同类型院落的特质,提出空间整合目标、原则,并探索整合方法和路径,结合庭院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提出自给自足型、经济生产型、乡土体验型三种院落空间的整合模式。以此为基础,提出将院落空间拓展到群体模式进行整合的构想,形成居住结构组团化、产活功能一体化、景观类型田园化的组团式院落空间。旨在探索院落空间的宜居发展路径,在发展乡村旅游业的同时关注乡村人居环境,从而带动整个乡村聚落的有机更新。
【关键词】:乡村旅游 庭院经济 院落空间 空间整合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建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982.29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3
- 第一章 绪论13-21
- 1.1 研究背景13-14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14-15
- 1.2.1 研究目的14
- 1.2.2 研究意义14-15
- 1.3 相关概念界定15-18
- 1.3.1 庭院经济15-16
- 1.3.2 院落空间16-17
- 1.3.3 空间整合17-18
- 1.4 内容及方法18-20
- 1.4.1 研究内容18
- 1.4.2 研究方法18-20
- 1.5 研究框架20-21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与实践研究概述21-35
- 2.1 理论基础21-24
- 2.1.1 理性小农理论21
- 2.1.2 比较优势理论21-22
- 2.1.3 人居环境理论22-23
- 2.1.4 场所理论23-24
- 2.2 国内外研究概述24-30
- 2.2.1 乡村旅游的研究24-25
- 2.2.2 庭院经济的研究25-28
- 2.2.3 乡村院落的研究28-30
- 2.3 乡村院落发展庭院经济案例研究30-34
- 2.3.1 北京特色乡村旅游庭院经营模式30-31
- 2.3.2 海南省临高县乐豪村庭院种植模式31-32
- 2.3.3 宁波奉化滕头村庭院综合模式32-33
- 2.3.4 三峡库区庭院生态循环模式33-34
- 2.4 本章小结34-35
- 第三章 大房子村院落空间基本属性及现状问题35-61
- 3.1 村庄概况35-40
- 3.1.1 村庄区位条件分析35-37
- 3.1.2 村庄资源条件分析37-38
- 3.1.3 村庄旅游条件分析38-40
- 3.2 村庄院落空间构成要素研究40-50
- 3.2.1 功能要素40-45
- 3.2.2 文化要素45-48
- 3.2.3 需求层次要素48-50
- 3.3 村庄院落空间使用行为研究50-57
- 3.3.1 旅游者行为分析51-52
- 3.3.2 居住者行为分析52-57
- 3.4 村庄院落空间现状问题解析57-60
- 3.4.1 空间布局破碎化、环境单一化57-58
- 3.4.2 功能定位不准确、文化发掘程度低58-59
- 3.4.3 管理建设滞后、旅游服务质量低59-60
- 3.4.4 旅游者参与程度弱60
- 3.5 本章小结60-61
- 第四章 庭院经济视角对大房子村院落空间的透视61-79
- 4.1 庭院经济对院落空间的影响研究61-70
- 4.1.1 庭院经济对院落空间的纵向影响61-65
- 4.1.2 庭院经济对院落空间的横向影响65-70
- 4.2 大房子村庭院经济与院落空间发展趋势70-72
- 4.2.1 院落空间的缩减与立体化70-71
- 4.2.2 功能空间的分离与拓展71
- 4.2.3 经营活动的多元化71-72
- 4.2.4 院落空间的资本化72
- 4.3 大房子村院落空间整合前提72-74
- 4.3.1 院落空间整合目标72
- 4.3.2 院落空间整合原则72-73
- 4.3.3 院落空间整合路径73-74
- 4.4 大房子村院落空间整合内容74-78
- 4.4.1 院落产业经济整合74-75
- 4.4.2 院落空间布局整合75-77
- 4.4.3 院落内外景观整合77-78
- 4.5 本章小结78-79
- 第五章 大房子村院落空间整合模式79-107
- 5.1 自给自足型院落空间整合模式81-87
- 5.1.1 模式定位81
- 5.1.2 现状基础81-83
- 5.1.3 整合意向83-87
- 5.2 经济生产型院落空间整合模式87-93
- 5.2.1 模式定位87
- 5.2.2 现状基础87-89
- 5.2.3 整合意向89-93
- 5.3 乡土体验型院落空间整合模式93-100
- 5.3.1 模式定位93
- 5.3.2 现状基础93-94
- 5.3.3 整合意向94-100
- 5.4 院落空间整合模式的拓展100-106
- 5.4.1 院落空间群体整合模式构想100-101
- 5.4.2 院落空间群体整合条件研究101-102
- 5.4.3 院落空间群体整合组织手法102-106
- 5.5 本章小结106-107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107-109
- 6.1 结论107-108
- 6.2 不足与展望108-109
- 参考文献109-111
- 附录:院落空间调查问卷111-113
- 作者简介113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113-115
- 致谢115-11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勤,张一鸣;浅析外部居住环境空间中的院落空间[J];建筑知识;2005年03期
2 欧雷;;传统院落空间与现代建筑创作[J];山西建筑;2006年18期
3 杨海粟;;中国传统院落空间在当代语境下的转译[J];山西建筑;2009年34期
4 赵宝林;从住区院落空间到人性化空间的营造[J];山西建筑;2003年03期
5 欧雷;浅析传统院落空间[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5年05期
6 聂蕊;;融于城市环境中的当代院落空间设计[J];四川建筑;2006年S1期
7 钟洛克;;当代住宅的院落空间[J];重庆建筑;2006年11期
8 苏宏志;陈永昌;;城市成长中传统街、巷、院落空间的继承与发展研究[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9 颜红影;;传统院落空间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启示[J];宿州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10 马博华;孙文婧;;院落空间解析[J];美术大观;2012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天;徐波;;现代居住空间的传统解读——探索适宜人居住的现代院落空间[A];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2 刘瑛;李军环;;关中传统合院民居院落空间的再认识[A];第十五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惠琦;传统院落空间特征的现代建筑运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2 谬应航;基于传统院落空间的休闲商业街区建筑设计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3 张文静;韩城古城传统民居院落空间尺度的保护与延续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4 黄彩艳;当代巴渝院落空间视觉审美特征转向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5 程腾;院落空间的适宜性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6 孙兴龙;垂直院落的系统解析与生成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7 张宸铭;基于空间句法的河南传统民居院落空间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5年
8 谭笑;传统院落空间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中的实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9 肖焱文;湖南山地建筑院落空间设计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
10 韩茉;庭院经济视角下大房子村院落空间整合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6012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6012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