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青海群加国家森林公园规划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2 07:25

  本文关键词:青海群加国家森林公园规划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国家森林公园 规划研究 群加 青海


【摘要】:我国森林公园的建立和发展,虽然起步较晚,但却以惊人的速度飞速发展。如今,森林公园已经成为我国生态旅游的主要阵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森林公园的规划设计至关重要,如何编制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森林公园成为了新的课题。本文在查阅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森林公园的相关概念、功能、与其他旅游形式的区别等内容出发,以生态伦理学、景观生态学、森林美学、可持续发展等理论为支撑,结合群加国家森林公园立地条件,确定了群加国家森林公园的功能定位,提出了森林公园空间布局、景观的构成、工程规划等相关内容。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以生态伦理学、景观生态学、森林美学、可持续发展等理论为基础,结合群加国家森林公园的具体条件,明确了功能定位与布局;2、以功能定位与布局为基础,优化了森林公园的景观格局。对自然资源丰富、人文资源影响深远的景区景点进行了典型景观的进一步的深化;3、在优化景区景点的基础上,对森林公园的游览功能进行了重构,以使游览功能进一步得到完善。
【关键词】:国家森林公园 规划研究 群加 青海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986.5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文献综述9-14
  • 1.1 研究背景9-10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0-11
  • 1.2.1 研究目的10
  • 1.2.2 研究意义10-11
  • 1.3 研究进展11-12
  • 1.3.1 国外研究概况11
  • 1.3.2 国内研究概况11-12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12-13
  • 1.4.1 研究内容12-13
  • 1.4.2 研究方法13
  • 1.5 技术路线13-14
  • 第二章 森林公园规划相关理论概述14-19
  • 2.1 森林公园14-16
  • 2.1.1 基本概念14
  • 2.1.2 森林公园功能14-15
  • 2.1.3 森林公园与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的关系15-16
  • 2.2 森林公园规划理论基础16-19
  • 2.2.1 森林美学理论16-17
  • 2.2.2 景观生态学理论17
  • 2.2.3 生态伦理学理论17-18
  • 2.2.4 可持续发展理论18-19
  • 第三章 群加国家森林公园规划基础条件研究19-35
  • 3.1 基本情况19-21
  • 3.1.1 自然地理概况19-20
  • 3.1.2 社会经济条件20
  • 3.1.3 历史沿革20-21
  • 3.1.4 森林公园建设与旅游现状21
  • 3.2 生态环境及森林风景资源21-27
  • 3.2.1 生态环境评价21-22
  • 3.2.2 森林风景资源调查与评价22-27
  • 3.3 环境容量与客源市场27-33
  • 3.3.1 游客容量27-29
  • 3.3.2 生态容量29-31
  • 3.3.3 客源市场定位31-32
  • 3.3.4 客源市场潜力32-33
  • 3.4 群加国家森林公园建设优劣势分析33-35
  • 3.4.1 优势条件分析33
  • 3.4.2 劣势条件分析33-35
  • 第四章 群加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设计35-65
  • 4.1 总则35-37
  • 4.1.1 规划依据35-36
  • 4.1.2 规划期限与目标36
  • 4.1.3 规划指导思想36
  • 4.1.4 规划原则36-37
  • 4.2 总体布局37-39
  • 4.2.1 森林公园性质与范围37
  • 4.2.2 森林公园主题定位37
  • 4.2.3 森林公园总体布局37-38
  • 4.2.4 森林公园功能分区38-39
  • 4.3 景区景点建设规划39-47
  • 4.3.1 景区划分39-40
  • 4.3.2 景点建设规划40-45
  • 4.3.3 景观工程建设与景点整治规划45-47
  • 4.4 植被与森林景观规划47-50
  • 4.4.1 植被与森林景观现状47
  • 4.4.2 规划原则47-48
  • 4.4.3 规划体系48
  • 4.4.4 规划布局48-49
  • 4.4.5 规划内容49-50
  • 4.5 生态文化建设规划50-53
  • 4.5.1 规划原则50
  • 4.5.2 生态文化建设重点和布局50-51
  • 4.5.3 生态文化设施建设51-53
  • 4.6 游憩项目与游览路线规划53-55
  • 4.6.1 游憩项目规划53
  • 4.6.2 游览路线规划53-55
  • 4.7 旅游服务设施规划55-58
  • 4.7.1 设施现状55
  • 4.7.2 规划原则55-56
  • 4.7.3 床位、餐位规模56-57
  • 4.7.4 住宿、餐饮与商业设施规划57-58
  • 4.8 基础设施规划58-65
  • 4.8.1 道路交通规划58-59
  • 4.8.2 给排水工程规划59-61
  • 4.8.3 供电规划61-62
  • 4.8.4 供热规划62
  • 4.8.5 通信、网络、广播电视工程规划62-65
  • 第五章 结论65-66
  • 参考文献66-68
  • 致谢68-69
  • 作者简介6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毅川,乔丽芳,齐安国;森林公园营建的现状与展望[J];四川林勘设计;2004年01期

2 马彦红;孙超;宁晓东;;森林公园发展探讨[J];现代园艺;2013年16期

3 郦芷若;苏联的森林公园[J];城市规划研究;1985年02期

4 吕忠义;;建立江苏特色的森林公园[J];华东森林经理;1989年01期

5 杨静;;论森林公园中的体验设计[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6 王瑞江;尚晓艳;;森林公园开发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河北林业科技;2010年03期

7 吕欣;张建平;;广西首家森林公园“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挂牌[J];广西城镇建设;2010年06期

8 狄新东;;新疆森林公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园艺文摘;2010年04期

9 ;东莞城市绿道去年新增260公里 两大新森林公园春节前迎客[J];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2012年01期

10 孙丽;马兰;郑伟;;古村落森林公园的规划——以峨庄古村落国家森林公园为例[J];山东林业科技;2012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于尧;;论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与可持续发展[A];区域旅游开发与崂山风景区可持续发展[C];1999年

2 陈贵松;陈建成;;森林公园利益相关者分类探究[A];第二届中国林业技术经济理论与实践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陈贵松;陈建成;;森林公园与社区和谐发展机制探究[A];中国林业技术经济理论与实践(2008)[C];2008年

4 陈迁进;张毅彪;;金华市森林公园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A];第三届浙江中西部科技论坛论文集(第三卷 林业分卷)[C];2006年

5 刘凯昌;;森林公园发展的思考[A];长江流域生态建设与区域科学发展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9年

6 ;北京大运河森林公园[A];当代北京研究(2012年第4期)[C];2012年

7 黄凯;李静;;北宫森林公园门票价格浅析[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13 城市森林建设理论与技术论文集[C];2009年

8 李军;王文俊;;森林公园与生态旅游法律问题探析[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二册)[C];2004年

9 倪柏春;李洪杰;张志环;;提高我市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功能的探讨[A];伊春市生态经济发展战略研究——伊春市生态经济发展战略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5年

10 韦双社;;森林公园在我国自然保护区系统中的地位[A];环境保护法制建设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集(下)[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万平;购房者要警惕开发商的森林公园骗局[N];中国绿色时报;2004年

2 ;安徽省森林公园管理条例[N];安徽日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李凌翌;城区森林公园面积最少要达50亩[N];成都日报;2007年

4 田宜龙;我省新增三处国家级森林公园[N];河南日报;2007年

5 通讯员 吕宣强邋孙丽 记者 李卫;上坝河森林公园升级国家级森林公园[N];陕西日报;2007年

6 记者 刘伟;深圳将新建11个森林公园[N];深圳特区报;2006年

7 张立平;森林公园扮美秀色津城[N];天津日报;2006年

8 记者 关键邋通讯员 吴土亮 实习生 韩子;深圳投10亿建10座森林公园[N];深圳商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李凌翌;看!市级森林公园亮出“身份证”[N];成都日报;2008年

10 彭红霞邋刘艳霞 邓国庭 罗雪雁 张旭雯;森林公园要避免“商业污染”[N];广东建设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陈贵松;森林公园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2 王慧琴;国家级森林公园投资管理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3 张健华;森林公园游客违章行为及其管理策略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8年

4 于航;森林公园型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与价值分析[D];吉林大学;2008年

5 雷莹;森林公园的环境承载力评估和环境价值计量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6 陈亮明;湖南森林公园森林景观资源特征与森林文化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丽军;国家级森林公园质量等级评价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2 付励强;东北林业系统保护地规划的空间布局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3 安乌日娜;大路新区森林公园优化设计方案[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5年

4 龚利军;森林公园游憩规划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5年

5 刘海涛;海螺沟国家冰川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

6 林晓庆;宜宾翠屏山城市森林公园生态旅游环境教育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

7 罗远洋;基于P-S-R模型的海螺沟国家冰川森林公园生态安全评价[D];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

8 蔡文婧;城市滨河型森林公园生态安全评价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9 耿静;翠屏山城市森林公园景观资源评价及规划设计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

10 金慧;基于RMP分析的海螺沟国家冰川森林公园生态旅游产品开发策略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6081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608173.html

上一篇:微聊沙坡尾  
下一篇:柔软vs.刚性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284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